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将心比心
《将心比心》课文通过一位妇女为我母亲开门和我母亲鼓励护士为自己扎针的两件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整篇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给读者带来很大的震撼力。小小的两件事启示人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将心比心,尊重老人,关爱孩子,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本文旨在让学生通过文本与人物的对话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同时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1课时
教案一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讲故事(公益广告):
《妈妈,洗脚》
2、你想说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今天的课文,也讲述了两个感人的故事,看老师写——(板书:将心比心)
2、自由读文三分钟,读完后告诉老师和同学你知道了什么?
(先让学生自由练读难读的地点,然后随机重点引导:故事主要写了哪两件事?经历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如果你亲身经历着这两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到暖暖的对吗?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请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一)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品词:沉重、一直)
2、句子:“阿姨对老奶奶说的话。”
(二)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1)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2)感悟“平静”中的母亲当时心里怎么想?
2、“只见……果然成功了”
(1)领悟“不要紧,再来一次”这句话的不简单。
(2)引读
(3)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3、“母亲拉着……这段最后”
(1)感悟第二次的“平静”
(2)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是幸福的,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
配乐练笔:原来想责怪护士的我,因为母亲的话语,而感到温暖和幸福。我终于明白了:“。”
四、眷注文本,升华情感
1、过渡:这一撇一捺,“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所以文中的阿姨和母亲这样想:(朗读品情)
(1)、阿姨对奶奶的话。(“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妈妈对护士的话。(“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2、再读激情:我们应该这样想着: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引读——
五、拓展内涵,提升品味
1、(板画出心)如果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学了全文后,为了勉励自己,你认为应该在你的心中装入一个分量最重的什么词?
2、学生回答,逐一板书。(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
3、结课:孩子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
详案
课前谈话:
听说咱们班有很多爱听故事的同学,谁喜欢听故事?你喜欢吗?你呢?看来我们都是知音呀。那太好了,今天我就投大家所好讲个故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或幻灯内容导入)
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因生活所迫,肩负起了照顾婆婆和孩子的重任。她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做事,打理家里的一切,虽然艰辛,但她无怨。她每天晚上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的婆婆端洗脚水,帮婆婆洗脚,这俨然已成为一道温馨而又特殊的风景。
有一天,这位母亲为婆婆洗完脚回房间时看到自己的儿子晃晃悠悠地端来一盆水,她感到非常惊讶。这时,她的孩子用稚嫩的声音认真地说:“妈妈,洗脚。”看着如此贴心、懂事的孩子,母亲的心里暖烘烘的,感动地泪流满面。多懂事的孩子呀,原来她为婆婆洗脚的这一幕,已深烙印在孩子心中。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这真是个感人的故事——是呀,你懂得用心去聆听故事。这位妈妈真孝顺——你打心眼儿里钦佩她。妈妈和孩子都很孝顺——妈妈为婆婆洗脚的行为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孩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a、孩子受妈妈的感染,将心比心,学会了孝顺自己的妈妈。今天的课文,也讲述了两个感人的故事,请看我写课题——(板书:将心比心)然后请生读课题。
b、你们手中拿的就是这篇文章。课堂中最美的是朗朗的读书声。(出示:现在请自由读课文三分钟,在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后告诉老师和同学你知道了什么?)
c、把你认为最难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句并正音。)
d、读的不错了,现在老师想听你们说说,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1、例如:我知道了一位阿姨帮助“我”的奶奶推门的事。(对,这是你说的这件事是不是这个意思?)(板书:帮助推门。)
2、例如:母亲打针,护士扎了好几针才扎准,母亲没有责备护士。(你是要告诉大家这位母亲能——板书:理解过失。)
3、经历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文中有个词你能说出来吗?)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温暖)你说的正是我想的。如果你亲身经历着这两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到暖暖的对吗?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边默读边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一)让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
(1)说说为什么温暖了你的心?(例生说:这位阿姨很善良,温暖了我的心。)(师:哪些字词能让你感到阿姨的善良?)
推着沉重的大门:为什么?
一直:如果不一直拉着会有什么后果?
(2)她帮助的是她的亲人和朋友吗?如果你是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学生畅谈到的“真诚帮助,善良”等等中,教师有意提升一下“陌生人”。(面对这样的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阿姨也能耐心与真诚地帮助。)
(3)朗读:读出暖暖的感觉。(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2、句子:“阿姨对老奶奶的话。”
学生自由谈体会。
(是呀,阿姨的心中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自己的老母亲,这种纯洁的爱,令你沉浸在温暖之中是吗?)
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到温暖?
(2)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3)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责备,但母亲为什么还那么“平静”,难道不疼,你猜猜他当时怎么想?(顺学生的话随机:从哪里看出母亲的敏感、关爱理解别人的心?)
