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学案(岳麓版选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14《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学案(岳麓版选修1)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7-23 14:1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历史:2.14《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学案
(岳麓版选修1)
21世纪教育网
课标要求: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预习学案: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1.幕府统治出现危机
(1)政治:实行 制。
19世纪以后,社会各阶层对幕府统治强烈不满,尤其下级武士,迫切希望改变现状
(2)经济:幕府统治阻碍了 的发展。
(3)外交: 政策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2.黑船来航的冲击。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入侵, 加深。
3.国内要求改革的呼声。 武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通过幕府改革来挽救民族危机的希望破灭
二、明治维新的前提:
幕府的镇压使武士认识到要改革必须 , 。
三、明治维新的内容
(一)时间: 年幕府统治结束,明治维新开始
(二)目的:1.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2.实现民族振兴3.摆脱外来压迫4.发展资本主义
(三)特点:“破旧”和“立新”
(四)内容:
1.政治:废除旧体制,加强中央集权
(1)废藩置县:废除 ,设置 、 、 、 ,把地方置于中央直接管辖之下。 
(2)废除 :宣布“ ”,取消了等级身份制和武士阶层特权。
作用:建立起 ,为进一步推行改革,富国强兵奠定了基础。
2.经济: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
(1)土地改革:废除 ,承认 。
作用:提高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但市场狭小。
(2)殖产兴业 :重点是 。同时,还致力于发展 。1871年派使节团 。根据国情创办 。扶持 。还十分重视 。
作用:为日本奠定了 的基础;日本掀起了 ,仅用30年时间,建立起完整工业体系,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3.文教:文明开化 ,发展近代教育
(1)教育:确定“ ”方针。作用:打破了 ,培养了大量人才。
(2)思想:传播 。 是启蒙运动的旗手, 对启蒙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社会生活各方面:不断西化。
4.政体: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
原因:受 影响的知识分子不满藩阀专制,掀起 运动。
内容:

影响:初步建立 形式的资产阶级国家体制。
实质: 统治。
5.军事:建立新军队,为对外扩张创造条件
(1)军事上创办军火工业,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皇军)(2)武土道教育:尚武、忠君(3)设立军事院校
作用:摆脱了西方殖民地的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富强道路,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的行列,逐渐废除了全部不平等条约,并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四、明治维新的评价
(一)明治维新的性质: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 性质的改革。
(二)明治维新的历史作用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 道路的标志。体现在:
①经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 ,实现了由 的转变。
②政治:实现了由早期 向后期 的过渡,成为亚洲 立宪国家。
③文化: 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
④影响:摆脱了 ,跻身世界强国行列;为亚洲近邻提供了启迪和经验。
(三)明治维新的局限性
①经济: 的消极性不断显现,农民的贫困,影响市场扩大, 。
②政治:宪法颁布后, 依然长期垄断政权, 形同虚设,人民没有 。
③文化: 政策和 思想的根深蒂固。
④影响: 争夺的野心和 传统结合推动日本加入侵略的行列,给亚洲国家带来灾难(挑起二战)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1.内部条件1)背景:日本资本主义有初步发展
2)准备过程:倒幕派实力较强,有自己的武装;得到天皇和西南四强藩的支持。
3)内容: 制定和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2.外部条件:日本有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19世纪60年代,日本和俄国都进行了对本国有重大影响的改革。你能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两者的异同吗?
相同:
背景: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要求都面临着统治危机而被迫进行改革
方式:都由统治者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结果: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影响:A.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B.都有大量封建残余势力C.都在改革后对外侵略扩
不同:
领导:日本先武装倒幕,推翻幕府统治后由明治政府实行改革。
俄国完全自上而下,由沙皇签署废除农奴的法令而进行。
内容:日本以各种法令,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废除禁止买卖土地等方式进行;
俄国则以解放农奴,赎买份地方式进行。
课堂达标:
1、明治政府成立之初,殖产兴业的重点是
A、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 B、发展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业
C、创办国营企业 D、推动民间企业的发展
2、日本“文明开化”政策的最主要内容是
A、废除封建身份制 B、允许不同阶层的人通婚
C、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D、提倡西方文化,发展近代教育
3、在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的下列规定中,具有封建性特点的是
A、万世一系的天皇总揽统治权 B、天皇不得以诏令改变法律
C、天皇是军队的统帅 D、臣民在“法律范围内”享有基本人权
4、通过推行改革使国家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是
A、亚历山大二世 B、明治天皇
C、俾斯麦 D、甘地
5、明治维新前,日本倒幕派的主力是
A、新兴地主 B、下级武士
C、高利贷商人 D、西南各藩藩主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柏利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终于领悟到,与西方打交道的唯一途径,是采用西方本身的军事和技术装备。他们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的秘密。……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的时代。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民族国家。
材料二:从明治四年到明治六年,岩仓使节团以考察各国的文物制度为使命,寻访了欧美各国,参观调查了“工厂、火车、电线、邮政”,积极推进殖产兴业政策,使节团在西欧各国调查研究的成果开始在日本生根开花。……明治七年开设的内务省,以劝业为中心,在各地设立官营模范工厂,推行振兴国产化企业,扶植民业的政策。
材料三: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有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用的外国专家,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许多潜在的盟友”指的是日本社会中的哪些人?长州和萨摩两藩主学习西方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高考资源网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提炼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基本情况。
(3)指出明治时代的日本西化给日本社会带来的重大影响。
课堂达标:
1、A 2、D 3、A 4、B 5、B
6、(1)倒幕派等主张学习西方的维新人士。直接目的是富国强兵,振兴日本民族,摆脱外来侵略。
(2)政府派团赴西方进行有效的实地考察;政府部门鼓励、推动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有选择、有侧重的向西方不同的国家学习;向西方学习的规模大、领域广、起步快;大力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和人才;直接吸收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未全盘西化,以神道确立对天皇的崇拜。
(3)推动了日本的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改变了落后状态,为日本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创造了条件;为日本对外扩张提供了物质基础。
21世纪教育网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