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俄罗斯,在今天的国际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多国家都对它有所忌惮。那么俄罗斯的强大,是怎样形成的?第1课 沙皇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1. 俄国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经济文化都十分落后
(二)表现
1、军事上没有海军只有陆军
2、经济上只有30个手工工场
3、政治上部门职责不清,贪赃枉法地方成为独霸一方的小沙皇。
4、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识字的居民只占23.6%。17世纪末俄国落后的表现: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一)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1. 俄国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经济文化都十分落后
(二)表现
(三)改革的时间
18世纪
(四)改革的过程
(1)1689年,彼得一世正式掌握了大权。
(2)1697-1698年,彼得一世微服出访西欧,进一步了解了国际形势。彼得一世
学习造船彼得一世初见波罗的海彼得一世出访欧洲(五)改革目的
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彼得一世出访欧洲彼得一世初见波罗的海彼得一世
学习造船(六)改革内容政治上 引进了西欧的官僚系统,大力削弱贵族势力,加强沙
皇专制权力 军事上 实行义务征兵制,建立海军和新式陆军 经济方面 发展工商业,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允许工场主购买
农奴 科技、教育
和社会生活方面 引进西欧先进科技,发展学校教育,
提倡西欧的生活方式 (七)彼得一世改革意义:1、积极: 彼得一世的改革开启了俄国现代化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俄国的国力。 2、消极:(局限性) 改革并没有触动俄国的社会基础——农奴制,而是使沙皇专制统治更加巩固。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性质;沙皇进 “自上而下”的沙皇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
彼得大帝的评价彼得一世因其雄才大略和卓有成效的改革,
被俄国人尊称为“彼得大帝”。 改革影响的评价材料:
彼得一世在力图使俄国欧化的同时,也继承了和强化了传统的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他完全是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来进行改革。俄国农民不仅在经济上为彼得一世的政策承受了沉重的负担,而且在人身方面受到更残酷的奴役。从彼得一世时期起,贵族地主可以任意判决村民从事强迫性劳动,甚至将村民赶走。
——据《现代化通病》整理农奴制的危机《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1873年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俄国农奴制盛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奴遭受着沉重的剥削和压迫。农奴世世代代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上,不能离开庄园,未经地主同意不能结婚,地主可以任意虐待农奴,甚至对农奴施以各种酷刑。农奴是地主的私有财产,地主在毒打农奴农奴农奴生活环境恶劣生活贫苦的俄国农民由于在农业和工矿中大量使用农奴劳动,农奴身体状况极差,导致劳动效率极低,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封建农奴制度下,农奴的生活极其贫困,而且无人身自由;农奴制造成国内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交不起地租的农奴在乞求地主的宽限据表说明19世纪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结论:俄国社会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封建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没大量的自由劳动
力农奴生活水平低下国内市场狭窄这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1825年12月(俄历),新兴资产阶级民主派“十二月党人”发动武装起义,号召用革命手段废除农奴制,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俄国农奴制度摇摇欲坠。十二月党人起义1825年12月(俄历)贵族革命者在彼得堡举行起义 十二月党人起义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 War)(1853-1856) “克里木战争暴露了农奴制俄罗斯的腐败和衰弱。俄罗斯好像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人人都感觉有一根神经破裂了,回到旧时代的道路已经封锁。”
—杂志评论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Crimean War
(1854-1856)克里米亚战争俄国——英法——固守封建农奴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完成工业革命,技术
先进。亚历山大二世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农奴制改革农民暴动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目的:挽救统治危机 俄国农奴制改革19世纪50年代,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中遭到惨败,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社会经济危机。 恩格斯在谈到这次战争时写道: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形式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俄国VS土耳其、英法1、改革的直接原因(导火线)经济上:政治上:对外关系上: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奴暴动频繁。克里米亚战争遭到惨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改革的原因:(根本原因)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亚历山大二世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法令3、改革的开始: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要素:雄厚的资本、
自由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自由的劳动力4、改革的内容:1、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不得买卖和干涉他们的生活;3、农奴可以从地主那里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高价”赎买。2、农奴有占有动产和不动产、有从事工商业活动的权利 广阔的市场雄厚的资本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性质:农民在庄园里听贵族宣读废除农奴制法令跪着“解放”?欣喜若狂?农奴制废除后的农民农奴制废除后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从法令颁布到1866年,俄罗斯地区先后有2000多万农奴获得解放
农奴在获得土地的时候,必须要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净。”
——列宁5、1861年改革的成效:局限:6、1861年改革的意义:作用:农奴制度的废除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进一步促进了俄国现代化的进程,俄国从此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其经济和军事实力都有所增强。改革也为俄国进一步对外扩张创造了条件。 这次改革很不彻底,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7、俄国领土的扩张从沙皇彼得一世统治开始以后的一百多年间,俄国先后用武力夺得波罗的海沿岸和黑海北岸的大片土地,向东南又吞并了外高加索和中亚广大地区。19世纪中后期,俄国通过与中国签订《瑗珲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农奴制改革之后,俄国继续通过战争扩展版图。 沙 俄20世纪初,2 200多万平方千米,成为一个疆域辽阔的大帝国)课堂小结一、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2、内容3、意义
二、农奴制危机
1、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1、改革的原因2、内容3、意义
1.19世纪中期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
A. 资源的匮乏 B. 人口的众多
C. 农奴制的阻碍 D. 教育的落后
2. 宣布废除农奴制的俄国沙皇是 ( )
A. 彼得一世 B. 查理二世
C. 亚历山大二世 D. 拿破仑
CC练习巩固3. 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是 ( )
A.沙皇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B. 农奴主实行的封建制度改革
C. 农奴制的强化
D. 政策调整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