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5课《孔乙己》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5课《孔乙己》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04 11:21: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孔乙己》教案
教学目标:
1.分析品评人物形象;
2.学习文章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3.理解文章所表现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教学重点:学习文章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所表现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鲁迅的小说《孔乙己》去认识一位读书人——孔乙己。听听他的声音,说说他的为人,评评他的人生。(板书课题:孔乙己)
分析过程
1.请大家阅读课文4-11小节。看看孔乙己都是在什么情境下发出声音的?
要求:用——划出孔乙己说出的话或发出的声音,用[ ?]划出说话时的神情姿态,外貌动作。
(学生边找边读边小结)
学生找并试着读一读
第4小节中,别人说他“偷书”时,他辩解了。
他跟小朋友分时说话了。
孔乙己在教小伙计识字时说话了。
孔乙己还在最后一次出现时说话了。
别人嘲笑他没有进学时,他发出的声音。
我们通过寻找并朗读找出了孔乙己在不同时候,不同情境下发出的声音。一起总结如下:
“偷”“窃”之辩
进学之痛
教茴字时?
分香豆时
5、断腿时 ?
孔乙己从开始还能辩白,到后来的哀求,最后只是在别人的笑谈中用手默默地“走”开了,留下的是一个苍凉的背影。
孔乙己的“朋友圈”——别人眼中的孔乙己
音(语言):“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
“又”说明不止一次受伤,也说明孔乙己好吃懒做、好逸恶劳、潦倒不堪的境遇以及周遭人麻木不仁、穷极无聊的嘴脸。
容(神态):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
一个“绽”字活画出他被人揭伤疤时的窘迫尴尬、又羞又恼的神态。
笑(动作):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众人都哄笑起来
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凉。
貌(外貌):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惟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孔乙己是一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吗?他又是如何落到这般地步的呢?
3.提问
1.说说孔乙己的的为人?
请大家仔细研读一下孔乙己说话的内容以及说话时神情姿态,以及外貌动作,说说孔乙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示范:我从孔乙己满口的之乎者也中,看出他是一个迂腐的读书人
我从……中,看出他是一个……的人
预设:
我从他睁大眼睛,涨红了脸的神态中,看到了一个死要面子的孔乙己
我从他排出两文钱的动作中,看出这是一个自命清高,自鸣得意的孔乙己
我从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的动作中,看到了一个可爱、呆气又迂腐的孔乙己
我从他黑且瘦,破夹袄哦,盘着的腿,蒲包还有草绳这些外貌描写中,看到了一个经受磨难后可怜的孔乙己。
总结:
小说就是通过对人物的刻画来反映社会生活的,而人物的语言又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一个成功的语言描写就是能把人物的个性写出来。除了要写好“说什么”,还要写好“怎么说”。在大家的讨论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极其迂腐、自命清高、死要面子、有点可怜又有点可气的人,是那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小人物。
2、假如孔乙己就是你,你会如何思考自己?
“我”在掌柜眼中是怎么样的呢?-----“十九个钱”:
说明孔乙己的生命还没有十九个钱重要。
3、孩子眼中的是怎么样的呢?-----一颗茴香豆
说明孔乙己只能够给孩子们带来快乐。
4.孔乙己悲惨一生的结尾如何?
死。“大约”“的确”,这两个词表面矛盾而含义是深刻的。说“大约”是因为二十年来没有人知道孔乙己的生死,说“的确”是从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店的情形来推断他肯定活不下去。
文章最后着力描写孔乙己欠酒店十九个钱,似乎没有钱人们再不会想起他,这十九个钱似乎表示着他存在的全部价值。当这十九个钱从粉板上抹去时,孔乙己便永远从冷漠残酷的社会消失了。
三、拓展延伸:
1、想象一下:孔乙己的读书生涯
充分运用你的想象力,结合课文,写400字左右;
2、孔乙己被丁举人抓到后,有没有为自己辩解?他又是如何辩解的呢?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研究《孔乙己》这篇小说里人物的声音,看到了一个在别人的说笑声中从有声走到无言的孔乙己,也看到了一群麻木而可悲的群众,更看到了一个被封建科举制度扭曲了的社会。同时通过对声音的解读,我们也初步掌握小说中解读人物的方法之一——抓住人物的语言和语态,下节课我们将从情节和环境来更深层次地解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