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第七章 力与运动 单元测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第七章 力与运动 单元测试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3-04 11:2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第七章 力与运动 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如图所示,是中国科技馆展品“惯性车”。小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当它将要从“∩”形框架的下方通过时,突然从火车顶部的小孔中向上弹出一个小球,该小球越过框架后,又落回原来的小孔,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能落回小孔是因为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受到水平向前的力大于惯性
B.小球能落回小孔是因为它具有惯性,在水平方向与火车保持相同的速度
C.若在小球弹出的同时,小火车突然加速运动,小球由于具有惯性,仍能落回原来的小孔中
D.若在小球弹出的同时,小火车突然减速运动,小球由于具有惯性,仍能落回原来的小孔中
2.同学们骑自行车减速进入车棚的过程中,自行车的惯性(  )
A.一直变小 B.先变小后不变
C.一直不变 D.先不变后变大
3.抛出手后的小球在空中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若忽略空气阻力,关于小球在空中运动时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受力 B.只受重力
C.只受手向前的推力 D.受手向前的推力和重力
4.如图示,重力为G的木块被沿竖直方向的两根绳子拉住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受到绳子向上拉力为F1,向下拉力为F2,现将下面绳子剪断,过了一段时间后,上面绳子对木块的拉力F1ˊ大小为(  )
A.F1﹣F2 B.F1+F2 C.F1﹣G D.F2+G
5.如图所示,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能平衡的是(  )
A. B.
C. D.
6.如图是探究“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的实验。针对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车在木板面上运动时,在水平方向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小车在不同材料表面运动时所受阻力相同
C.小车最终在水平面上停下来,说明力改变了小车的运动状态
D.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大
7.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相互作用力可以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C.鸡蛋掉到地板上摔破了,地板对鸡蛋的作用力大于鸡蛋对地板的作用力
D.悬浮在水中的正方体物块受到水的压力,水对物块施加的压力的合力与该物块受到的重力是平衡力
8.沙坪坝区大学城停靠了很多共享单车。共享单车是常见的交通工具,骑车出行既健康又环保,周末小明一家骑车在大学域内游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匀速转弯过程中共享单车处于平衡状态
B.给共享单车车轮的转轴处加润滑油,是为了增大摩擦
C.共享单车把手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D.爬坡时,小明用力踩脚踏板,脚踏板未发生形变
9.小王将书放在桌子上,书和桌子均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书对桌子的压力与桌子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桌子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桌子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书受到的重力与桌子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10.如图甲所示,重为6N的铁块吸附在竖直放置足够长的磁性平板上,在竖直向上拉力F的作用下铁块沿直线竖直向上运动。铁块运动过程中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若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4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0﹣2s内拉力F=10N
B.在2﹣6s内拉力F=10N
C.在2﹣6s内铁块所受合力为10N
D.在0﹣6s内铁块通过的路程等于12m
二.多选题(共4小题)
11.如图所示为冬奥会比赛项目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跳台滑雪运动员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其运动状态不改变
B.短道速滑运动员进行比赛时弓着腰,是通过降低重心来增加稳度
C.冰壶运动员掷出去的冰壶能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冰壶具有惯性
D.冰球运动员用球杄推着冰球使其水平滑动的过程中,冰球不受摩擦力
12.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人们不仅要食用传统食物元宵,还要打灯笼、猜灯谜,因此这一天也被称为灯节。如图所示,挂在绳子下端的灯笼处于静止状态,下列的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
A.灯笼受到的重力和绳子对灯笼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灯笼受到的重力和灯笼对绳子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灯笼对绳子的拉力和绳子对灯笼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灯笼对绳子的拉力和绳子对灯笼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3.为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小敏将一块长方形硬纸板在对角的顶点附近各开一个小孔,用细线系住,细线的另一端绕过桌边的滑轮各悬挂一个托盘,盘中各放一个等质量的钩码,如图所示。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硬纸板
B.为了使实验效果明显,应选择质量较大的硬纸板
C.调整两边的钩码数量,是为了研究大小不相等的两个力,能否使物体平衡
D.将硬纸板旋转一个角度后释放,是为了研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使物体平衡
14.如图所示,是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所做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每次实验时,控制初速度相同的方法是只保持斜面角度相同
B.每次实验时,需要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
