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十六年前的回忆
精讲巧练·启迪导学
一、主题探究
本文通过作者对父亲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______________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_____________与深切的______________。
二、疑难探究
1.文中通过哪几件事突出“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2.文章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举一例。
实战演练·化难为易
A 基础知识必达标
一、基础达标
1.文学常识。
本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_________在1943年李大钊遇害_______周年的时候写的一篇回忆性文章。作者采用第________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
2.读重点字。
砖墙( ) 书籍( ) 抽屉( ) 暂时( ) 昏倒( )
绞刑( ) 避免( ) 幼稚( ) 严峻( ) 残暴( )
匪徒( ) 被窝( ) 啃食( ) 拘留( ) 皮靴( )
3.识多音字。
(1)他天生要强( ),性格很倔强( ),所以你别勉强( )他去做那件事了。
(2)他大腹便( )便,行动不便( )。
4.辨形近字。
(1)队员们在山坳里搭起了帐peng( ),旁边有一片乱 péng péng( )( )的野草。(2)他nù( )气冲冲地说:“这种行为绝对不能宽shù( )。”
5.解关键词。
(1)( ):偏僻清静。
(2)慈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会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形容愤怒得气呼呼的样子。
(5)( ):(人群)挤着走进去。文中指许多警察一下子挤过来。
6.感知课文。
文章是按父亲被捕前、________、被捕后、_________的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等,反映出形势的__________与处境的__________;被捕时写了敌人的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父亲的____________;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
二、品读达标
阅读课文第1至6段,回答问题。
7.“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中“含糊”是什么意思?父亲为什么含糊回答“我”的问题?
8.文章的第5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9.如果你来到李大钊的塑像前,你想说些什么?
B 能力拓展巧提升
(时间:50分钟分数:50分)
一、基础提升(27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10分)
zhēn( )探 尖ruì( ) pì( )静 fēn( )咐 严jùn( )
yā( )金 恐bù( ) mó( )鬼 苦xíng( ) 慈 xiáng()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残暴的匪徒把父亲绑起来,拖走了。(残忍凶恶)
B.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态度、主张、行动等)确定不移;不犹豫]
C.父亲立刻就会意了。(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
D.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幼小)
3.选词填空。(4分)
严峻 严肃 严格 严厉
(1)交警对酒后驾车的行为,要( )打击。
(2)父亲的脸变得( )起来。
(3)形势非常( ),伤员必须马上转移。
(4)不管怎么说,( )要求自己总是有好处的,因为它会让人进步得更快。
4.(2018·黄冈)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为了在科技比赛中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同学处心积虑,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航空模型,得到了学校师生的广泛好评。
B.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我们要继往开来,再接再厉,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
C.我们如果只看到陶渊明诗文里恬淡自然的美景,却忽略了作者隐藏在这美景背后深深的苦痛,那实在是买椟还珠了。
D.自黄冈市教育局下发《关于推进全市中小学研学旅行实施意见》后,全市许多学校纷纷组织学生研学旅行,其势头如雨后春笋。
5.(2018·巴中改编)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反复、拟人)
B.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比喻)
C.他以微笑战胜暴力,以嘲笑战胜专制,以坚毅战胜顽固,以真理战胜愚昧。(排比)
D.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设问)
6.综合性学习。(4分)
校学生会准备举办介绍名人故居的专题展览,下面这段文字是为展览拟写的前言,从上下文看,前两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后三句中有一个句子两处表达欠妥,请你分别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①盛春时节,漫步京城,吸引你的是争艳的百花,还是静穆的名人故居。②轻嗅一阵阵袭人的花香只会令你享受身心的愉悦,而徜徉于一座座名人故居,却会让你经受精神的洗礼。③走近为理想信念而不懈奋斗的李大钊,我们敬佩他的革命志向;走近为民族解放而四处奔走的宋庆龄,我们赞叹她的爱国情怀;走近为唤醒民众而笔耕不辍的鲁迅,我们钦佩他的斗争精神……④这些名人故居的静穆,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平凡人生,展示着他们的崇高精神。⑤走进故居,亲近名人,去了解他们的人生,去传承他们的精神吧!