2、“只见……果然成功了”(出示:不要紧,再来一次。)
(1)“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句话,是简简单单就能说得出口的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已经打了两针了,而且还起了青包,当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
(2)引读: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得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
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母亲分明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有可能面临第三次的失败,她同样鼓励着——
如果我就是母亲,我会这么说——“不要紧,再来一次。”如果你是母亲,你会怎么说——(引言:啊,这是宽慰的说,鼓励的,耐心的……)
(3)你认识到了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3、“母亲拉着……这段最后”
(1)为什么你的心感到暖暖的?(文章已经是第二次出现”平静”这个词了,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平静这个词,你体会到母亲对一个孩子的什么感情?)(爱孩子,想着自己的孩子,心里装的都是孩子、关心、无私。)
(2)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是幸福的,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不是。原来是抱怨的。)练笔:原来想责怪护士的我,因为母亲的话语,而感到温暖和幸福。将心比心,激动地想:“。”
(例:母亲的角度:母亲太爱我了,真是我的好母亲;我自省的角度:我为什么就不能像母亲一样体谅别人呢?我太小气了。道理的角度:人与人之间一定要宽容对待,学会理解。只要我们将心比心,才会获得快乐与幸福。)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过渡:同学们,这一撇一捺的“人”字本就相互支撑。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所以文中的阿姨和母亲这样想:
1、阿姨对奶奶的话。(“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妈妈对护士的话。(“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3、我们如果理解了阿姨和母亲的话,肯定也会这样想着: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男孩子把这句话发自肺腑地对女孩子说——
女孩子请把这句话献给男孩子——
让我们真心实意地告诉所有人——
五、回归文本,自然拓展
1、(板画出心,三十秒钟沉浸)课文学完了,我们的心中一定不会是空荡荡的。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为了勉励自己,应该在自己心中装入一个分量最重的词,你会装入什么词?
2,学生回答,逐一板书。(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结课:孩子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
将心比心
帮助 关心 宽容
理解 信任 鼓励
教案二
教师:准备CAI课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初次见,陈老师有两句孟子的名言想跟大家分享。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2.你知道这两句名言的意思吗?
3、不知道,没关系。老师告诉你们。这两句名言的意思分别是: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对待其他长辈;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别人的孩子。一个懂得爱人的人,人们永远会爱他;一个懂得尊重别人的人,人们也会永远尊重他。这两句名言都告诫我们做人要学会“将心比心”。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用生动的故事再一次诠释了二千多年前古人的教诲。
【设计意图】此环节由孟子的名言导入,让学生既对“将心比心”这个词语有了初步的理解,又积累了相关的名言,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明确学习目标
1、请同学们快速地阅读课前导语,找一找本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1)读文,了解:课文中的母亲,是怎样对待别人的?
(2)想想:课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画下相关语句。
(3)结合生活实际,与同学交流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2、请同学们带着这些学习目标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这些略读课文前的导语,引领学生直接抓住主要问题阅读文本。这样,既省事又省时,还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汇报交流,理解重点句
(一)理解“实习”,品析 “密密的汗珠”
1、我们首先解决第一个问题,请看:(出示幻灯:课文中的母亲是怎样对待别人的?找一找相关语句,好好体会体会。)
2、我想问一下,课文中的母亲是怎样对待别人的,这个“别人”指的是谁呢?
3、这是一位怎样的护士?除了年轻之外,她还是一位怎样的护士?
4、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5、同学们,他在护士前加了“实习”二字,有什么区别吗?(新护士、刚参加工作。)
6、刚参加工作说明了什么?(工作还不熟练,容易出错,容易紧张。)
7、文中的这位护士也有这样的表现吗?
8、从哪可以看出?(1、年轻的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也没有扎进血管里,眼见针眼处鼓起了青包。2、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
9、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说明了什么?(紧张)
10、师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能抓住“实习”这个词来学习,我相信,你们还能抓住更多的词语来学习。接下来,请快速地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母亲是怎样对待年轻的实习护士的?
【设计意图】从护士这个侧面人物入手,品析“密密的汗珠”一词,感受护士内心的紧张、恐慌,想象护士受打击后的严重后果。最后回到母亲安慰的话语,让学生明白“将心比心”对护士成长的重要性。
(二)体会句子: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1、同学们,找到表现母亲是怎样对待年轻的实习护士的语句了吗?
2、生: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3、我发现这句话你读得很轻,为什么?(因为这儿写的是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
4、同学们,母亲为什么要轻轻地对护士说?
5、一下想不出来。这样,我们试着从反面来体会。请同学们接着老师读(师大声地):只见母亲大声地对护士说——(生大声接读:不要紧,再来一次。)
6、这样读好吗?(不好)
7、为什么?(这样好吓人。本来护士就很紧张了。这样大声,会让她更紧张。)
8、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一个人越紧张就会越做不好事。如果母亲这样大声说,只会让(护士更紧张,更打不好针。)
9、可见,我们说话的语气多么重要!所以,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指名感情朗读——齐读)
10、同学们,母亲的这句话包含着什么?(生齐:鼓励!)
(三)体会句子:(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
1、还有表现母亲是怎样对待年轻的实习护士的语句了吗?