C.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
D.根据甲、乙、丙的实验现象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三.填空题(共8小题)
15.竖直向上抛出的篮球,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变,篮球在上升过程中受的合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落过程中受的合力;如图,一只丹顶鹤正沿直线朝斜向下方匀速滑翔,此过程中,空气对它的作用力的方向是   (选填“竖直向上”、“竖直向下”或“与运动方向相反”)。
16.2018年5月13日清晨,我国首艘国产航母离港海试,向作战舰艇迈出关键一步。当舰载机在甲板上着陆时,由于   会继续向前滑行,需要借助阻拦索的拉力才能尽快停止,说明力的作用效果是   。
17.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的民间传统习俗,在比赛中桨向后划水,龙舟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停止划桨后,龙舟还会继续向前运动,因为龙舟具有   。
18.一根绳子受200牛的拉力就会被拉断,如果两人沿反方向同时拉绳,则每人用力为   牛时绳子就会被拉断;如果将绳的一端固定在墙上个,一个人用力拉绳子另一端,则这人用   牛的力时,绳子会被拉断。
19.2017年5月18日,由中国自主研制的“直﹣19E”武装直升飞机首飞成功,如图所示,当直升机静止在水平停机坪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   (“相互作用力”或“平衡方”),当直升机在竖直方向匀速升空时,飞行员受到的合力   (选填“向上”、“向下”或“为零”)。
20.重11N的物体体积500cm3,缓慢放入足够深的水中,放手后受到的合力是   N,方向   。已知水的密度ρ=1g/cm3,g=10N/kg。
21.一个载重气球在空中匀速竖直上升时,受到的浮力是2000N,若在所载物中再加入40kg的物体,这时气球就能匀速竖直下降,设气球上升和下降时所受的浮力和阻力大小均不变,那么气球上升时受到的重力是   N,气球运动时受到的阻力   N。
22.打台球时,台球被击后离开球杆仍能向前运动,是由于   的缘故;若台球向前运动中,所受到的所有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台球将做   运动。
四.作图题(共3小题)
23.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均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请在图中分别画出另一个力F2。
24.一个力,如果它产生的效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时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如图一个物块静止在斜面上,请在图中物块重心处画出物块所受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F合的示意图。
25.一人站在电梯上随电梯一起匀速上升,如图所示,此时人处于   (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在图中画出人的受力示意图。
五.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26.小明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时,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图。
小明先后在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毛巾、棉布、木板),做了三次实验。然后将实验数据填入下列表格。请回答以下问题:
表面状况
阻力大小
小车运动的距离s/m
毛巾

0.1
棉布
较大
0.18
木板

0.35
(1)每次实验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   。
(2)实验中通过改变   改变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大小,小车最终在水平面上停下来是受到   (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的作用。
(3)从上述实验数据中,可以得出结论是: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
(4)在实验的基础上采取科学推理的方法可以得出: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它将做   ,学过的物理中采取此方法的探究实验还有   。
27.在探究水平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小赵让同一辆小车从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接着在不同的水平表面上继续运动,如图所示,给出了小车所停位置。
毛巾棉布木板
(1)每次实验均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运动,这样做是为了让小车在斜面底端具有相同的   ;
(2)小车在水平表面上运动时所受阻力越小,通过的距离越   ,(选填“远”或“近”)说明小车速度减小得越   (选填“快”或“慢”);
(3)推理: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小车,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   运动。
28.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小华的探究装置如图1甲所示,他将系于轻质硬纸片两端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在两线末端挂上钩码。通过观察硬纸片在什么条件下会保持运动状态不变来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将细线两端各挂一个50g的钩码,松手后纸片保持静止状态,在其中左端钩码下再加挂一个50g的钩码后,纸片向左加速运动,说明力的   对物体平衡有影响。
(2)在细线两端各挂50g的钩码,将硬纸片扭转一下,使纸片的一边与桌面平行,放手后纸片   (选填“能”或“不能”)保持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在做这个探究实验时,小阳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你认为   的设计更好一些(选填“小华”或“小阳”),其主要原因是   。
六.解答题(共2小题)
29.如图所示,冰上速滑比赛等一些急速运动比赛项目中,运动员在转弯时候身体为什么要向内侧倾斜。好奇同学提出了疑问,一旁智慧同学说:“要想转弯,必须受力,身体倾斜是为了产生一个向内侧转弯的力”,好奇同学觉得智慧同学“要想转弯,必须受力”的观点很有道理,你认为智慧同学的观点对吗?说出你的分析。
30.请你回想中考体育考试掷实心球的情景,并用所学物理知识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1)实心球离开手后为什么会继续向前飞行?
(2)实心球落地后向前滚动,为什么最终停下来了?
七.计算题(共3小题)
31.如图所示,质量为30t的卡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05倍,求卡车所受的支持力和牵引力的大小分别是多少?
