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 第九章第一节 压力压强 学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 第九章第一节 压力压强 学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5-31 23:4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压力与压强讲义


一.压力的定义及理解
1. 压力: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
(1)压力的方向垂直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
(2)压力的作用点一定是在被压物体的表面,如图1-1(a)、(b)所示,画图题中很容易错误地画在施力物体上;
(3)由于相互作用力的缘故,压力的大小永远和支持力大小相等,求压力时,可以通过受力分析求出支持力大小,进而求出压力大小;
(4)压力和重力没有直接关系,压力可以大于、小于、等于重力,如图(c)给物体向下施加一个呀力、如图(d)给物体向上施加一个拉力、如图(e)物体自由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



(a)(正确) (b)(错误) (c)F>G (d)F2. 压力的单位:牛顿(N)。
二.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实验
1.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控制变量: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和压力大小有关,研究其中一个因素时,应控制另一个因素相同;转化法:通过观察接触面的形变程度来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明显程度。)
2. 实验注意问题:(1)应把物体放在同一接触面上;(2)做实验时要控制变量
3. 实验结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三.压强的定义及理解
1. 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用符号p表示。
2. 压强的物理意义:用来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在实验中一般用被压物体的形变量来显示压强大小。
3. 压强的定义式:p=,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用符号Pa表示,1Pa=1N/m2。
4. 对压强公式的理解:
(1)此公式使用任何情况,即固体、液体、气体的压强计算都可以用此公式;
(2)公式中的F是压力而不是重力。即使在某些情况下,压力在数值上等于物体所受重力,也不应把公式直接写成p=,而应先注明F=G得:p==。
(3)公式中的S是指受力物体发生形变的那部分面积,也就是两个物体实际接触的面积,而不一定是物体的表面积。
(4)公式中各物理量单位是p→Pa、F→N、S→m2。在计算压强时,只有当F的单位是N,S的单位是m2时,压强的单位才能是Pa,因此在计算时必须统一单位。
(5)对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在桌面上对桌子的压强大约为0.5Pa;成人站立时对桌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5. 柱形固体的压强公式:p=ρgh,适用条件:只有在F压=G、V=S底h、S受=S底、密度均匀这几个条件同时成立时,p=ρgh才成立。(虽然条件苛刻,但在中考中,此公式对于自由放置在水平面的柱形固体还是普遍适用的。)
6. 增大或者减小压强的方法:根据压强公式可知,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就可以增大压强;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就可以增大压强。

四.增大和减小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 增大压强
(1)切削工具的刀都磨得很薄,钉子、针、锯齿等的尖端加工的很尖等,这些都是用减小受力面积的办法来增大压强的;
(2)刹车时必须用力握住车闸,农民犁地时为了犁得深些往往找个人站在犁耙上等都是用增大压力的办法来增大压强的。
2. 减小压强
(1)坦克和履带式拖拉机、载重汽车装有很大的轮子、铁轨下铺上枕木、滑雪时穿上滑雪板、骆驼的脚掌很大等都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
(2)现代建筑中,广泛采用空心砖来减小对地基的压力是采用减小压力的办法来减小压强。

五.关于压力压强计算问题
1. 压力求解:(1)受力分析求出物体所受的支持力大小,再根据相互作用力求出压力的大小;(2)对于自由静止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2. 叠放问题:几个物体叠放在一起,考察关于受力分析、压力、压强、密度之类的问题。叠放问题一般有两种类型:(1)已知密度、尺寸,求压强。这种题型的解题思路比较简单,直接用压强公式求解;(2)已知压强、尺寸(或密度)反求密度(或尺寸)。这种题的总体思想就是用未知量去表示已知量,列出物理方程求解即可。(在压强计算涉及密度问题时,首先想到公式p=ρgh)。
3. 压强变化量问题:计算公式:(1)在柱状物体压强问题中,当密度不变时,?p=ρg?h;(2)当受力面积不变时,?p=。(注意:?p=?ρg?h,?p=都是错误公式。)













