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7-23 13:4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21世纪教育网
知识梳理:
1、 土地所有制演变
1、 井田制
(1) 背景:①政治上,______的出现,______的分化,_____保留。②经济上,土地公有制遭破坏。
(2) 出现:______时期。
(3) 内容:①所有权上,名义为____公有,周王层层分封给贵族。②“公田”:贵族占有,由_________集体耕种。
③“私田”:村社成员的________,只有_________
(4) 瓦解:①春秋时期开始崩溃。
A、原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原因是各国的________
B、表现:______被抛荒,“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________;公田与私田的界限被打破,一律按__________收税。
②_______时期正式废除。
2、 土地私有制
1 出现:①时间:________②标志:__________从法律上全面肯定土地私有制,培植新兴_____________.
2 形式:①________:由宫廷控制,主要用于君主的个人开支。 ②___________:只限于一家人自己耕种。
③地主私有土地:_______是其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3 发展
1 宋初“田制不立”,________,两极分化加剧。
2 明清时期,_________经济繁荣,推动私有制发展。
4 后果:导致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①地主和自耕农是国家的_______,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②国家采取____、限田措施,如北魏至唐初实行____,保护自耕农经济。
2、 土地经营方式变化
1、____________经营。
2、租佃式经营
⑴历程: ①产生:_____
②发展:汉代普遍,_____成为仅次于自耕农的经营方式。
③高峰:明清时期,由于____增加, 人均______数量减少,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⑵特点:①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向地主缴纳_____,地租以____为主,又分定额租和_____.
②主要采取_______方式,作为解决纠纷的依据。
⑶作用:①使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____相对减弱,农民身份地位提高。
②通过____、____斗争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的稳定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随堂练习:
中国古代逐步形成了精耕细作、个体农耕的农业生产模式。请回答1~5题。
1.《国语 晋语》载:“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这说明( )
A.商周时期牛耕出现 B.春秋时期出现牛耕
C.战国时期出现铁犁牛耕 D.西汉时期犁壁发明
2.下列犁耕方法最早出现于( )
A.春秋战国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 D.隋唐时期
3.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主要推动因素不包括( )
A.石锄耜耕 B.铁犁牛耕 C.土地私有 D.自耕农增多
4.“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B.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C.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 D.特点是少投人多产出
5.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出我国古代( )
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 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③“男耕女织” 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④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6、殷墟甲骨文中有“(王)大令众人曰,協田”的卜辞。“协田”所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A男耕女织 B千耦其耘 C个体农耕 D刀耕火种
7、小农经济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因为( )
①生产分散、规模小②“男耕女织”、简单的性别分工
③难以扩大再生产④不再更新耕作工具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8.白居易的诗篇《朱陈村》写道:“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这主要反映了唐代( )
A.开始以牛力耕田 B.农民无需承担赋税徭役
C.农村中无商业活动 D.“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