32.如图所示,一架质量为2千克的无人机悬停在空中。
(1)求:该无人机所受重力大小G。
(2)求:无人机螺旋桨产生的升力F的大小和方向。
(3)若无人机出现故障(螺旋桨停止转动),在坠落过程中,它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为0.5牛,求:无人机所受的重力和空气阻力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33.“三月三”又叫歌圩节,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它不仅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也是民族之间进行经济交流的庆典。今年“三月三”放假期间,小张一家人驾驶汽车外出游玩。已知汽车(包括车上的人和物品)的总重力为8×104N,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48km,用时0.6h。若该车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是汽车(包括车上的人和物品)总重力的0.05倍。求:
(1)该汽车行驶的速度;
(2)该汽车的总质量;
(3)该汽车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牵引力。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第七章 力与运动 单元测试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如图所示,是中国科技馆展品“惯性车”。小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当它将要从“∩”形框架的下方通过时,突然从火车顶部的小孔中向上弹出一个小球,该小球越过框架后,又落回原来的小孔,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能落回小孔是因为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受到水平向前的力大于惯性
B.小球能落回小孔是因为它具有惯性,在水平方向与火车保持相同的速度
C.若在小球弹出的同时,小火车突然加速运动,小球由于具有惯性,仍能落回原来的小孔中
D.若在小球弹出的同时,小火车突然减速运动,小球由于具有惯性,仍能落回原来的小孔中
故选:B。
【点评】掌握惯性的物理意义: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的大小由质量决定。
2.同学们骑自行车减速进入车棚的过程中,自行车的惯性(  )
A.一直变小 B.先变小后不变
C.一直不变 D.先不变后变大
【分析】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都没有关系,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解答】解: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跟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都没有关系。
同学们骑自行车减速进入车棚的过程中,自行车的质量一直不变,故惯性大小一直不变。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惯性大小的影响因素,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目。
3.抛出手后的小球在空中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若忽略空气阻力,关于小球在空中运动时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受力 B.只受重力
C.只受手向前的推力 D.受手向前的推力和重力
【分析】(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不考虑空气阻力,在空中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
【解答】解:分析可知,由于忽略空气阻力,球在空中运动时和手脱离,不受手向前的推力作用,只受重力作用,是重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力与运动的关系,难度不大,需要牢记的是:不管物体怎样运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4.如图示,重力为G的木块被沿竖直方向的两根绳子拉住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受到绳子向上拉力为F1,向下拉力为F2,现将下面绳子剪断,过了一段时间后,上面绳子对木块的拉力F1ˊ大小为(  )
A.F1﹣F2 B.F1+F2 C.F1﹣G D.F2+G
【分析】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方向相同时合力为两力之和,方向相反时合力为两力之差。
【解答】解:重力为G的木块被沿竖直方向的两根绳子拉住处于静止状态,故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即F1=F2+G,可得G=F1﹣F2.当绳子被剪断后,木块只受绳子向上的拉力F1'和向下的重力,故F1'=G 综上可得:F1′=F1﹣F2,故A 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力的合成,正确受力分析、掌握力的合成方法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5.如图所示,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能平衡的是(  )
A. B.
C. D.
【分析】判断两个力是否是一对平衡力,要看它们是否同时满足四个条件,即: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解答】解:
A、图中: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故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故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故C符合题意;
D、图中:两个力的大小不相等,故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判断两个力是否是平衡力,两个力一定同时符合平衡力的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6.如图是探究“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的实验。针对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车在木板面上运动时,在水平方向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小车在不同材料表面运动时所受阻力相同
C.小车最终在水平面上停下来,说明力改变了小车的运动状态
D.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大
【分析】A、小车在木板面上运动时,在水平方向受到木板施加的阻力的作用;
B、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有两个: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据此分析;
CD、根据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分析。
【解答】解:A、小车在木板面上运动时,在水平方向受到木板施加的阻力的作用,为非平衡力,A错误;
B、根据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故小车在不同材料表面运动时所受阻力不相同,B错误;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小车最终在水平面上停下来,说明力改变了小车的运动状态;C正确;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运动状态改变的越慢,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探究“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考查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平衡力与非平衡力的知识。
7.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相互作用力可以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C.鸡蛋掉到地板上摔破了,地板对鸡蛋的作用力大于鸡蛋对地板的作用力
D.悬浮在水中的正方体物块受到水的压力,水对物块施加的压力的合力与该物块受到的重力是平衡力
【分析】(1)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运动状态不变;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也就是说只要产生力的作用,必须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这两个物体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受到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3)悬浮在水中的物体,受到各个方向的压力,压力的合力就是浮力,悬浮在水中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解答】解:
A、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平衡力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A错误;