例题1.以著名物理学家的名字作为“压强”单位的是 ( )
A. 帕斯卡(Pa) B. 牛顿(N) C. 千克(kg) D. 秒(s)
答案:A
例题2. 下列关于压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B. 放水平地面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就是重力
C. 压力的大小总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 D. 压力的方向一定与受力面垂直
答案:D
例题3. 关于压强与压力,说法正确的是 ( )
A. 压力越大,对受力面的压强越大
B. 受力面积越小,产生的压强一定越大
C. 物体的质量越大,对受力面的压力一定越大
D. 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产生的压强一定越大
答案:D
例题4. 下列现象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 骆驼具有宽大的脚掌 B. 蚊子尖尖的口器可以插入皮肤吸允血液
C. 推土机有两条宽大的履带 D. 火车轨道铺在枕木上
答案:B
例题5. 如图所示,盲道是为盲人提供行路和安全的道路设施,一般由两种转铺成,一种是条形引导砖,引导盲人放心前行,称为行进盲道;一种是带有圆点的提示砖,提示盲人前面有障碍,该转弯或上下坡了,称为提示盲道,砖上的条形或圆点高出地面5mm,当盲人走在上面时 ( )
A. 增大了脚底的压力,使脚底产生感觉
B. 增大了脚底的压强,使脚底产生感觉
C. 减小了脚底的压力,使脚底产生感觉
D. 减小了脚底的压强,使脚底产生感觉
答案:B
例题6. 对于压强公式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
B.物体受到的压力越大,产生的压强就越大
C.受力面积越大,产生的压强就越大
D.受力面积不变时,产生的压强与压力的大小成正比
答案:D

例题7.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2kg底面积为0.05m2长方体,放在一水平桌面中央,水平桌面的面积为0.8m2,则长方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 )
A. 2.5Pa B. 25Pa
C. 40Pa D. 400Pa
答案:D
例题8. 一张普通试卷平摊在水平桌面上时,它对桌面的压强约为
A.0.1帕 B.1帕 C.10帕 D.100帕
答案:B
例题9.两物体重力之比为1:2,与水平桌面接触面积之比为1:2,它静止时对桌面压强之比为:( )
A.1:1 B.1:2 C.2:1 D.1:4
答案:A
例题10.一装有饮料的密闭平底瓶子,先正立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A),然后翻过来倒立在水平桌面上(如图B),则正立、倒立时饮料瓶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压强变化情况是(  )
A. 压力增大,压强增大
B. 压力减小,压强不变
C. 压力不变,压强增大
D. 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答案:C
例题11.如下图所示,长方体铁块A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若把A略向右移动,则A对桌面的压力F1、压强P的变化情况是(  )
A. F不变,P不变
B. F变大,P变大
C. F变小,P变小
D. F不变,P变大
答案:D
例题12.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等高的实心圆柱体A、B,把它们并排竖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圆柱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 )

A. 8︰1 B. 4︰3
C. 4︰1 D. 1︰2
答案:A

例题13. 同样规格的砖块,其长、宽、厚之比为4:2:1,分别如图中的甲、乙、丙三种方式摆在水平面地面上,则它们对地面的压强(  )
A. p甲<p乙<p丙
B. p丙<p乙<p甲
C. p甲=p乙<p丙
D. p甲=p乙=p丙
答案:D
例题14. 砌墙时,随着墙体高度的增加,地基受到的压力会逐渐增大.下图象中,能正确描述砌墙时地基受到的压强与压力大小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C
例题15. 如图表示体重大致相同的滑雪者和步行者在雪地里行走的情景,为了探究他们对雪地压力的作用效果,现利用海绵、小桌、砝码进行模拟研究,应选择如图中的哪几种情形 (  )

