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7-23 14:2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单元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单元检测试题
选择题:每题2分,计50分21世纪教育网
一、
1、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 ( )
A.分封土地 B.分封爵位 C.规定义务 D.规定贡赋
2、西周推行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 ( )
A.巩固奴隶制统治B.确定王位继承人C.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D.确立财产的分配、地位的高低
3、《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士以其子弟为仆隶),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按等级递减)。”这段记载反映了( )
A.夏朝建立压迫奴隶的国家机器 B. 西周在宗法制基础上完善分封制
C.春秋诸侯争霸,天子有名无实 D.秦建立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4、《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群雄并立C.西周初年的分封制 D.西周末年周王室日趋衰落
5.推行郡县制有利于巩固秦的统一,是因为这一制度( )
A.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提高了政令施行的效率
C.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
7.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组成中央政府机构,其直接意图是( )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B.将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
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防止大臣专权自恣
8.汉武帝统治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制度较秦始皇统治时期有了发展,主要表现有( )
①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和诸卿 ②形成"中朝""外朝"体制 ③建立对地方高官的监察制度④确定了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九品中正制的“品”是指( )
A.品评官的职位等级 B.品评士人的家世等级 C.划分士人优劣的等级 D.授予士人官职的等级
10.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
A.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B.把选拔任用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
C.扩大了各级官吏的采源 D.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11.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而宰相中常常有七八个参与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完善中央集权 B.防止宰相专权
C.扩大中央官员的民主权利 D.便于向地方派出高级官员
12.从明朝设置内阁到清朝设置军机处,反映的主要历史趋势是( )
A.君主专制的日益加强 B.相权的日益削弱 C.中央官员职位增多 D.中央机构的精简
13.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体现了
A.国家统一安定的需要 B.权力互相制约的需要 C.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D.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4.关于元朝的行省制度的叙述最为恰当的是(  )
①有效地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管理 ②进一步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③促进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④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行省制度最早设立于(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6.为了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把全国分成若干区域,进行分级管理,这是行使中央集权统治的重要形式之一。根据你的理解,以下制度中不属于地方行政制度的是( )
A.宗法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布政司制
17.“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这里的高皇帝指的是( )
A.朱元璋 B.明神宗 C.明成祖 D.雍正帝
18.正式确立内阁制度的明朝皇帝是( ) A.明太祖 B.建文帝 C.明成祖 D.明神宗21世纪教育网
19.军机处的设立表明我同古代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是因为 ( )
A.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高度完善
C.中央机构办事效率显著提高 D.专制皇权受到一定限制
20.清朝设置的中央机构理藩院主要职能是 ( )
A.管理全国宗教事务 B.管理全国所有少数民族事务
C.管理边疆少数民族事务 D.主管边疆地区的军政机构
21.1380年明太祖废除丞相,将权力分给( ) A.中书省 B.六部 C.殿阁大学士 D.内阁
22.明初在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直接导致六部在中央机构的权力地位提高的因素是 ( )
A.皇权的加强   B.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C.丞相的废除 D.内阁的废除
23.《明太祖实录》载:“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城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上述材料反映出明太祖朱元璋 ( )
A.抑制清除权臣,加强皇权 B.解除地方割据  C.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D.改革官制
24、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主要在于( )
A、激化了阶级矛盾 B、出现了宦官专权的局面
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激烈D、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25.(2006广东单科 A5)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 )
①参知政事的设置 ②丞相制度的废除 ③军机处的设立 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
26.(本题14分)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职位 基本职权
明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材料四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请回答:(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 为什么 (3分)
(4)你怎样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 (3分)
26、[答案]:(1)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削弱,皇权加强。(6分)
(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2分)
(3)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3分)
(4)宰相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废除宰相后,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到了顶峰,形成了绝对的君主专制,加重了政治腐败。(3分)
27.(本题12分)材料一 《礼记·王制篇》:“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材料二 《孟子·告子》:“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材料三 《左传·桓公二年》:“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材料四 《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回答:(1)阅读材料一、二,这些材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哪些特点? (4分)
(2)材料三、四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根据这两则材料试归纳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条件下,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4分)
(3)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各起了什么积极作用?为什么这种积极作用只是一定时期的?(4分)
(1)周王分封土地主要依据爵位高低。周天子有巡视诸侯封疆之权力,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并向其述职。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对周天子尽义务,如做不到,周天子就会贬其爵位,削其封地,甚至出兵讨伐。(4分)(2)通过分封制,、西周的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通过宗法制确立了大宗和小宗层层相属的体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条件下的西周的社会结构具有族权和政权合一的特点。(4分)(3)分封制巩固了周朝的统治,扩大了疆域;宗法制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诸侯和卿大夫在自己的封地内有相当大的权力和独立性,便利于其势力的增长。随着诸侯与周王、卿大夫与诸侯等力量对比的变化,旧的统治秩序就难以维持,分封制和宗法制必然受到破坏。(4分)
28.(本题13分)(2006江苏单科 27)列举秦朝、唐朝、北宋、明朝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揭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并指出其影响。21世纪教育网
27.[解析]:第(1)问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重在基本史实的简单罗列,相对比较简单,容易作答;第(2)问侧重于思维分析与概括归纳,要求考生能从史实中探究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一般规律和认识。
[答案]:①史实:秦朝: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在中央设置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2分)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2分)北宋:在宰相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把专相的职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大权;(2分)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直属皇帝。皇帝的权力空前提高。(2分)高考资源网
②总体发展趋势: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3分)
③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2分)
29、(本题13分)从秦汉至明清,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是怎样演变的?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
(1)中央政治制度:秦始创皇帝制度,设三公九卿。(1分)汉朝时“中朝”与“外朝”的形成。(1分)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设置中书门下和参知政事。(1分)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1分)特点:君权不断加强。(2分)(2)地方政治制度:秦汉实行郡县制,后来形成州郡县三级。(1分)唐代为道、州、县三级。(1分)宋代设置路、州、县。(1分)元朝创立行省制度。(1分)明清沿用行省制,明代实行省、府、县,(1分)清代区划有省、道、府、县四级。(1分)特点:中央集权逐步加强。(1分)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