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和听觉
1、耳的结构:
外耳:耳廓、外耳道
中耳:鼓膜、鼓室、听小骨
内耳:耳蜗、前庭、半规管
与咽鼓管相通
咽鼓管作用: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平衡。
1、耳的结构:
2、听觉的形成过程
声波
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鼓室、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
耳蜗
听神经
听觉中枢(大脑)
■失聪
传导性耳聋:鼓膜,听小骨损伤或发生障碍
1、急性中耳炎没有及时治疗
2、巨声或打耳光形成耳膜内外压力差
3、潜水过深
神经性耳聋:有关的听神经损伤,药物影响等等
3.耳的另一种作用:
耳除了听觉以外还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因为内耳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前庭和半规管)。
感受器过于敏感的人,在受到过长或过强的刺激时,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出汗、流涎等到症状,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晕车、晕船和航空病。
探究:为什么要用两只耳朵听?
提出问题:
建立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1、……2、…………
实验检验:
作出解释、交流和评价
两只耳朵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结论: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差,辨别声源的位置和方向。
一、音调
1、乐音: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2、音调:声音的高低。
3、影响音调的因素:
活动一:拿塑料尺,让它在木梳的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
(1)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2)两次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3)两次齿的振动速度是否一样?
(4)说明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活动二:将一尺子压紧在桌面上,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改变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重复上述的实验。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直尺伸出不同的长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的振动快慢有什么样的关系?
影响音调的因素
(1)实验表明:
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2)频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
频率单位:赫兹(hertz)
当蜜蜂和蝴蝶同时飞近你的时候,你能听到它们的声音吗?蜜蜂是靠振动的什么结构来发声的?蝴蝶飞行时,翅膀在振动吗?你为什么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呢?
蜜蜂振动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内,而蝴蝶振动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
听音测试
大多数人听到声音频率的范围:20-20000赫
超声与超声波
1、超声:
高于20000赫的声音
2、超声波
频率大于20000赫的声波
次声与次声波
1、次声:
高于20000赫的声音
2、次声波
频率大于20000赫的声波
1.蝙蝠能发出超声波也能听超声波.人们模仿蝙蝠制造出雷达不过不是发出超声波,而是无线电报.
2.在地震和海啸中大多数野生动物没有死亡,是因为它们能听到次声波.
二、响 度
1、响度:声音的强弱。
2、影响响度的因素:
活动三: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屑,先轻轻地敲鼓。然后用力敲。比较两次实验中发出声音的响度。
(1)注意观察纸屑的振动幅度的大小关系?
(2)你发现声音的大小跟声源振动幅度有什么关系吗?
(3)在离鼓较近和较远处听到鼓声有什么区别?
二、响 度
1、响度:声音的强弱。
2、影响响度的因素:
(1)声源的振动幅度
(2)与声源的距离
3、单位:分贝(dB)—计量声音大小
音色
三、音色
1、音色:
由各不相同的频率和振幅的声音组成(复合音)
2、影响音色的因素:
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的方法
比较音调、响度、音色
特征 影响因素
音调 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 声源的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音色
发生体的性质、形状、发声的方法
噪声污染
1、令人感到烦躁不安的声音,叫噪声。
2、噪声妨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有害健康,被列为国际公害。
控制噪声污染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1)防止噪声产生
(2)阻断它的传播
(3)防止它进进入耳朵。
乐音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