A. 甲与乙 B. 乙与丙 C. 甲与丙 D. 以上都不对
答案:B
例题16. 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老师准备了如图所示的器材:①用钉子做腿的小桌 ②海绵 ③砝码 ④木板 ⑤盛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 ⑥装有沙的容器等供同学们选择.同学所选的四组器材中,不能达到探究目的是( )
A.①③⑥ B.②⑤
C.②③④ D.④⑤
答案:D
例题16. 如图所示,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夹着三角板,两个手指感受不同。以下是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提出的四个问题,其中较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是( )
A.两个手指感受为什么不相同呢?
B.两个手指感受与哪些因素有关?
C.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有什么关系?
D.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什么关系?
答案:D
例题17. 如图所示,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圆柱体A和B放在水平地面上,高度之比hA:hB=2:1,底面积之比SA:SB=1:2,则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A:pB,对地面的压力之比FA:FB分别为 ( )
A. pA:pB = 1:2 FA:FB = 1:1
B. pA:pB = 2:1 FA:FB = 1:1
C. pA:pB = 1:1 FA:FB = 2:1
D. pA:pB = 2:1 FA:FB = 1:2
答案:B



例题18. 如图所示,质地均匀的实心圆柱体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他们的密度之比ρA:ρB=1:3,底面积之比SA:SB=4:3,A对B的压强和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A:PB=1:2,则他们的高度之比hA:hB为(  )
  A.9:4
B.3:2
C.3:1
D.9:2 
答案:A
例题18.下图所示,轻质细绳将物体A、B通过两个轮子分别连在同一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其中GA=20N,GB=100N,B是边长为20cm的正方体,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不计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及轮子与绳子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N
B.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0N
C. B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为100N
D. B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强为2×103Pa
答案:D
例题19. 如图所示,两个实心的均匀正方体A、B静止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已知A的边长小于B的边长。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均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AB. 若均沿水平方向截去一半,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AC. 若均沿图中所示虚线截去上面的一半,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A=pB
D. 若将A叠放在B的正上方,则B对水平面的压强是原来的二倍
答案:C
例题19. 把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两个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甲、乙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如图所示,现把甲放在乙的上面,则乙对桌面的压强为( )
A.P1+P2 B. P12+P22
C. D.
答案:C
例题19. 如图所示,实心正方体铁块、铝块分别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ρ铁>ρ铝),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铁块、铝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1、F2.若沿水平方向 将铁块截去一部分放在铝块上面,此时铁块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为△P1,铝块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为△P2.则F1、F2, △P1、△P2的大小关系为( )
A.F1>F2 B.F1=F2
C.△P1>△P2 D.△P1=△P2
答案:C
例题20.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V甲<V乙)分别放在 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将乙放在甲的上表面,甲对地面增加的压强为△p甲,若将甲放在乙的上表面,乙队地面增加的压强为,则  
A. △p甲<△p乙 B. △p甲>△p C. △p甲=△p乙 D. 无法判断
答案:B
例题21. 下表是小萱同学在实验中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归纳出压强p和拉力F拉的关系:p=________。

F拉/N 2 4 6 8 10 12
p / 103Pa 9 8 7 6 5 4

答案:p=104Pa-500(Pa/N)F拉

例题22. 小明同学的质量是56 kg,当他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时,留下如图所示的鞋印,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是______cm2,他对地面的压强是______Pa。(图中每一小格表示4 cm2,凡大于半格的都算一格,小于半格的都不算;g取10 N/kg)

答案:224 2.5X104
例题23. 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同学们利用小桌、海绵、砝码等器材做了如图所示的系列实验.

