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知识梳理与复习
【字词复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归省( ) 行辈( ) fú水( ) cuān duo( )
桕树( ) 糜子( ) 脑pàn( ) 亢奋( )
晦暗( ) 冗杂( ) mò然( ) 眼 kuàng( )
斡旋( ) 闭塞( ) miǎo远( ) chàng wǎng( )
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到晩饭时候,外祖母也终于觉查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怠漫,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所没有的。
B.米酒油谟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
C.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
D.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3.根据句意及所给解释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词语。
(1)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 (悬挂、装饰有连串珠玉宝石,形容宅第的奢华)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2)那时自己对(为人处世的道理)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
(3)当它 (声音突然中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4)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 (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5)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 (彻底觉悟或醒悟)!
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
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 骂,我们 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 当面叫他“八癞子”。
A.然而 即使 也 况且 B.因而 如果 便 况且
C.然而 如果 便 而且 D.因而 即使 也 而且
5.选择恰当的短语,将序号填入括号里。
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 );旋风一样,是( );乱蛙一样,是( );火花一样,是( );斗虎一样,是( )。黄士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A.蹦跳的脚步 B.飞扬的流苏
C.强健的风姿 D.闪射的瞳仁 E.急促的鼓点
【语言运用】
6.判断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
(2)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
(3)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
(4)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
7.仿写句子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
使 ,使 。
8.为下列句子排序,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①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
②这时寸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了。
③我们每天的事情大概是掘蚯蚓,掘来穿在铜丝做的小钩上,伏在河沿上去钓虾。
④其次便是一同去放牛,但或者因为高等动物了的缘故罢,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
⑤虾是水世界里的呆子,决不惮用了自己的两个钳捧着钩尖送到嘴里去的,所以不半
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
A.③④⑤①② B.③⑤④①② C.③⑤①④② D.⑤①③④②
9.下列句子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这句话运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赞颂了安塞腰鼓充满着活跃、强盛的生命力。
B.“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净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两句话赞颂了安塞腰鼓的壮阔场面、豪放情感和火烈气氛。
C.“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柔美风情的赞美。
D.“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这句话采用了以动写静的写作手法,突出了安塞腰鼓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0.读句子,回答问题
(1)“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从全文看,它起什么作用?
【文学常识】
11.《社戏》选自《 》。作者 、原名 ,字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 家、 家、 家。1918年5月用笔名“ ”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 。
12.《回延安》选自《 》, 作者 。全诗以“ ”的过程为线索,写出别十年重回母亲延安的怀抱以及 ,抒发了 。
13.《安塞腰鼓》选自 年 月 日《 》。作者 通过一群朴实得像红高粱一样的茂腾腾的 后生在 上展现的壮阔、雄浑、激越豪放的腰鼓场面描写,展现了中华民族古老淳朴的民间文艺风情,显示了生命的活跃和强盛。
14.《灯笼》选自《 》。作者 , 原名 ,山东莱芜人,中国现代著名 家、 家。著有散文集《 》《 》《 》等。
【课文理解】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遂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
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5.选文第1自然段中说船“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与第2自然段“我却还以为船慢”
是否矛盾?为什么?
16.你怎样理解第2自然段中“朦胧”和“踊跃”这两个词语?
17.第2自然段主要是从哪些角度描绘江南水乡的清新秀美的?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18.从第1,2,3自然段中各找出一处直接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用“ ”画出:然后分别从括号里选出能恰当概括“我”的心理活动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第1自然段: (活泼轻松)
第2自然段: (急切焦虑)
第3自然段: (惘然陶醉)
19.对上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第1自然段第3句中的“点”“磕”“退后”“上前”等词生动地表现了少年们驾船
技术的熟练。
B.上文有三处写到豆麦,都是为了说明夜气里清香的来源。
C.第3自然段中的“他”指的是“那声音”,“那声音”指的是第2自然段中的“歌吹”。