B、相互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故B错误;
C、鸡蛋掉到地板上,地板和鸡蛋发生相互作用,它们肯定都受到了力的作用,这一对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它们的大小相等,故C错误;
D、悬浮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向各个方向的压力,水对物块施加的压力的合力就是浮力;物体悬浮在水中,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即水对物块施加压力的合力与该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平衡力。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理解平衡力的概念和作用以及相互作用力的概念。
8.沙坪坝区大学城停靠了很多共享单车。共享单车是常见的交通工具,骑车出行既健康又环保,周末小明一家骑车在大学域内游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匀速转弯过程中共享单车处于平衡状态
B.给共享单车车轮的转轴处加润滑油,是为了增大摩擦
C.共享单车把手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D.爬坡时,小明用力踩脚踏板,脚踏板未发生形变
【分析】(1)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
(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3)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4)弹力是由于施力物体发生形变后想要恢复原状而对和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解答】解:
A、匀速转弯时,方向不断变化,所以共享单车处于非平衡状态,故A错误;
B、给共享单车车轮的转轴处加润滑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故B错误;
C、共享单车把手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C正确;
D、爬坡时,小明用力踩脚踏板,在该力的作用下脚踏板发生了微小形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自行车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应用了非常多的物理知识,包括力学、声现象、光现象、杠杆等方面,平时多注意观察,将其知识活学活用。
9.小王将书放在桌子上,书和桌子均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书对桌子的压力与桌子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桌子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桌子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书受到的重力与桌子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分析】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解答】解:
A、书对桌子的压力与桌子对书的支持力,这两个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C、桌子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这两个力的大小不相等(桌子和书受到的总重力才等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所以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也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C错误;
D、书受到的重力与桌子对书的支持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区别主要在于: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力。
10.如图甲所示,重为6N的铁块吸附在竖直放置足够长的磁性平板上,在竖直向上拉力F的作用下铁块沿直线竖直向上运动。铁块运动过程中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若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4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0﹣2s内拉力F=10N
B.在2﹣6s内拉力F=10N
C.在2﹣6s内铁块所受合力为10N
D.在0﹣6s内铁块通过的路程等于12m
【分析】AB、分析在向上拉力F的作用下铁块向上运动时在竖直方向的受力情况,结合图示知铁块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确定拉力大小与向下的合力关系;
C、在2﹣6s内铁块上做匀速运动,所受合力为0;
D、0﹣2s铁块做加速运动,2s﹣6s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s=vt求出2s﹣6s通过的路程分析回答。
【解答】解:
A、在向上拉力F的作用下铁块竖直向上运动,铁块在竖直方向上受竖直向上的拉力与竖直向下的重力(6N)和摩擦力(4N)的作用;向下的合力;
F下=G+f=6N+4N=10N;
由图乙知,在0﹣2s内物体向上做加速运动,拉力F>F下=10N;A错误;
由图乙知,在2﹣6s内物体向上做匀速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拉力F=F下=10N;B正确;
C、在2﹣6s内铁块上做匀速运动,所受合力为0,C错误;
D、0﹣2s铁块做加速运动,2s﹣6s做匀速直线运动,
2s﹣6s通过的路程:
s2=vt=3m/s×(6s﹣2s)=12m;
0﹣2s也要通过一定的路程,故在0﹣6s内铁块通过的路程大于12m,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力与运动的关系及速度公式的运用及合力的知识,综合性较强。关键是从图中正确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多选题(共4小题)
11.如图所示为冬奥会比赛项目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跳台滑雪运动员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其运动状态不改变
B.短道速滑运动员进行比赛时弓着腰,是通过降低重心来增加稳度
C.冰壶运动员掷出去的冰壶能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冰壶具有惯性
D.冰球运动员用球杄推着冰球使其水平滑动的过程中,冰球不受摩擦力
【分析】(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2)重心低稳定性好;
(3)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原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4)根据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分析解答: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相互接触挤压;有相对运动。
【解答】解:A、跳台滑雪运动员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其速度大小改变,故运动状态改变;故A错误;
B、短道速滑运动员进行比赛时弓着腰,是通过降低重心来增加稳度。故B正确;
C、冰壶运动员掷出去的冰壶能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冰壶具有惯性;故C正确;
D、根据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知,冰球运动员用球杄推着冰球使其水平滑动的过程中,冰球受摩擦力;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此题考查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增加稳度的方法、惯性、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但总体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12.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人们不仅要食用传统食物元宵,还要打灯笼、猜灯谜,因此这一天也被称为灯节。如图所示,挂在绳子下端的灯笼处于静止状态,下列的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
A.灯笼受到的重力和绳子对灯笼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灯笼受到的重力和灯笼对绳子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灯笼对绳子的拉力和绳子对灯笼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灯笼对绳子的拉力和绳子对灯笼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分析】平衡力应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物体所受的重力和绳子对物体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解答】解:A、灯笼所受重力与绳子对灯笼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
