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学习目标】
1. 了解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及其影响的史实。
2. 知道北宋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学习重点】
宋太祖改革的措施;重文轻武的政策。
【学习难点】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影响,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导入新课】
某朝代民间流行“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谚语,武将们不管立了多大功劳,也难有文臣那样风光。有人说,即使率兵数十万,收复众多失地,也赶不上一个状元及第时的荣耀。那么,这是哪一个朝代呢?【自主学习】
一、北宋建立
________年,后周大将_________在________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________为都城,史称北宋。
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1、措施:(1)解除禁军将领的________,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2)在中央,采取____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
(3)在地方,派_______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在各州府设置________,以分知州的权力;在地方设置________,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2.意义:通过这些措施,宋朝把________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________大大加强。
三、重文轻武政策
1.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措施:(1)宋太祖有意重用________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2)宋朝注重发展________,改革和发展了________。
3.影响:宋朝的________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________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合作探究】
1.清朝学者赵翼曾写诗评论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评价的就是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北宋建立后是如何巩固统治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强化集权削兵权】
材料一 “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
材料二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因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1)材料一中的“陈桥驿站披旒冕”“杯酒之间销兵权”分别指什么事件?
(2)“杯酒之间销兵权”之后,在军事上,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3)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重文轻武社会安】
材料三 北宋通过改革,采取了以文立国的国策,实行文人统治。宋太祖把科举制度作为人才选拔的基本制度。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行有什么作用?
1.(1)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杯酒释兵权”,夺取手下大将的兵权。
(2)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3)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宰相之下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4)重文轻武政策。作用: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2.唐太宗与宋太祖的相同点(1)方式:他们都是通过兵变登基,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赵国胤发动陈桥兵变。
(2)政治:都强化中央集权。
(3)经济:都注重发展经济。(4)文教:都发展了科举制度,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3. 史学家陈寅恪曾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 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朝创造了辉煌的经济文化,从太祖立国到逐步加强君主权力,重文轻武,开创了繁盛的经济文化时代,但也因重文轻武,造成了宋朝积贫积弱的社会状态,这给我们留下哪些启示?
国家政策的制定要结合国情,实事求是,政策制定要科学合理,不能偏颇,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当堂达标】
1.宰相文彦博说:“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但得军情,所以有陈桥之变。”“太祖”是指( )
A.李世民 B.赵匡胤 C.赵构 D.朱元璋
2.某班的儿位同学在讨论“百家姓”内容时,赵涛同学说:“如果处在某朝代,我的姓氏属于国姓(与当时皇帝同姓)。”你知道李涛所指某朝是指(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3.下列关于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的表述,叙述错误的是( )A.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B.宋太祖和他的后维者采用先南后北的方针,结束割据局面C.为防止分裂割据局面重现,宋太祖极力加强中央集权D.宋太祖及其后继者陆续消灭南方割据政权,实现全国统一4.唐朝末年,中原地区战乱不止,形成五代十国,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的是( )
A.后梁 B.后周 C.南宋 D.北宋
5.“杯酒释兵权”解决大将专权问题,被誉为“最高政治艺术的运用”。宋太祖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 )
A.防止武将专权 B.加强地方控制 C.强化中央集权 D.分割宰相权力.
6.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曾对大臣赵普说:“五代藩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各藩,纵皆贪蚀,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将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B、抽调地方精兵充实禁军??????
C、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D、地方赋税全部由中央掌控
7.“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郡监,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材料描述的是( )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西汉的诸侯王 C.唐朝节度使 D.北宋的通判
8.北宋时期设置的转运使的主要职权是( )
A.行政决策权 B.军事指挥权 C.财政税收权 D.检举弹劾权
9.宋太祖去世前立遗嘱说:你们子孙相传,绝对不能杀一个读书人。他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 )
A.重文轻武 B.宋太祖重视教育 C.文人忠君思想浓厚 D.宋太祖出身文人
10.宋代儿童启蒙教育念的《神童诗》开篇就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表明当时( )
A.尚武风气盛行 B.全国读书风气深厚C.藩镇混战割据 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11.“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出现这种历史现象主要是由于( )
A.统一文字 B.独尊儒术 C.始设进士科 D.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12.宋朝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于( )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高宗 / D.宋仁宗
13.宋代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导致这一社会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宋朝实行( )
A.重武轻文政策 B.解除禁军将领兵权C.削弱相权政策 D.重文轻武政策
14.“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太祖这举措( )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宋真宗《励学篇》中宣扬“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体现了宋代统治阶级重视( )
A.科举入仕 B.农业改进 C.精美建筑 D.以德治国
【课堂小结】
/
【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