标点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句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品读提升(23分)
(2018·黄冈)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爷爷的黄豆
王琼华
爷爷是染布的。他爱吃黄豆出了名。
在镇子西头,爷爷十七岁那年刷刷地架起了好几口大染锅。这吃饭的手艺是“偷”来的。爷爷从小喜欢跑进大染坊找老板的儿子玩耍。有时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爷爷便蹲在一旁,直愣愣地盯着热气腾腾的大染锅。爷爷蹲着看染布时,就从兜里摸出几粒炒熟的黄豆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呆瓜!”染布师傅往往这么笑话爷爷。当爷爷染出第一锅布时,大家才知道爷爷并不呆。
那年,家里遭了大灾,爷爷架起几口大锅开始染布。开业那天,镇子里所有人都听到爷爷一边敲锣一边喊话,开张头半个月染布不收钱,染坏了一赔二。爷爷没钱请帮工,自己把麻绳往肚子上一勒,一把黄豆往嘴巴里一塞,一边香甜地嚼着,一边搅动大染锅。当爷爷嚼完三四把黄豆时,青布便染成了。青色衬着爷爷额头的汗珠,沉稳得像傍晚袭来的夜幕。
后来,爷爷的技艺越来越精湛,生意越做越大。于是,成了镇子里最大的染坊。那名声像染布匠拿搅锅棍敲锅一样,咣咣当当响得很。在嚼着一把又一把黄豆时,爷爷兜里也开始响着咣咣当当的银元声。
有了钱,除了每天有滋有味地多嚼几把黄豆,还娶了奶奶。
在我的记忆里,爷爷一谈到自己就笑呵呵,一谈到父亲就唉声叹气。
闲时,爷爷经常是一边慢慢地嚼着黄豆一边跟我聊天,像在咀嚼他的一生。他说,父亲是一个“倒钱筒”。父亲是爷爷的独苗,奶奶宠着他,惯着他。听爷爷说,父亲才十岁,就开始进大烟馆。没钱,就赊账。烟馆老板拿着赊账本来讨钱时,爷爷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
我十岁那年,三天三夜,父亲跟人赌输了。大染坊被抵了赌债。那一天爷爷没有嚼他的黄豆,唉声叹气,一脸乌云。
搬出大染坊时,爷爷习惯性地掏出黄豆,迟疑了下,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
没几年,爷爷病得不行了。父亲依然整天不着家,爷爷的安危只是他耳边刮过的一阵微风。
临终前的那个晚上,爷爷示意我到他跟前,他手中攥着一个小布袋,打开来,是些黄豆。昏暗的灯光下,豆子显得金灿灿的,爷爷说,这辈子只剩下这点黄豆了。他的声音很轻,连他旁边油灯的火苗都没有动一下。他颤巍巍地拈出一颗豆子,习惯性地放入口中,又想嚼它。不知是黄豆太硬还是爷爷老了,牙口不行,他没嚼动,又把豆子放入袋中。
他叹叹气,说这辈子就爱这黄豆,人走了带上它,也算来这世上留个念想。他慈爱地对我说,如果你长大了真活不下去,可以再到爷爷这里来拿这黄豆吃。不过,你要是争气,最好就别来扰我了。他语气中满是沮丧。
我愣愣的,不太明白,点了点头。
第二天早晨,爷爷走了,手里紧紧攥着那小袋嚼不动的黄豆。邻居帮忙葬了爷爷后,父亲才回来。没人怪他,他在邻里眼中只是一个能够看得见的影子。
父亲长嚎着,声音凄厉,如同塌了脊梁。大家都知道他为什么哭。整整两天两夜,他雇了好几个人把小院子掏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连瓦背也全掀掉了,还是没有找到传说中爷爷那几坨金子。他疯了。
后来,一个金匠跟我说爷爷确实有几坨金子。不过,爷爷临终前偷偷让他把它们打成了一颗颗金珠子。
我蓦然明白,爷爷那小袋黄豆是什么了。爷爷给我留了一笔活命钱。
这笔活命钱,我一直没有拿,爷爷给予我的财富远比那些金珠子还要金贵。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企业,人们称我是什么“著名企业家”。不久前,一次慈善大会上,我说了,死后捐出全部财产。
为什么这么做?有记者问我,我一时语塞,眼前浮现出爷爷那小袋最后的黄豆。
(根据王琼华《最后一碗黄豆》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事,叙写了祖孙三代人的人生故事,语言平实,感情真挚,情节发展脉络清晰。
B.小说中的“父亲”赌钱输掉染坊,“爷爷”搬家那一天“没有嚼他的黄豆”,表现了“爷爷”对生活彻底绝望的心情。
C.小说中的“我”明明知道金珠子在哪里,但坚决不取用,这与“父亲”的所作所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作者综合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多种手法,尤其擅长捕捉典型的细节,将人物个性刻画得鲜明突出。
8.小说中画横线的语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加以分析。(6分)
9.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爷爷”的性格特征。(8分)
10.小说中说“爷爷给予我的财富远比那些金珠子还要金贵”,“爷爷给予我的财富”具体指的是什么?请写两条你读这篇小说所收获的人生感悟。(6分)
C 直击中考提素养
(2018·北京)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校在圆明园举行“牢记历史,缅怀先烈”主题活动。当活动进行到“缅怀先烈”的环节时,校团委书记拿出了一枚珍藏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小全张,与同学们共同缅怀自鸦片战争以来为民族解放而牺牲的先烈。下面对小全张中的的题词和碑文的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 )