B、灯笼受到的重力和灯笼对绳子的拉力方向相同,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
C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反向相反,灯笼对绳子的拉力和绳子对灯笼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13.为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小敏将一块长方形硬纸板在对角的顶点附近各开一个小孔,用细线系住,细线的另一端绕过桌边的滑轮各悬挂一个托盘,盘中各放一个等质量的钩码,如图所示。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硬纸板
B.为了使实验效果明显,应选择质量较大的硬纸板
C.调整两边的钩码数量,是为了研究大小不相等的两个力,能否使物体平衡
D.将硬纸板旋转一个角度后释放,是为了研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使物体平衡
【分析】(1)本实验是探究硬纸板受力时的情况;
(2)实验时为了使实验效果明显,应选择质量小的硬纸板,可以减小物体质量或摩擦对实验的影响。
(3)调整两边的托盘所放的钩码数量,可以改变力的大小。
(4)将硬纸板扭转一个角度,是为了改变力的作用线的位置,探究二力平衡时,二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
【解答】解:A、本实验是探究硬纸板受力时的情况,故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硬纸板,故A正确;
B、质量较大的硬纸板对桌面的压力大,硬纸板受到的摩擦力大,对实验影响较大,故B错误;
C、调整两边的托盘所放的钩码数量,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可以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大小关系,故C正确;
D、将硬纸板扭转一个角度,可以使二力不在不同一直线上,因此可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是否在同一直线上,故D正确。
故选:ACD。
【点评】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设计实验要充分考虑影响实验的因素,还要运用合适的实验方法;静止的物体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包括四方面:同物、同线、等值、反向。
14.如图所示,是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所做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每次实验时,控制初速度相同的方法是只保持斜面角度相同
B.每次实验时,需要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
C.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
D.根据甲、乙、丙的实验现象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分析】(1)小车从斜面的同一度度滑下是控制变量法的需要,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分析,是为了使其具有相同的重力势能,再转化成相同的动能,从而在到达水平面时有相同的初速度;
(2)小车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的作用,接触面的阻力越大,对小车的影响就越明显,可以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
(3)猜想水平面无限光滑,那么阻力就无限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就会无限远,最后可达到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理想状态。
【解答】解:A、实验中,我们让小车从同一光滑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目地是为了让小车每次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都相同,便于比较,因此,除了保持斜面角度相同以外,还应该让小车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滑下,故A错误;
B、小车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的作用,接触面的阻力越大,对小车的影响就越明显,每次实验时,需要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
故B正确;
C、实验表明: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小车的速度减小得慢,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故C正确;
D、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小车的速度减小得慢。由此推理得出: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概括出来的,而不是通过三次实验直接得出的,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本题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要掌握实验的现象及结论,在此基础上经过推理可得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解此类问题一定要注意思考实验的意义。
三.填空题(共8小题)
15.竖直向上抛出的篮球,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变,篮球在上升过程中受的合力 大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落过程中受的合力;如图,一只丹顶鹤正沿直线朝斜向下方匀速滑翔,此过程中,空气对它的作用力的方向是 竖直向上 (选填“竖直向上”、“竖直向下”或“与运动方向相反”)。
【分析】(1)篮球在竖直向上运动过程中所受重力竖直向下,空气阻力竖直向下,重力跟空气阻力属于同一直线上同方向二力的合成,其合力的大小等于两个力的大小之和;下落过程中,则阻力方向竖直向上,与重力方向相反,则合力等于二力之差。
(2)丹顶鹤正沿直线朝斜向下方向匀速滑翔,处于平衡状态;受重力和空气的作用力而平衡,根据平衡条件判断空气作用力情况。
【解答】解:
(1)篮球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运动方向相反,篮球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的合力大小等于重力与空气阻力的和,下落过程中受到的合力大小等于重力与空气阻力的差,所以,篮球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的合力大于下落过程中受到的合力。
(2)丹顶鹤正沿直线朝斜向下方向匀速滑翔,处于平衡状态,则丹顶鹤的重力和空气对它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因为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故空气对它的作用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
故答案为:大于;竖直向上。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了解,其中能否确定空气阻力的方向是解题的关键所在,难度不大。
16.2018年5月13日清晨,我国首艘国产航母离港海试,向作战舰艇迈出关键一步。当舰载机在甲板上着陆时,由于 惯性 会继续向前滑行,需要借助阻拦索的拉力才能尽快停止,说明力的作用效果是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分析】(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1)舰载机降落在航母甲板上,舰载机原来处于运动状态,由于惯性还会继续向前滑行;
(2)阻拦索的拉力使舰载机由运动变为静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惯性;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点评】此题考查了惯性的判断、力的作用效果,是一道综合题,比较简单。
17.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的民间传统习俗,在比赛中桨向后划水,龙舟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停止划桨后,龙舟还会继续向前运动,因为龙舟具有 惯性 。
【分析】(1)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解答】解:(1)桨往后划,给了水一个向后的作用力,同时也受到水向前的反作用力,龙舟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停止划桨后,因为龙舟有惯性,龙舟还会继续前进一段距离。
故答案为:相互;惯性。
【点评】本题通过龙舟比赛这一盛事考查了相关的物理知识,难度不大,注重了物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宗旨。
18.一根绳子受200牛的拉力就会被拉断,如果两人沿反方向同时拉绳,则每人用力为 200 牛时绳子就会被拉断;如果将绳的一端固定在墙上个,一个人用力拉绳子另一端,则这人用 200 牛的力时,绳子会被拉断。
【分析】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其合力为零。而两个力的大小一定是相等的。
