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新课标历史必修②学案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标内容:中国古代农业的艰难成长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课标重点: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课标难点: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
21世纪教育网
知识整合: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中国农业的起源
(1)起源时间:最早可追溯到距今1万年左右;
(2)原始作物:中国在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
※ 世界农业的起源:
起 源 中 心 西 亚 中南美洲 东 亚(中国)
地区差异 种植业 小麦、大麦 玉米 北方为粟,南方水稻
畜养业 饲养绵羊和山羊 饲养羊驼 最早的是狗、猪、鸡、水牛
2、早期农业状况
项 目 基 本 概 况
原始农业 发达时代 距今七八千年;
生产工具 石刀、石斧;石犁
耕作方法 刀耕火种;(游耕) 含义 人们先砍倒树木,干后焚烧,再用翻土播种。
评价 ①土地耕种一两年后,会导致地力下降;
②人们为寻找肥沃土地,必须经常迁徙。
主要作物 水稻和粟;
商周农业 生产工具 耒耜 创制 传说由“神农氏”创制(神农尊为中国农业始祖);
作用 用于松土;
意义 ①木制耒耜和石锄、石犁是当时人们的主要农业工具;②促使我国农业进入“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石锄、石犁
青铜农具 商周时出现,但农业生产中仅少量使用;
生产技术 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杂草沤肥,治虫灭害;
主要作物 种类更丰富,西周时已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作物基本具备;
发展影响 ①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使土地可连续耕种,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②农业生产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总体认识 ①我国早期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进步、发展;
②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 附:早期农业工具。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大致时代:春秋战国至明清时期;
2、发展表现
(1)铁犁牛耕的发展
项 目 基 本 概 况
春秋战国时期 ①铁犁牛耕开始使用和推广;
②河南辉县战国铁犁,构造简单,没有犁壁,只能松土破土,不能翻土作垄;
两汉时期 特色 铁犁牛耕得到改进和进一步推广;
成就 耦耕 ①西汉赵过推广,两牛牵引,三人驾驭;西汉后期被二牛一人取代;
②东汉时使用耦犁的牛耕法,推广到珠江流域;
犁壁 西汉出现,翻土、碎土,使铁犁朝同一个方向翻土。
点评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隋 唐时 期 特色 铁犁牛耕已相完善;
成就 曲辕犁 出现 隋唐时期,江东地区;
特点 安装犁评,调节深浅,简便轻巧,能适应不同土壤和田块的要求;
影响 表明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
点 评 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广,是古代农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重要标志,促进了农业发展。
※ 附:铁犁牛耕演进。
(2)耕作技术的进步
进 步 表 现 具 体 成 就
耕作方法 垄作法 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位于世界先进耕作水平;
撒播法 西汉时期普遍采用的耕作方法;
代田法 西汉时“赵过”总结劳动人民生产经验而推行;比撒播法先进。
耕作技术 耕耙耱技术 特点 “耙”碎土、“耱”平地,利于保墒抗旱;属于精耕细作技术。
出现 魏晋南北朝时形成;
基本概况 ① 北方旱地“耕耙耱技术”形成;
② 南方水田采用“耕耙技术”;
影响 魏晋以后直到今天,北方地区基本上沿用耕耙耱技术。
播种技术 西汉时发明了耧车,是一种播种工具;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 两汉时期;
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时间地区 宋朝以后,江南地区;
耕作特点 较稳定的稻麦轮作;
主要原因 南方经济日益发达,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重大意义 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3)水利灌溉的发展
突 出 成 就 历 史 作 用
水利工程 战国“都江堰”,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 古代水利工程和农业浇灌工具的应用,推动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灌溉工具 翻车 改进 曹魏时期,马钧改制,也叫“龙骨水车”;
作用 脚踏或手摇,能低处水流引上高坡,既可浇灌,也可排涝;
筒车 ① 唐朝时创制筒车,
② 宋朝时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
水车 明清时期出现“风力水车”;
21世纪教育网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
耕作方式 项 目 基 本 概 况
集体劳作 应用时代 商周时期,土地国有制,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主要原因 当时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较低所决定;
积极作用 集体耕作有利提高工效;
消极局限 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个体农耕 开始时间 春秋战国时期;
出现原因 ① 铁农具出现和牛耕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② 各国的变法运动,逐渐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形成体现 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
历史意义 表明我国的小经济逐步形成。
2、小农经济
项 目 基 本 概 况
基本特点 ①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②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基本含义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农民命运 地位改善 ① 小农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和牲畜等生产资料;
② 劳动产品除纳税外可供自己支配;
经营特点 小农经营规模很小;
积极贡献 在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有利于农业精耕细作的发展。
