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10课《老王》课堂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10课《老王》课堂实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04 13:4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老 王》课堂实录
       官渡口镇初级中学学校   撰稿人:  谭顺文 
一.本课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愧怍、镶嵌、伛、荒僻、攥、塌败、取缔 、骷髅、滞笨、愧怍、惶恐”等词的音形义。
2.能力目标:(1) 分析所选生活片段,从中理解老王的苦和善。
(2) 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3.情感目标:(1) 体会作者的平等意识与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关心普通人。
(2) 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教学重点】理解老王的苦和善;体会作者的平等意识与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关心普通人。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愧怍”之情.
【难点解决办法】采用因势利导、逐层深入法;情感法。
二.课堂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一组“明星”图片
师:同学们认识这些人吗?
多媒体展示一组“弱势”群体图片
师:同学们认识这些人吗?
师:同学们,我们平时太关注名人,而忽视了那些普通人。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得最多的却是不起眼的普通人,他们虽然没有耀眼的光环,没有作出非凡的成就,却有着金子般的心,
他们才更需要被人关注,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个十分不起眼的普通人。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从画像上看,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指名回答。
刚才同学们观察得 很仔细,说得也不错。这幅画中的主人公叫老王(板书课题作者),从题目看,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老王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同学们刚才对他的描述是不是和作家杨绛写的相符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老王》,去了解这个人物。
、学生代表口头简介作者,不足之处师进行补充。
学生速读课文,说说你心目中老王形象。
师:老王在你的心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老王是一个______的人,表现在_______”的形式表达出来。提示:要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去分析。
学生交流:
1、老王是苦人。
⑴生活艰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眼睛一只瞎,一只病。(生活上--艰苦)
师:有人说,生活苦不算苦,就怕心苦。老王的心情如何呢?(内心的痛苦和孤独)能结合课文具体谈谈吗?
(2)精神凄苦。失群落伍、单干户、没亲人、被人瞧不起、没人搭理……(精神上--凄苦)
2、老王是善人。明确 :老王的善良表现在: (1)、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2)、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3)、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登门感谢。
师总结:从刚才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老王贫穷卑微,是社会中的弱者。对于这样不幸的人,我们应当同情和关心。但老王又是可敬的,他善良纯朴,关心人,讲仁义,他需要钱,但他更重感情,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尊重的。(板书:忍贫抱病,关爱他人? )
师:老王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善良,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文章中写了老王很多事,有些事一带而过,有些事写的很详细。老王的哪件事写得最详细最感人?
师指名回答。
师:有此同感的同学请举手。既然大家都认为这个片段感动人,那么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片断。指名朗读8——22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 学生听读,勾画出最能打动你的词语和句子。
学生小组交流,指名进行班级交流。
(四)、学生再次默读课文,说说你心目中的作者形象。
1、师: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这么去了,在他生前经常照顾他的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提示学生在文中找关键句来思考回答)
明确:文眼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2.师接着提问:她为什么这样想?请同学们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分4人一组讨论交流)
师最后归纳明确: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她觉得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老王是一个不幸的人。而作者自己认为对老王关爱不够,明白这一道理太晚了,所以感到愧怍。
3.师补述:老师要告诉大家的是,杨绛也并不是一个幸运者。她一生颠沛流离,到晚年才渐渐安顿下来,却又痛失爱女,接着相濡以沫的丈夫也死了,在尘世间孤零零的思念着她的亲人(展示杨绛资料)。
不幸者对不幸者的关爱才是最大的善良。杨绛没有局限在自己不幸中,而是用自己的爱去温暖身边的老王。
4.师继续提问:请你说说她和她的家人对老王有哪些善行?
学生交流,明确:(1)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2)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3)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4)关心老王生活,生意不好做,作者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5)作者的女儿知道老王有夜盲症,送给他大瓶鱼肝油。
教师小结:作者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所以她才会用一颗善良之心去对待老王这样的普通人。我们常说,理解是相互的,善良也是相互的。你宽容、慈爱,你才能体会到别人的宽容和慈爱,才会用平等的、尊重的目光,去对待你周围的人,哪怕他只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
(五)、学生研读课文,说说自己的感悟。
1. 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段?在这个片段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学生回答:老王临死前对我的酬谢言行。
2. 从许多人对不幸者、弱者的冷漠中,你认为现代人最缺失的是什么?
师生讨论中明确:是他们的善心、爱心,即以善良体察善良,用爱心浇灌世界。)
3.师问:老王生前,杨绛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但她仍感到自己对老王关爱不够,深感愧怍。总有一种声音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张照片让我们隐隐作痛。在我们享受幸福的时候,不要忘记,还有一群和老王一样的人正在苦苦挣扎。(展示图片) 让学生议一议:你认为应如何对待自己周围的“老王”?
学生发言,角度自选:①人生本来是平等的,无贵无贱,他们的人格是应受到尊重;②人应有人道主义精神,同情弱者应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3)心存善良仁厚之意;胸怀平等博爱之念。
(六)、学生课堂练笔,展示自己的才艺。
假如我是一团火,就为他人送去温暖;
假如我是一朵花,就为他人送去芬芳;
假如我是一颗星,就为他人送去光明;
假如我是一片云,_____________.
假如我是一棵树,_____________.
假如我是一泓清泉,___________.
(七)、课堂小结:
先播放韦唯的《爱的奉献》,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然后师深情独白:在这个世界,人只有身份不同,谋生方式不同,但每个人的人格是平等的,并且在一些普通人的身上,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因此人只有幸运者和不幸者之分,而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社会需要爱,社会呼唤爱,我们要尽可能关心周围的人,特别是那些有不幸遭遇的人和处境艰难的人。我们应当以(多媒体展示)善良体察善良,用爱心浇灌世界。
赠言: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总有一种精神,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信心倍增;总有一种人格,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自我完善。让我们睁大眼睛去看看我们身边千千万万的“老王。”
(八).老师布置课后作业:
独立完成同步课堂练习。
(九).板书设计
老?? 王
????? 杨? 绛
? 老? 王——不幸:苦人、善人?(忍贫抱病、关心他人)?????????
“我” ---- -幸运:善良、同情
愧怍内涵:呼唤爱心、人道主义、平等观念
用善良体察善良 用爱心浇灌世界
三.课后反思
本课上过后,我认为成功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把握文本特色,重视情感体验。 整个教学过程能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用自己的情感体验映照作者的内心世界,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立足语言品味,提升仿写能力。 课堂教学能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赏析重点片段的时候,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文句,并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感悟说出喜欢的原因,由赏析语言到情感体验逐步提升,并对如何精选生活片段来写人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既重视了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又训练了学生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 (3)、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小组合作探究。 在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同时,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侧重学生的自我感知、自我体会,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有些不爱发言的学生也举起了手,并说出了他们独特的想法。 但是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因课时容量大,在时间安排上有点紧,如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有些问题挖掘不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