【解答】解: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200N,两个沿相反方向拉绳子和,将绳的一端固定在墙上个,一个人用力拉绳子另一端,其最终效果是一样的,当绳子被拉断时,其所用的拉力都是200N.但此时它们的合力为零。
故答案为:200;200。
【点评】考查的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和力的合成这一知识点,要求学生清晰的知道绳子此时的受力情况。
19.2017年5月18日,由中国自主研制的“直﹣19E”武装直升飞机首飞成功,如图所示,当直升机静止在水平停机坪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 相互作用力 (“相互作用力”或“平衡方”),当直升机在竖直方向匀速升空时,飞行员受到的合力 为零 (选填“向上”、“向下”或“为零”)。
【分析】(1)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即处于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受合力为零。
【解答】解:当直升机静止在水平停机坪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分别作用在地面和直升机上,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
当直升机在竖直方向匀速升空时,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力为零。
故答案为:相互作用力;为零。
【点评】此题考查了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区别主要在于: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力。
20.重11N的物体体积500cm3,缓慢放入足够深的水中,放手后受到的合力是 6 N,方向 竖直向下 。已知水的密度ρ=1g/cm3,g=10N/kg。
【分析】(1)根据F浮=ρgV排可求得物体全部浸没入水中受到的浮力;
(2)方向相同的两个力,其合力大小为两个力的和,方向与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解答】解:(1)物体全部浸没入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ρgV排=1.0×103kg/m3×10N/kg×5×10﹣4m3=5N;
(2)缓慢放入足够深的水中,放手后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浮力作用;
故合力大小为F合=G﹣F浮=11N﹣5N=6N;方向为竖直向下。
故答案为:6;竖直向下。
【点评】明确重力和浮力的关系,深入理解力的合成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1.一个载重气球在空中匀速竖直上升时,受到的浮力是2000N,若在所载物中再加入40kg的物体,这时气球就能匀速竖直下降,设气球上升和下降时所受的浮力和阻力大小均不变,那么气球上升时受到的重力是 1800 N,气球运动时受到的阻力 200 N。
【分析】匀速竖直上升时,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力为0,符合二力平衡条件。向上的浮力与向下的重力和空气阻力之和相等。匀速竖直下降。也符合二力平衡条件,空气阻力不变,向上的浮力和空气阻力之和等于向下的所载物重之和。
【解答】解:G物=mg=40kg×10N/kg=400N,
匀速竖直上升时,G球=F浮﹣F阻,即G球=2000N﹣F阻 ①,
匀速竖直下降时,F浮+F阻=G球+G物,即2000N=G球﹣F阻+400N ②。
①②组成方程组解之得G球=1800N、F阻=200N。
故答案为:1800;200。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灵活运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
22.打台球时,台球被击后离开球杆仍能向前运动,是由于 惯性 的缘故;若台球向前运动中,所受到的所有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台球将做 匀速直线 运动。
【分析】(1)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当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在力消失的一瞬间,原来运动的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静止下去。
【解答】解:台球离开球杆仍能向前运动是由于台球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台球在滚动的过程中速度不为零,当外力消失时,由于惯性物体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惯性;匀速直线。
【点评】该题以打台球为背景,考查了惯性以及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四.作图题(共3小题)
23.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均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请在图中分别画出另一个力F2。
【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解答】解:由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F2的大小与F1的大小是相同的,方向是相反的,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两个力也在同一条直线上,故F2的示意图如下:

【点评】本题考查力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24.一个力,如果它产生的效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时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如图一个物块静止在斜面上,请在图中物块重心处画出物块所受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F合的示意图。
【分析】(1)根据对平衡状态的理解: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三个力的作用,则这三个力中的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摩擦力沿斜面向上,支持力垂直于斜面向上;物块所受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分析与重力方向相反,竖直向上。
【解答】解: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物体受三个力的作用,则这三个力中的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摩擦力沿斜面向上,支持力垂直于斜面向上;物块所受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方向竖直向上。
F合的方向竖直向上,如图:
【点评】作力的示意图,首先要确定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再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5.一人站在电梯上随电梯一起匀速上升,如图所示,此时人处于 平衡 (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在图中画出人的受力示意图。
【分析】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的一定是平衡力的作用,然后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对受力物体进行分析,并确定人的重心,最后表示出人所受的力。
【解答】解:因为人站在匀速上升的电梯上,受重力和支持力为平衡力,此时人处于平衡状态;过重心作竖直向下的力(即重力)和竖直向上的力(即支持力);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物体受力情况分析和示意图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注意牢记重力的方向是固定不变的。
五.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26.小明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时,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图。
小明先后在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毛巾、棉布、木板),做了三次实验。然后将实验数据填入下列表格。请回答以下问题:
表面状况
阻力大小
小车运动的距离s/m
毛巾

0.1
棉布
较大
0.18
木板

0.35
(1)每次实验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 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 。
(2)实验中通过改变 水平面的粗糙程度 改变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大小,小车最终在水平面上停下来是受到 非平衡力 (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的作用。
(3)从上述实验数据中,可以得出结论是: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慢 。
(4)在实验的基础上采取科学推理的方法可以得出: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它将做 匀速直线运动 ,学过的物理中采取此方法的探究实验还有 探究真空能否传声(真空铃实验) 。