消极局限 在沉重剥削、繁重徭役和灾荒瘟疫下,时刻面临贫困、破产的威胁。
历史地位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历史作用 积极性 封建社会形成发展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消极性 封建社会末期,日益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巩固训练:
1、对刀耕火种的耕作 认识错误的是………………………………………………………………( )
A、提高了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 B、经过对土地的连续耕种提高了能力
C、土地仍然经常撂荒 D、耕作难以持久,人们只得不断寻找新的栖身之地
2、《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荼蓼朽止,黍稷茂止。”(《周颂·良耜》)“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小雅·大田》)上述诗句反映了西周………………………………………………( )
① 出现了青铜农具 ② 懂得沤制绿肥 ③ 懂得治虫灭害 ④ 强化社会治安
A、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中国古代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 B、生产工具和技术的不断改进
C、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D、浇灌技术的逐步改良
4、我国最早培育出来的农作物品种有………………………………………………………………( )
① 小麦 ② 水稻 ③ 玉米 ④ 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②③
5、右图所图示犁耕法主要流行于…………( )
A.春秋 B.战国 C.西汉 D.隋唐
6、《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
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红……”农民如此兢兢业业
主要是……………………………………… ( )
① 交纳租税的需要 ② 商品交换的需要 ③ 自给自足的生活需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7、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 )
A.东汉 B.曹魏 C.唐朝 D.北宋
8、有关小农经济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 )
① 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唯一模式 ②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③ 是封建王朝财政收的主要来源 ④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9、我国古代历史上,铁制农具的逐步推广和使用始于…………………………………………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0、下列各项中,有助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成的因素有………………………………( )
① 土地归国家所有 ② 以农耕为主的社会经济 ③ 大量兴建水利工程 ④ 家庭手工业较为发达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1、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
A.促使井田制瓦解 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12、下列传说中的人物,曾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的是………………………………………… ( )
A.蚩尤 B.黄帝 C.大禹 D.神农氏
13、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 )
① 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本生产模式 ② 不承担国家赋税 ③ 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情景 ④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4、下列生产技术与所处时代结合错误的是………………………………………………………( )
A.战国──铁农具 B.唐朝──高转筒车 C.明清──风力水车 D.汉朝──耦犁
15、垄与沟轮换耕种,能防风抗旱,比普遍采用的播撒方法先进,这种方法是………………( )
A、 “区田法” B、 “代田法” C、 “轮种法” D、 “间种法”
16、我国农业由“刀耕火种”进入“石器锄耕”阶段后,人们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 )
A、石斧、石锛 B、骨耜、石耜 C、钱、钹 D、铁铲、铁犁
17、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
A.刀耕火种 B.耜耕 C.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
18、下列精耕细作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 曲辕犁 ② 耕耙耱 ③ 代田法 ④ 稻麦轮作
A. ③②①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9、右图中的农具最早出现在( )
A.春秋战国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
高考资源网
20、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
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 ……
——《墨子》
材料二 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其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取一偿二为倍称举称也。今俗所谓举钱者也。),於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晁错《论贵粟疏》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 最早出现的时间和原因是什么
答: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是其出现的原因。
(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
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根据材料二归纳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者的处境。
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小农经济非常脆弱,自耕农常因水旱灾害或急征暴敛而破产。
双尖木耒
骨耜
石犁
河姆渡稻谷遗存
石斧
铁犁犁冠
牛耕画像石
曲辕犁
西汉耧车
翻车——龙骨水车
唐 时 筒 车
宋朝高转筒车
上轮
筒索
汲水筒
立轮
横轴
水筒
水漕
下轮
支架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