(1)同学们是根据__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观察比较图甲、乙所示的情况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受力面积一定时,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应比较_____两图的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
(4)老师鼓励同学们课后用身边的物品来探究该实验,小亮找到的器材有一块海绵和一瓶矿泉水.
①如图丁和戊所示,小亮将矿泉水瓶分别正立和倒立放在海绵上,目的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的关系;
②小亮想继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另一因素的关系,接下来他的操作是_______,并________(选填“正”或“倒”)放在海绵上与图戊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答案:(1)海绵凹陷的程度 压力越大 乙、丙 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受力面积 将矿泉水瓶倒去部分水 倒




例题24. 为了探究影响物体对支持面压力大小的有关因素,小汇同学用形状大小相同、质量不同的重物进行实验,实验中他将重物放在水平面上,如图所示。改变重物与支持面的接触面积,用传感器测出压力大小,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观察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得出结论:


表一 重物放在水平面上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质量(千克) 1 1 1 2 2 2 3 3 3
接触面积(厘米2) 4 5 6 4 5 6 4 5 6
压力(牛) 9.8 9.8 9.8 19.6 19.6 19.6 29.4 29.4 29.4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7(或2、5、8或3、6、9),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小汇将重物放在一块长薄板上,观察到图(a)所示的现象,将薄板的一端抬高,使支持面倾斜,观察到图(b)所示的现象。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初步判断: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可能与支持面的倾角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④在进一步的实验探究中,小汇测出了斜面的倾角θ(注:倾斜的支持面称为斜面),如图(c)所示,并改变θ继续实验,同时用力传感器测出相应的压力大小,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二中。

表二 重物放在斜面上
序号 10 11 12
质量(千克) 1 1 1
斜面倾角 θ1(=0°) θ2(>0°) θ3(>θ2)
压力(牛) 9.8 7.8 7.0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0、11、12,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在接触面积相同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②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与接触面积无关;③有关;④质量相同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与斜面的倾角有关,倾角越大,压力越小。
例题25. 大象的质量是4000kg,每只脚底的面积是500cm2、取g=10N/kg,当大象四脚站立时,求:
(1)大象的重力。(2)大象对地面的压力。(3)大象对地面的压强。
答案:(1)4×104N;(2)4×104N;(3)2×105Pa
例题26. 如图所示,体积相等、密度分别为的ρA、ρB的A、B两个立方体正对叠放在水平桌面上,且ρA:ρB=1:3.A对B的压强为pA,B对桌面的压强为pB.
①如果A的体积为1.0×10﹣3米3,密度为3×103千克/米3,求A的质量、A对B的压强.
②如果逐渐减小A的体积,但始终保持A的形状为立方体且密度不变,在A的体积逐渐减小的过程中,列出pA与pB的比值的表达式,并指出比值的变化规律.
答案:(1)A的质量为3kg;A对B的压强为2940Pa;
(2)pA与pB的比值的表达式为,在A的体积逐渐减小的过程中,pA:pB的数值在减小


































一. 填空题
1. 压强是表示________的物理量,在物理学中,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之比叫做压强。
2. 压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 500Pa的物理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小伟同学参加军训时,体检称得他的质量为50kg,站在水平地面上,他双脚与地面间的接触面积为4dm2,则他立正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_______N;该学生对地面的压强是________Pa。他正步走时,他对地面的压强将________(增大/不变/变小).
5. 如图所示,物体A重30N,用F等于50N的力垂直压在墙上静止不动,则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是______N;物体B重30N,放在一平方米的桌面上,B的底面积为50平方厘米,则桌面受到的压力为________N,压强为______pa

6. 如图所示,一块长方体橡皮泥,质量是30克,重为________N,侧放于水平桌面上时,它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是10cm2,它对桌面的压强是________Pa。若沿ab方向竖直向下切去一块,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g取10N/kg)

7. 如图所示A、B两个正方体物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两物体的边长之比是2:1,密度之比为3:2,A与B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 ,B对A的压强与A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_______。