【分析】(1)采用控制变量法,要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具有相同的初速度,可以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2)通过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小车受到的阻力,小车受非平衡力作用,最终停下来;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毛巾最粗糙,滑行距离最近;木板最光滑,滑行距离最远,说明阻力越小,速度减小越慢;
(4)此实验采取的是理想实验法,即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得出理想状态下物体的运动情况,结合这一特点,看初中物理实验中哪一个实验符合此要求。
【解答】解:
(1)该实验要比较的是小车在阻力不同的路面上滑行的距离,这样就要求我们控制变量:初速度,而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可以保证每次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
(2)由题知,实验中通过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改变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大小,小车最终在水平面上停下来,说明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所以是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3)从上述实验数据中,可以得出结论是: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4)实验采用了科学推理的方法,得出理想状态下小车的运动情况: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初中物理采取此方法的探究实验还有探究真空能否传声(真空铃实验)。
故答案为:(1)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
(2)水平面的粗糙程度;非平衡力;
(3)慢;
(4)匀速直线运动;探究真空能否传声(真空铃实验)。
【点评】本题考查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科学推理法,同时体会如何从实验中得出结论,以及合理的推理得出物理规律的思想。
27.在探究水平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小赵让同一辆小车从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接着在不同的水平表面上继续运动,如图所示,给出了小车所停位置。
毛巾棉布木板
(1)每次实验均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运动,这样做是为了让小车在斜面底端具有相同的 初速度 ;
(2)小车在水平表面上运动时所受阻力越小,通过的距离越 长 ,(选填“远”或“近”)说明小车速度减小得越 慢 (选填“快”或“慢”);
(3)推理: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小车,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 匀速直线 运动。
【分析】(1)要想探究阻力对小车运动情况的影响,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应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这要靠控制小车下滑时在斜面上的位置来实现;
(2)毛巾→棉布→木板,其表面依次越来越光滑,阻力越来越小,通过观察图中小车运动的距离,便可得出结论;
(3)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再进行适当的科学推理,可得出当小车不受阻力时,其将保持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1)研究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就要保持其他量不变,因此,应使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滑下,从而使其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
(2)读图可知,接触面越来越光滑,小车所受摩擦阻力越来越小,其运动的距离也越来越远,速度减小的越慢;
(3)结合实验现象,再进一步进行科学推理,可以得出,当水平面绝对光滑,即运动物体受阻力为零,速度不再变化,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初速度;(2)长;慢;(3)匀速直线。
【点评】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所用到的实验方法除控制变量法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方法,那就是科学推理法,也被称为理想实验法。因为,表面的绝对光滑只是一种理想状态,无法在现实中达到,因此,只能是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再加上科学推理来得出结论,这一点需引起我们的注意。
28.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小华的探究装置如图1甲所示,他将系于轻质硬纸片两端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在两线末端挂上钩码。通过观察硬纸片在什么条件下会保持运动状态不变来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将细线两端各挂一个50g的钩码,松手后纸片保持静止状态,在其中左端钩码下再加挂一个50g的钩码后,纸片向左加速运动,说明力的 大小 对物体平衡有影响。
(2)在细线两端各挂50g的钩码,将硬纸片扭转一下,使纸片的一边与桌面平行,放手后纸片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保持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在做这个探究实验时,小阳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你认为 小华 的设计更好一些(选填“小华”或“小阳”),其主要原因是 用小卡片做实验,减少了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
【分析】(1)钩码由于重力的作用,会对小卡片施加一个拉力的作用,左端的钩码对小卡片施加一个向左的拉力,右端的钩码对小卡片施加了一个向右的拉力,拉力的大小等于钩码的重力;
(2)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小卡片上受到的两个拉力就不在一条直线上,是验证不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是否平衡;
(3)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和桌面之间存在摩擦力,实验要考虑摩擦力,使实验比较复杂。
【解答】解:
(1)小卡片两端通过滑轮各挂一个钩码,两个钩码由于重力通过绳子对小卡片施加了两个向相反方向的拉力,拉力的大小等于钩码的重力,钩码的数量越多,拉力就越大;在其中左端钩码下再加挂一个50g的钩码后,纸片向左加速运动,说明力的大小对物体平衡有影响;
(2)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小卡片两端的拉力就不在一条直线上,纸片就会转动,说明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不能平衡;
(3)小华实验用的小卡片重力小,可以忽略,悬在空中不受摩擦力影响;
小阳实验用的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和桌面之间存在摩擦力,摩擦力是不能消除的,实验要受到摩擦力影响,所以还是小华的实验方案好。
故答案为:(1)大小;(2)不能;(3)小华;用小卡片做实验,减少了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点评】探究平衡力条件的实验要尽量简化实验,用静止状态来代替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用空中悬着的小卡片代替放在水平桌面的物体,简化实验,便于操作。
六.解答题(共2小题)
29.如图所示,冰上速滑比赛等一些急速运动比赛项目中,运动员在转弯时候身体为什么要向内侧倾斜。好奇同学提出了疑问,一旁智慧同学说:“要想转弯,必须受力,身体倾斜是为了产生一个向内侧转弯的力”,好奇同学觉得智慧同学“要想转弯,必须受力”的观点很有道理,你认为智慧同学的观点对吗?说出你的分析。
【分析】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分析解答: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解答】答:我认为智慧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运动员转弯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而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需要受到力的作用。所以智慧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
【点评】此题考查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以及力与运动的关系,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一道好题。
30.请你回想中考体育考试掷实心球的情景,并用所学物理知识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1)实心球离开手后为什么会继续向前飞行?