D.作者在第4自然段中用“果然是渔火”“也不是赵庄”澄清了第2自然段所写的“渐望见依稀的赵庄”“料想便是戏台”的猜测,表现了作者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
20.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四个字)
参考答案 :
1. xǐng háng 凫 撺掇 jù méi 畔 kàng huì rǒng蓦 眶 wò sè 渺 怅惘
2.C
3.(1)垂珠联珑(2)人情世故(3)戛然而止(4)叹为观止(5)大彻大悟 4.C 5.E B A D C
6.(1)拟人比喻(2)夸张(3)拟人(4)反复
7.略
8.C
9.C
10.(1)表面写族姊家华贵朱门颜色变暗淡了,不再鲜艳了,实际上写族姊家庭早已衰败。
(2)这句话是文章的抒情线索,它反复出现,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无限赞美的深情。
11.呐喊 鲁迅 周树人 豫才 文学 思想 革命 鲁迅 狂人日记
12.贺敬之诗选 贺敬之 回延安 与亲人相见的喜悦 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 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之情
13.1986 10 3 人民日报 刘成章 陕北 黄土高原
14.吴伯箫散文集 吴伯箫 熙成 散文 教育 羽书 烟尘集 出发集
15.不矛盾。“飞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写出了行船速度之快“我却还以为船慢”突出“我”想看戏的急切心情,二者并不矛盾。
16.“朦胧”原为形容词,在句中用作动词,意为“变得朦胧了”;“踊跃”原为动词,在句中用作形容词,把静物写活了,形象地展现出了“山”连绵起伏的形状。这两个词语既写出了航船速度之快,也表达了“我”欢快迫切的心情。17.触觉、嗅觉、视觉、听觉。写出了江南水乡月夜的特征以江南夜景的美丽清新烘托了行船之快,以及“我”急于看社戏的迫切心情,情景交融。
18.“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但我却还以为船慢。”“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轻松急切陶醉。
19.AC
20.月夜行船
第一单元自我检测
一、积累运用(38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6分) ( )
A.归省(xǐng) 亢奋(kàng)
家眷(juàn) 幽悄(qiāo)
B.怠慢(dài) 行辈(xíng)
燎原(liáo) 慨叹(kǎi)
C.皎洁(jiǎo) 斡旋(wò)
桕树(jiù) 羁绊(jī)
D.冗杂(rǒng) 晦暗(huì)
屹立(yì) 戛然(gá)
2.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6分) ( )
如果说命运是那破旧的花架,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________;如果说命运是那浑浊的污流,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________;如果说命运是那漆黑的夜空,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________;如果说命运是那贫瘠的土地,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________。
①沃野千里 ②繁花似锦
③碧波荡漾 ④星光灿烂
A.①③②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④① D.②④①③
3.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6分) ( )
A.在这次会议上,大家对双休日加班的报酬问题交换了广泛意见。(将“广泛”放到“交换”前面)
B.石缝间刚强不屈的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刚强不屈的”与“倔强的”重复,应去掉一个)
C.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学到了很多知识。(“通过”或“使”去掉其一)
D.学习成绩的优劣,关键在于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有”的后面加上“无”)
4.仿照下面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一个有关传统习俗的句子,使前后语意连贯。(6分)
传统习俗文化底蕴深厚,寄托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宵节游龙灯,寓意人丁兴旺、迎祥纳福;冬至(前夜)搓汤圆,寓意团团圆圆、好运发财……这些代代相传的习俗如香茗般散发着清香,久久缭绕。
5.班级开展主题为“徜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4分)
(1)很多古诗句包含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4分)
①千门万户疃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节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节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事件和节日习俗。(4分)
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人物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节日习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麦当劳、肯德基、韩日食品已逐步被中国老百姓接受,圣诞节、母亲节这一类外来节日也纷纷走进中国,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简要论述。(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22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2分)
爆竹好惊眠
彭秋平
①天有些阴沉,偶尔落下一两粒雪籽。地上却暖洋洋的,村子外,到处是匆匆的步履。老祠堂里的鼓声擂得山响,十里八乡清晰可闻;井台边,时而传来杀猪宰鹅的声音;磨豆腐、蒸米饼、切糖片……忙碌的声音日夜在老屋里喧响。“大人操心没钱,伢子操心过年”,有按捺不住的伢子,将新年的头一颗爆竹甩上半空,人间的欢乐便送到九天云霄。
②在名目繁多的乡村过年习俗中,爆竹历来扮演主角:三十祭祖、除夕封门、初二接女婿、初三唱大戏、十五迎龙灯……哪一样都离不开它高亢的开场。乡人放鞭炮除了渲染节日气氛,更主要是用来祈福:在爆竹身上,寄托着农家的期盼——爆竹的响亮或喑哑,是农人预测一年财气、运气、福气旺或衰的征兆。有联为证:“燃几声爆竹,把穷鬼轰开;烧数根蚊香,将财神引来。”许多乡村懵懂少年,后来变得成熟以至老成持重,爆竹是一个重要的推手。
③最值得一提的是大年初一的开门爆竹。
④儿时,每每除夕年夜饭后,父亲便独自从灶膛里铲出炭火,装进瓦钵,轻轻盖上铁丝火罩,而后将开门爆竹放在上面,让幽幽的火,久久地焙。此时,父亲的脸专注得像幅木刻。有一个除夕,烘着的鞭炮忽然燃着了,噼噼啪啪转眼一挂鞭炮化作一屋烟雾。因之,全家人默默无声地度过了一个年夜,接着便又担惊受怕地挨了一年光阴。
⑤家穷,又想廉价买好货。有种俗称“鸡婆带鸡崽”的鞭炮——一个大的带一群小的,燃放时声音怪怪的,像在叫“隔里隔壁穷——隔里隔壁穷——”邻人不乐意了:“大过年的,怎么来咒穷我们?”以后就没敢再放这种鞭炮,可日子仍然过得喘不过气来。每到年终分红时,一家人谁也不愿到队部去瞅一眼。与我们同住一幢老屋的义道公、驼背伯,家景比我们稍好些,都向着我们。又到过年时,驼背伯说:“咱们三家的爆竹合放吧?”母亲是个明理人,怕沾人家的,迟疑了。义道公说:“三根稻秆搓成一根绳,结实哩;三户人家抱成一团,人多接得起大福大贵。”果然,这一年的炮仗震得山响。尽管这年的光景也没见得好到哪去,但驼背伯他们怜贫恤穷的举动,至今仍让我念念不忘。
⑥在我们这个三百多户人家的村子,燃开门炮的时间也是有规矩的。尽管没有成文,但哪个敢贸然冲撞?有一个年夜,村头狗生家的大儿子肚子疼,家人在屋里急得团团转,眼瞅着人痛得死去活来,熬到三时,才敢点着鞭炮,抬上病人直奔公社医院,后确诊为急性阑尾炎,晚半点钟人就没了。村里的老辈人都说:“祖宗菩萨坐得高——这不?没事!”