(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
2、这句话描写了母亲的?(眼神。)
3、怎样的眼神?(平静的眼神。)
4、平静的眼神中又包含着什么?(原谅、大度、宽容)
5、说得真好,宽容。母亲为什么能宽容一个素不相识的年轻实习护士呢?你们还找到了哪个句子?
(四)体会句子:母亲的话。
1、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2、母亲看着这年轻的实习护士,就自然地想起了谁?(自己的女儿。)
3、她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
4、这实际上表达了母亲对年轻实习护士紧张出错行为的?(理解)
5、是啊,在面对年轻的实习护士时,母亲的心中装的就是这三个词:宽容、鼓励、理解。
(五)品读这三个句子:来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来体会体会母亲的宽容、母亲的鼓励和理解。
【设计意图】此环节抓住“母亲是怎样对待年轻的实习护士的”这个核心问题,让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通过自读自悟,找到相关语句。然后,抓住“轻轻地”、“平静的眼神”等关键词语全班交流体会,让学生从读中理解、感悟,并从中受到母亲优秀品质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读写结合,体会“感动”。
1、这三句话中,最让你感动了的是哪一句?
2、这个句子为什么让你最感动?
3、母亲的话使我们非常感动。那你知道作者听了母亲的话后是什么感觉吗?(温暖与幸福)
4、一开始她的心情就这样吗?(不是。原来是抱怨的。)
5、原来想责怪护士的“我”,因为母亲的话语,而感到温暖和幸福。将心比心,她会激动地想些什么呢?请你用这样的句式在课文纸空白的地方写一写。
【设计意图】此环节学生所写的作者所想的内容其实就是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体会。因为学生充分感知理解了文本,学生的感受发自内心,语言通顺流畅,感情真挚,真正做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6、是呀,母亲的话语,不仅温暖了作者的心,同时也感动了我们在场的每一位同学。那是因为:(母亲对待别人的女儿就像对待_______的女儿。)
7、在这篇课文当中,感动我们的除了这位母亲之外,还有另一个人。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画出当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完成下面这个句子。
阿姨对待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
8、教师小结:母亲对待别人的女儿就像对待自己的女儿,阿姨对待别人的母亲就像对待自己的母亲。这就叫做———将心比心!来,我们再来读一读她们这两段令人感动的话。(齐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根据学生之前所学的进行学法迁移。
五、联系实际谈感受。
1、阿姨面对奶奶、母亲面对护士,她们将心比心。如果你读懂了母亲与阿姨的话,你们肯定也会这么说——“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
2、教师相机举自身近期“将心比心的例子”为学生引路。
3、“将心比心”真有那么重要吗?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以四人小组谈一谈你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或者分享一下你身边那些体现“将心比心”的例子。
4、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想通过启发学生谈话交流,挖掘学生的认知体验,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进而升华并丰富文章的主题。但是,因为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理解起来可能会有困难。因此,为了降低难度,在学生联系实际谈理解之前,老师先以自身近期的例子来引路,为学生如何谈指明了方向。
六、情感升华
1、是啊,同学们,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2、同学们,这就好比我们那颗滚汤的心,课文学完了,相信你的心中再也不是空荡荡的。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请你把这个词记在心中。
3、同学们,看来你们的收获不少呀。来,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把它牢牢地记在心上,还要用行动来证明你的理解。
【设计意图】此环节在学生联系实际谈完理解后,多次引导学生品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从而达到熟读成诵,并把自己的理解提炼成词语:鼓励、理解、宽容……记于心中,付诸行动。
将心比心
阿姨为奶奶开门 尊重、关爱他人 社会和谐美好
母亲鼓励实习护士 宽容、理解他人
本文以“将心比心”为题,以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给读者带来很大的震撼力。因为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书,然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看看哪一小组概括的既准确又精练?学生读书的兴趣很浓,交流时的气氛也比较好。
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如在学习第二个故事时,我让学生细读触发点——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找得很准,并且牵一发而动全身地扩散深入开来:数数妈妈说的话,几个字,简简单单。请你深入到这个故事中,再去读一读、品一品,你还会觉得简单吗?“再来一次”对这位刚参加实习的护士来说这仅仅是简简单单的七个字吗?普普通通的一位母亲,她为什么能有如此不简单的举动,说出如此不简单的话呢?请联系下文再去体会。学生通过读书体会到:透过母亲“平静的眼神”和“轻轻的话语”,可见母亲把那位护士当作了自己的孩子,在鼓励她,支持她,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女儿在将来的工作中也能得到患者的支持和鼓励。在这样有层次的导学中,学生深层次地感受、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促进思维发展,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产生“一处传神,境界全出”的境界。
学完这篇课文我在随想本上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写写自己对文章最后一段的感想。第二天当我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感触还挺多的,特别是部分学生的心得体会让我爱不释手。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谈自己对将心比心的理解,说得很好。我想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一定会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为他人着想,给别人多一份宽容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