[注]《人民英雄纪念碑》小全张:为纪念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而发行的小全张。小全张右上方主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正面全景,主图下是镌刻在纪念碑正面的毛泽东的题词,左面是刻在纪念碑背面的由周恩来书写的碑文。
A.题词的字体属于楷书,端正典雅;碑文内容由远及近,缅怀了自1840年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牺牲的人民英雄,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B.题词具有行书的特点,刚劲有力;碑文内容由远及近,缅怀了自1840年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牺牲的人民英雄,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C.题词的字体属于楷书,端正典雅;碑文内容由近及远,缅怀了自1840年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牺牲的人民英雄,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D.题词具有行书的特点,刚劲有力;碑文内容由近及远,缅怀了自1840年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牺牲的人民英雄,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参考答案及解析
精讲巧练·启迪导学
一、忠于革命事业 坚贞不屈 敬仰 怀念
二、1.(1)父亲早出晚归。 (2)父亲烧文件书籍。 (3)父亲含糊回答“我”的问题。
(4)军阀张作霖派人来检查。 (5)工友间振三被抓。
2.示例一:父亲整理书籍、文件时对“我”的提问所表现出的含糊、敷行的态度与平时的耐心形成对比。示例二:面对敌人,“我”的恐惧与父亲的沉着、平和形成对比。
实战演练·化难为易
A 一、1.李星华 16 一
2.zhuān jí ti zàn dǎo jiǎo bì zhì jùn cán fěi wō kěn jū xuē
3.(1)qiáng jiàng qiǎng (2)pián biàn
4.(1)篷 蓬蓬 (2)怒 恕
5.(1)僻静 (2)和蔼安详。 (3)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 (4)怒气冲冲 (5)一拥而入
6.被捕时 被害后 险恶 危险 镇定沉着
二、7.“含糊”的意思是“不明确;不清晰”,文中指父亲没有十分明确地回答“我”的问题。 因为当时局势紧张,不是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防止革命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的事也不是几句话就可以讲清楚的。
8.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写出了当时局势的紧张,写出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和对工作的认真负责。
9,示例:您那临危不惧、把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尚品德,对革命工作的高度负责,忠于革命事业,为革命不怕牺牲的高贵品质,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正因为有无数像您这样无私奉献的前辈,才有了我们美好的生活,谢谢您!
B 一、1.侦 锐 僻 吩 峻 押 怖 魔 刑 祥
D
3.(1)严厉 (2)严肃 (3)严峻 (4)严格
4.A [解析]“处心积虑”形容蓄谋已久,多含贬义,与语境不符。
5.D [解析]D项判断错误,修辞手法应该是反问。
6.标点修改:①句中的“。”改为“?”。
病句修改:④句应改为“这些静穆的名人故居,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非凡人生,展示着他们的崇高精神”。
二、7.B
8.结构上:这一段是个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这一段是全文叙事的转折点,上文写爷爷创业的成功,下文开始写到父亲,写了父亲的败家给爷爷带来的伤痛。
9.(1)聪明好学,技艺精湛。他“偷学”染布,无师自通,而且技艺越来越精湛,善于经营,生意越做越大。
(2)吃苦耐劳,勤奋苦干。他刚开染布坊,没钱请帮工,全靠自己挥汗如雨地苦干。
(3)生活简朴,专注执着。他有了钱仍旧过普通人的生活,只是每天有滋有味地多嚼几把黄豆;他对生意过于专注执着,忽视了对儿子的教育。
(4)慈爱温和,内心顽强。他经常跟孙子聊天,希望孙子“争气”,临死给孙子留“活命钱”他对溺爱儿子的妻子、败家的儿子尽管失望,但对生活并不绝望。
10.爷爷给予“我”的财富指的是精神财富,具体指爷爷的精神品质对“我”的影响以及爷爷的人生经验和教训给“我”的启示,尤其是对物质财富要有清醒认识。人生感悟:(1)精神财富的传承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精神的力量才能真正改变人生。(2)幸福生活靠自己的奋斗得来。(3)真正的爱不是溺爱,是要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重视精神品质的养成。(4)单纯的物质财富并不会让人幸福,相反可能带来生活中的不幸。(5)人的健康成长需要长辈的正确教育、引导。(6)人要善于吸取经验和教训,成就梦想。(任选其二)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