8. 将质量为25kg,边长为10cm的均匀正方体木块放在1m2水平桌面的中央,该木块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__Pa;如果将它切成完全相同的八个小正方体,取其中一个放在原桌面上,则这个小木块对桌面的压强与原来大木块对桌面的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g=10N/kg).
9. 如下左图所示,用轻质细绳将棱长均为10cm,物重分别为10N、35N的A、B两个正方体,通过定滑轮分别连接在一轻质弹簧测力计的两端,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当该装置静止不动时(不计摩擦)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__N,B对地面的压强为____________Pa。


二. 选择题
10. 下列物理量的单位,属于压强单位的是( )
A. m/s B.kg/m3 C.N/kg D.N/m2

10.下列各图中,采用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减小压强的实例是( )








11. 关于压力与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压力的大小总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 B. 压力的方向一定与受力面垂直
C. 物体的重力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 D. 底面积大的物体受到的压强一定小
12. 关于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压强是表征压力大小的物理量 B. 压强是表征压力方向的物理量
C. 压强是表征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D. 压强是表征重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13. 关于压强P=F/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压强跟受力面积成正比 B. 压强跟受力面积成反比
C. 压强跟压力成正比 D. 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
14. 如图为站在沙地上的一名初三同学要搬走木箱,已知他一只鞋底的面积为200cm2,请你估计木箱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
A.1000Pa B.7000Pa C.10000Pa D.20000Pa
15. 公共汽车上备有逃生锤,遇到紧急情况可以用它打破玻璃逃生。图中的四把铁锤,最适合作为逃生锤的是( )






16. 如图所示,两手用力抵住铅笔,使它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
B. 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
C. 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 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
D. 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
17. 一块砖平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p,如果把相同的8块砖按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 )

A. p B. 2p C. 4p D. 8p

18. 如下如图,一块砖平放在水平地面上,若沿虚线去掉半块砖.则余下的一半砖对地面的压力,压强跟原来的相比( )
A. 压力减半,压强增半 B. 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C. 压力不变,压强减半 D. 压力减半,压强不变
19. 一个长方体木块放在水平桌面的边缘,O为木块的中心,如图所示.木块重力为G,底面积为s,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为G
B. 木块对桌面的压强为G/S
C. 木块对桌面压力的受力面积小于S
D. 过O点沿竖直方向将木块右侧的这一半切掉,此时木块对桌面的压强比原来小
20. 一封闭容器装满水后,静止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如图甲所示,对桌面产生的压力与压强分别为F1、p1;当把容器倒放在桌面上,如图乙所示,静止时对桌面产生的压力与压强分别为F2、p2。则
A.F1=F2,p1>p2
B. F1=F2,p1<p2
C. F1>F2,p1=p2
D. F1<F2,p1=p2
21. 有三个相同材料制成的圆柱体,高度相同,它们的质量比为m1:m2:m3=2:3:5,把它们竖直放在水平面上,则水平受到的压强之比为 ( )
A. 2:3:5 B. 5:3:2 C. 1:1:1 D. 15:10:6
22. 某学习小组对“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探究,他们采取了如下的方法:甲图把小桌放在海绵上;乙图在小桌上放一个砝码;丙图把小桌翻过来,桌面朝下并在它上面放一个砝码.通过海绵被压下的深浅显示压力作用效果.如下结论或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由甲、乙两图可知,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B.由乙、丙两图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
C.此实验中用到了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
D.此实验能用硬纸板代替海绵。
23. 如图所示,物体重G=10N,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40N,且F与墙壁垂直,这时墙壁受到的压力大小是( )
A.10N B.40N C.30N D.50N