(2)实心球落地后向前滚动,为什么最终停下来了?
【分析】(1)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答:(1)实心球在手中向前运动,离开手后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继续向前运动。
(2)实心球落地后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在地上滚动时由于受到地面的阻力作用而最终停下。
【点评】此题考查惯性和力的作用效果,难度不大,惯性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习中要注意联系实际,用所学惯性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七.计算题(共3小题)
31.如图所示,质量为30t的卡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05倍,求卡车所受的支持力和牵引力的大小分别是多少?
【分析】(1)利用G=mg求出汽车的重力,此时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在竖直方向上,此时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即其大小相等;
(2)根据阻力和重力的关系求出阻力,已知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则牵引力大小等于阻力的大小。
【解答】解:
(1)汽车的重力:
G=mg=30×103kg×10N/kg=3×105N,
由于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处于平衡状态,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
汽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因此F支持=G=3×105N;
(2)由于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处于平衡状态,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
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F牵=f阻=0.05G=0.05×3×105N=1.5×104N。
答:卡车所受的支持力是3×105N;牵引力是1.5×104N。
【点评】此题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平衡力的知识来判断汽车前进的牵引力和支持力的大小。
32.如图所示,一架质量为2千克的无人机悬停在空中。
(1)求:该无人机所受重力大小G。
(2)求:无人机螺旋桨产生的升力F的大小和方向。
(3)若无人机出现故障(螺旋桨停止转动),在坠落过程中,它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为0.5牛,求:无人机所受的重力和空气阻力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分析】(1)知道无人机的质量,根据G=mg求出其受到的重力;
(2)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3)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其合力大小为两个力的差,方向与大力的方向相同。
【解答】解:
(1)此无人机受到的重力为:
G=mg=2kg×10N/kg=20N;
(2)无人机悬停在空中,无人机处于平衡运动状态,螺旋桨产生的举力等于重力F=G=20N;
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升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3)无人机出现故障(螺旋桨停止转动),在坠落过程中,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阻力f作用;
故合力大小为F合=G﹣f=20N﹣0.5N=19.5N,方向为竖直向下。
答:
(1)无人机所受重力大小为20N;
(2)无人机螺旋桨产生的升力F的大小为20N,方向竖直向上;
(3)若无人机出现故障(螺旋桨停止转动),在坠落过程中,人机所受的重力和空气阻力的合力F的大小为19.5N,方向竖直向下。
【点评】明确重力和质量的关系,深入理解力的合成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3.“三月三”又叫歌圩节,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它不仅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也是民族之间进行经济交流的庆典。今年“三月三”放假期间,小张一家人驾驶汽车外出游玩。已知汽车(包括车上的人和物品)的总重力为8×104N,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48km,用时0.6h。若该车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是汽车(包括车上的人和物品)总重力的0.05倍。求:
(1)该汽车行驶的速度;
(2)该汽车的总质量;
(3)该汽车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牵引力。
【分析】(1)已知时间和路程,利用速度公式计算该汽车行驶的速度;
(2)利用G=mg计算该汽车的总质量;
(3)根据该车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是汽车(包括车上的人和物品)总重力关系求出阻力,然后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得出牵引力。
答:(1)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80km/h;
(2)该汽车的总质量为8×103kg;
(3)该汽车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牵引力为4×103N。
【点评】此题考查重力、速度和牵引力的计算,涉及到的较多,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知道物体静止和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平衡是关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