⑦开门炮响后,便是伢子们的天下,挨家挨户捡爆竹。有引线的最好;掉了引线没爆响的也有玩头:将爆竹拦腰折成“V”形,围成一圈,点上一个,“呼——”爆竹间相互“火拼”起来,此起彼伏,蔚为壮观,它们的声、光、色、味交织成一片迷幻天地,让清寒的童年得到了片刻的欢娱。也有的人家爆竹全炸成了纸屑,捡爆竹的伢子了无所获,但切记:不准信口说出“没有”这样犯忌的话来,否则主人定顾不得“孩童言语,百无禁忌”,从门里伸手赏你两个火辣辣的“火烧饼”,还夹一通臭骂。
⑧年年岁岁就这样水一般流走了。如今,乡里人过年再也不必缩手缩脚了,开门爆竹大都是“万编”,电光炮串在一起像数不清的“朝天椒”,个个红、辣、响、快,让人听得酣畅淋漓。唐朝诗人张悦在《岳州守岁》中写道:“桃枝堪辟恶,爆竹好惊眠。”这位宰相在睡梦中被惊醒,连声称赞妙,可见其在除夕之夜的兴奋和愉快,这也是当下新农民的切身感受吧?
⑨为保护环境,城里如今不提倡放爆竹了,这是好事,就让久远的爆竹声在记忆中轰响吧。
(选自《江西日报》)
6.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人物
和爆竹有关的事
父亲
除夕年夜饭后,独自久久地焙爆竹
①
②
狗生家
③
④
挨家挨户捡爆竹
7.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的题目“爆竹好惊眠”的具体作用有哪些。(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选取合适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6分)
(1)天有些阴沉,偶尔落下一两粒雪籽。地上却暖洋洋的,村子外,到处是匆匆的步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儿时,每每除夕年夜饭后,父亲便独自从灶膛里铲出炭火,装进瓦钵,轻轻盖上铁丝火罩,而后将开门爆竹放在上面,让幽幽的火,久久地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乡间,孩子们想着过年,大人们却未必如孩子们所想。正如文中引用的一句俗语“大人操心没钱,伢子操心过年”,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列举了乡下过年的许多习俗,请你把这些习俗归纳出来(至少写三个),并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些习俗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A项,“悄”应读“qiǎo”;B项,“行”应读“háng”;D项,“戛”应读“jiá”。
2.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词语,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然后明确相对应的词语即可。
3.B
解析:判断病句,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首先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毛病,再用所学病句修改知识作分析,比较修改的内容。B项中还有一处用词不当,“潸然泪下”指伤心落泪,不符合句子“感动”的语境。
4.示例:春节挂灯笼 寓意红红火火 吉祥如意
5.(1)①春节 ②重阳节
(2)人物事件:屈原自沉汨罗江(屈原投江)
节日习俗:吃粽子、插艾草。
(3)示例一:全球一体化是人类发展的趋势,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也是一种自然发生的社会现象,所以有人喜欢过圣诞节、母亲节等也未尝不可。
示例二:作为中国人,要传承好中华传统文化,不能忘本。外国的食品与节日可以作为我们生活中的很好的补充,但不能本末倒置。
示例三:我们在接纳外来文化的时候,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不能丢失了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
6.①义道公、驼背伯 ②向着“我们”,过年时提议三家的爆竹合放 ③大儿子肚子疼,家人熬到三点时,才敢点着鞭炮,然后抬上病人直奔公社医院 ④伢子们
7.①引用诗句,使文章更有文采,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直接点明文章要写的主要内容(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8.(1)运用了环境描写,天上的阴沉寒冷与地上的暖洋洋形成对比,突出和渲染过年的热闹氛围,引出文章的写作对象——爆竹。
(2)运用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突出父亲焙爆竹时的小心和谨慎。
9.这句话说出了大人和小孩对待过年的不同态度。大人因生活穷困,过年要花钱,怕过年;孩子觉得过年好玩,盼望过年。
10.三十祭祖、除夕封门、初二接女婿、初三唱大戏、十五迎龙灯、大年初一放开门爆竹等。看法可从利弊两方面谈,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