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ⅲ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ⅲ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7-23 14:5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标要求:    了解黄老之学,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1.兴起原因:经济残破适合需要秦亡教训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1.兴起原因:经济残破适合需要秦亡教训2.名称由来 :黄帝、老子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1.兴起原因:经济残破适合需要秦亡教训2.名称由来 :黄帝、老子3. 内容范围:治身(养生)治国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1.兴起原因:经济残破适合需要秦亡教训2.名称由来 :黄帝、老子3. 内容范围:治身(养生)治国4.主要特点:道家为本,兼采各派“积极无为”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1.兴起原因:经济残破适合需要秦亡教训2.名称由来 :黄帝、老子3. 内容范围:治身(养生)治国4.主要特点:道家为本,兼采各派“积极无为”5.作用影响: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1.兴起原因:经济残破适合需要秦亡教训2.名称由来 :黄帝、老子3. 内容范围:治身(养生)治国4.主要特点:道家为本,兼采各派“积极无为”5.作用影响: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6.地位丧失:原因:形势变化 儒学发展标志:汉武帝“独尊儒术”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2.儒学的新发展 :《公羊春秋》(1)思想来源:阴阳、黄老、法家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2.儒学的新发展 :《公羊春秋》(1)思想来源:“天人感应”阴阳、黄老、法家(2)核心内容:“君权神授”、“仁政”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2.儒学的新发展 :《公羊春秋》(1)思想来源:“天人感应”阴阳、黄老、法家(2)核心内容:巩固国家统一“君权神授”、“仁政”(3)主要作用:限制君主权力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2.儒学的新发展 :《公羊春秋》(1)思想来源:“天人感应”阴阳、黄老、法家(2)核心内容:巩固国家统一“君权神授”、“仁政”(3)主要作用:限制君主权力3.独尊儒术的影响:(1)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打击割据势力(2)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2.儒学的新发展 :《公羊春秋》(1)思想来源:“天人感应”阴阳、黄老、法家(2)核心内容:巩固国家统一“君权神授”、“仁政”(3)主要作用:限制君主权力3.“独尊儒术”的影响:(1)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打击割据势力(2)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1.兴起原因
2.名称由来
3.内容范围
4.主要特点
5.作用影响
6.地位丧失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新儒学地位的确立
2.儒学的新发展
(1)思想来源
(2)核心内容
(3)主要作用
3.“独尊儒术”的影响
问题探究   有人认为,儒学成为封建统治思想,是汉武帝放弃“无为而治”政策,希望有所作为的结果。若没有汉武帝,就不会有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 问题探究   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失火,董仲舒认为该诛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许多重臣建议把他定为死罪,但汉武帝赦免了他。想一想,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同学们,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