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自然界的电现象
1. 有甲、乙、丙三个带电的泡沫塑料小球,甲带正电。先用甲靠近乙,发现乙被排斥;再用乙靠近丙,丙被吸引(如图)。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带正电,丙带正电???????????????????????????????????????????B.?乙带负电,丙带负电C.?乙带负电,丙带正电???????????????????????????????????????????D.?乙带正电,丙带负电
2. 为了消除人体上因摩擦而产生的静电,在加油站里加油时,一般都要先用手触摸释放静电按钮,将静电释放掉后再加油,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固体之间的相互摩擦才能产生静电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相互摩擦的物体间产生了电子的得失C.?静电释放按钮上面手触摸的部位是绝缘体D.?静电释放时电子运动的方向就是电流方向
3. 甲和乙两个泡沫塑料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甲带正电,乙不带电。会出现的情形是下列图中的(? )
A.?????????????????B.?????????????????C.?????????????????D.?
4. 2017年5月6日,一篇题为《重磅,中国科学家发现电荷并不存在!》的文章震动了科学界,说的是有个名叫凡伟的民间科学家发现电荷并不存在,将改写教科书。随即就有人出来“打假”,说他缺乏事实依据,有哗众取宠之嫌。对此,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科学界公认自然界中存在着两种电荷,即正电荷与负电荷B.?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科学上规定电子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C.?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子在不同物体间发生了转移D.?科学需要质疑的精神,科学上的观点在被证明之前都属于假说
5. 将塑料包装袋撕成细丝后,上端打结,然后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等顺着细丝向下捋几下,希望做成如图的各种情形,其中无法完成的是(? )
A.?????B.?C.??D.?
6. 如图,实验中的女生长发上扬,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保证该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是( )
A.?金属球壳必须带电??????????????????????????????????????????????B.?身体必须直接接触金属球壳C.?身体必须与金属球壳不断摩擦?????????????????????????????D.?身体与大地之间必须用绝缘材料隔离
7. 把餐巾纸摩擦过的塑料吸管放在支架上,吸管能在水平面自由转动,如图所示,手持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吸管A端,A端会远离橡胶棒,实验中( )?
A.?吸管不带电??????B.?吸管带正电??????C.?摩擦时,吸管得到电子??????D.?与吸管摩擦的餐巾纸一直不带电
8. 如图甲所示,A和B是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带负电荷,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观察到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B的金属箔由闭合变为张开,如图乙所示,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金属杆是导体?????????????????????????????????????????????????????
B.?验电器B的两金属箔片能够张开,是因为带上了同种电荷C.?实验中金属杆和金属球接触的一瞬间,验电器B中的金属箔带上了负电荷??????????
D.?实验中金属杆和金属球接触的一瞬间,金属杆中电流方向是自A流向B
9.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始于对静电现象的研究,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B.?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C.?同种电荷相吸引,异种电荷相排斥??????????????????????D.?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
10. 如图所示,打开水龙头,放出一股细细的水流,用在干燥的头发上梳过的塑料梳子靠近水流,将发生的现象及原因是? (??? )
A.?水流远离梳子,因为梳子摩擦后具有磁性排斥水流B.?水流靠近梳子,因为梳子摩擦后具有磁性吸引水流C.?水流远离梳子,因为梳子摩擦带电后排斥水流D.?水流靠近梳子,因为梳子摩擦带电后吸引水流
11. 实验室里常常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可发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会因排斥而张开,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金属箔带正电,金属球不带电?????????????????????????????B.?金属箔和金属球都带正电C.?金属箔带正电,金属球带负电?????????????????????????????D.?金属箔和金属球都带负电
12. 三个悬挂着的轻质带电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那么甲、乙、丙的带电情况(?? )
A.?甲、乙球带异种电荷???????????????????????????????????????????B.?乙、丙球带同种电荷C.?如果甲球带正电荷,则丙球带负电荷??????????????????D.?如果甲球带正电荷,则丙球带正电荷
13. 如图所示,把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撕开成许多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发现细丝张开了,细丝张开的原因是??? ( ? ? ? ?)?
A.?异种电荷相吸????????????????????B.?同种电荷相斥????????????????????C.?分子间相斥????????????????????D.?大气压作用
14. 现有三个轻质小球,实验发现其中任意两个小球相互靠近(未接触)都相互吸引。由此可判断(?? )A.?两个小球带负电,一个小球带正电????????????????????B.?两个小球带正电,一个小球带负电C.?一个小球带正电,一个小球带负电,一个小球不带电??????D.?一个小球带电,两个小球不带电
15. 爱好物理的康康同学发现电视机的荧光屏表面经常有很多灰尘,其主要原因是()
A.?荧光屏有吸附灰尘的能力????????????????????????????????????
B.?屋子里灰尘的自然堆积C.?电视机工作时,荧光屏表面温度较高??????????????????
D.?电视机工作时,荧光屏表面有静电
16. 下列实验不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是(?? )
A.?验电器金属铂片张开? ?
B.?从甲到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C.?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
D.?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小纸屑
17. 实验室里常常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可发现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会张开,对这一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失去电子 带正电B.?两个金属箔都带正电,同种电荷互相排斥C.?金属箔、金属球都是导体,金属球上的一部分电子转移到了玻璃棒上D.?玻璃棒带正电,金属箔和金属球都带负电
18. 小明参观了科技馆后,一组静电实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来后他把实验情景绘成一幅平面示意图,A为放在绝缘支架上的带正电球体,B为用绝缘丝线悬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将小球B悬吊在距离A球远近不同的P1、P2、P3处(如图所示)。
(1)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原因是什么?