24. 如图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同均为P0,若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的体积(V切
A. P甲=P乙=P0 B. P甲>P乙>P0 C. P甲
25. 如图所示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实心正方体AB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正方体AB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之比为( )
A. 8:1
B. 4:3
C. 1:2
D. 4:1
26. 甲、乙两个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压力之比为9:4,则甲、乙的密度之比为( )
A. 3:2 B. 2:3 C. 1:1 D. 4:9
27. 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ρ甲<ρ乙)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若在两正方体的右侧,按图5所示方式,沿竖直方向各截去相同的质量,它们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两个正方体原来对地面的压力F甲、F乙的关系是 ( )
A.F甲一定大于F乙
B.F甲可能等于F乙
C.F甲一定小于F乙
D.F甲可能小于F乙
28. 如图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沿水平虚线切去部分后,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若此时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甲、乙原先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和F甲、F乙的关系是( )。
A. P甲<P乙,F甲<F乙
B. P甲<P乙,F甲>F乙
C. P甲>P乙,F甲>F乙
D. P甲>P乙,F甲<F乙
29. 两个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正方体甲和乙都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200Pa和100Pa,如果将甲叠放在乙上面如图所示.则乙对桌面的压强为( )
A.100Pa
B.300Pa
C.800Pa
D.900Pa
30. 如图所示,甲、乙为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等。现分别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将两个正方体切去一部分,它们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为p甲和p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质量,p甲可能大于p乙
B.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体积,p甲一定小于p乙
C.若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质量,p甲可能大于p乙
D.若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体积,p甲一定小于p乙




三. 实验题
31. 如图所示,为李华在“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所选用的器材在水平桌面上进行的实验过程图示。

(1)本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
(2)李华为了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压力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的 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为了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的 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3)通过实验李华得出结论: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跟受力面积有关.小丽的结论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32.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如甲、乙、丙所示。

(1)甲、乙、丙实验中,根据__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由实验乙、丙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请举出生活中应用此知识的一个实例________。
(3)小明将一支一头尖一头平的长铅笔分别采用如图甲和图乙两种方法静止地挤压在两手指间来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小明的正确操作应该是_____(选填“甲”、“乙”或“都可以”),你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四. 计算题
33.汽车是我们的熟悉的交通运输工具.现有自身质量为15t货车,装有8m3的泥沙,车轮与地面总的接触面积为0.5m3,求:(ρ沙=2.5×103kg/m3,g取10N/kg)
(1)汽车所装载泥沙的质量?
(2)此时汽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是多大?
(3)若地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8×105Pa,求该汽车还能装载多少吨的货物?





参考答案
1.压力作用效果、压力与受力面积 2.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
3. 每平方米所受压力为500N 4.500N、12500Pa、增大
5.30N、30N、6000Pa 6.0.3N、300Pa、不变 7.12:1、4:13
8.2.5×104Pa、1:2 9.10N、2500Pa
10.D 11.B12.B 13.C 14.D 15.C 16.C 17.B 18.D 19.B 20.B
21.C 22.D 23.B 24.A 25.D 26.A 27.B 28.A 29.D 30.D
31.(1)转换法、控制变量法(2)D、E;E、F(3)正确
32.(1)海绵的凹陷程度(形变程度)(2)如:书包带做得扁而宽可以减小压强,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3)甲、为验证“压强是否与接触面积有关”,应当控制压力大小不变,而乙图中铅笔竖直放置时,由于铅笔的重力会导致下面手指受的压力大,所以选用甲图操作。
33.(1)由ρ=可得,汽车所装载泥沙的质量:
m沙=ρ沙V沙=2.5×103kg/m3×8m3=2×104kg=20t;
(2)此时汽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力:
F=G总=(m沙+m车)=(2×104kg+15×103kg)×10N/kg=3.5×105N,
汽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
p===7×105Pa;
(3)地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力:
F大=p大S=8×105Pa×0.5m3=4×105N,
汽车和货物的最大总质量:
m大====4×104kg=40t,
该汽车还能装载货物的质量:
m′=m大﹣m沙+m车=40t﹣20t﹣15t=5t。













本节课知识要点

F

F

典型例题

A

A

B

B

θ

A

B

(a) (b) (c)

课堂针对训练

A
盲道上凸起的圆点

B
大平板挂车有很多车轮

C
注射器的针头很尖细

D
菜刀刃很锋利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