(2)请你根据此图,提出一个问题。
19. 在“探究带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小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毛皮摩擦过橡胶棒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次实验,观察到如图箭头所示的现象.
(1)将一根棒子悬挂起来是为了________;
(2)不用金属棒做实验是因为金属是________,摩擦带的电会通过人体传入大地;
(3)通过观察,你对摩擦起电电荷种类的看法是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有________种,理由是________;
(4)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0.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玻璃棒在摩擦的过程中?________电子.若把它与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会发现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如图所示,原因是?________?
21. 如图,验电器甲带负电,验电器乙不带电。当用不带电的绝缘导电棒把甲、乙两验电器相连时,就有瞬时电流________(填 “从甲到乙”,“从乙到甲”,或“无瞬时电流”)。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分析】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甲、乙相互排斥所以带同种电荷,乙、丙相互吸引所以带异种电荷,因为甲带正电所以乙也带正电丙与乙吸引所以丙带负电。【解答】A、乙带正电,丙带正电,由图乙、丙相互吸引两者带异种电荷,A错误;B、乙带负电,丙带负电,由图乙、丙相互吸引两者带异种电,B错误;C、乙带负电,丙带正电,因为甲、乙相互排斥带同种电荷,C错误;D、乙带正电,丙带负电,由甲、乙相互排斥甲带正电知乙也带正电,由乙、丙相互吸引乙正电知丙带负电,故D正确。
2.【答案】B
【解析】【分析】(1)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相互摩擦都可能起电;(2)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相互摩擦的物体间,由于电子的得失而使物体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3)静电释放按钮必须是导体,才能将静电释放掉;(4)物理上规定电流的方向是:正电子的流动方向或者负电子的流动的反方向。【解答】A、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相互摩擦都可能产生静电,故A错误;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相互摩擦的物体间产生了电子的得失,故B正确;C、静电释放按钮上面手触摸的部位是导体,故C错误;D、静电释放时电子运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故D错误。故答案为:B
3.【答案】B
【解析】【分析】(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2)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解答】A、两个小球相互排斥,应该带同种电,不符合题意;B、两个小球相互吸引,是因为甲带正电,乙不带电,符合题意;C、乙靠近甲,是甲吸引的结果;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乙也会吸引甲,但甲的位置不变,不符合题意;D、乙不带电,不会吸引甲.所以甲不可能主动靠近乙,而乙的位置不变,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4.【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种电荷、摩擦起电的有关知识及原子的组成,是基础性知识,应熟练掌握。要解决此题,需掌握摩擦起电的有关知识:电荷、摩擦起电的实质及原子的内部结构。【解答】A、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科学上规定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B错误,符合题意;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科学需要质疑的精神,科学上的观点在被证明之前都属于假说,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5.【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用到摩擦起电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知识.此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本题要结合摩擦起电的知识分析判断,会利用静电现象进行分析生活现象.
【解答】解:
分别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等顺着细丝向下捋几下会使塑料包装袋撕成细丝带上不同的电荷;
A.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的其中一种与细丝带摩擦,使整个塑料细丝带上同一种电荷,而出现相互排斥的现象,故A能完成;
B.摩擦起电后,若两束塑料细丝带异种电荷,它们应相互吸引,图B并没有表现出相互吸引的现象;若两束塑料细丝带同种电荷,它们应相互排斥,图B也没有表现出相互排斥的现象.故B不能完成,符合题意;
C.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的其中一种来摩擦两束塑料细丝,使它们带上同一种电荷,而出现相互排斥的现象,故C能完成;
D.用干燥的丝绸和毛皮分别摩擦两束塑料细丝,使它们带上异种电荷,而出现相互吸引的现象,故D能完成;
故选B.
6.【答案】C
【解析】【分析】①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②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解答】
A、女生长发上扬是因为金属球上的电荷转移到头发造成的.所以金属球必须带电,不符合题意;
B、金属球上的电荷能够转移到头发上,女生的身体必须直接接触金属球壳,不符合题意;
C、金属球本身已经带电,所以女生不需要与金属球摩擦生电,符合题意;
D、为保证电荷从金属球转移到女生的头发,而不会转移到大地,女生的身体与大地之间必须用绝缘材料隔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答案】C
【解析】【解答】解:AB、把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吸管A端时,吸管A端远离橡胶棒被排斥,说明吸管A端与橡胶棒带的是同种电荷,橡胶棒带负电,A端也带负电.故AB错误;CD、吸管与餐巾纸摩擦,吸管带负电,说明吸管得到了电子,同时餐巾纸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故C正确,D错误.故选C【分析】把带负电的橡胶棒,用它去靠近吸管,吸管A端被排斥,利用电荷间作用规律可以确定吸管、餐巾纸的带电情况.
8.【答案】D
【解析】【分析】(1)容易于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2)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斥;(3)电流的方向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4)根据带正电或负电的实质分析即可判断。
【解答】A、据题意可知,该金属棒能导电,所以金属棒是导体,A项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B、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两金属箔片能够张开是因为带上了同种电荷,B项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C、原来A验电器带负电,即A验电器有多余电子,B验电器不带电,当用金属棒连接时,一部分电子会从A运动到B,故B验电器中的金属箔由于有多余电子而带上了负电荷,C项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D、据C项分析可知,电子的运动方向是A到B,所以电流的方向是由B到A,D项错误,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9.【答案】B
【解析】【解答】解:A、摩擦起电的过程就是电荷转移的过程,不是创造了电荷,故A错误;B、自然界中,凡是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的,一定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凡是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吸引的,一定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排斥.所以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故B正确;C、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故C错误;D、静电现象是由于物质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而产生的现象,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是可分的,故D错误.故选:B【分析】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
10.【答案】D
【解析】【分析】物体经验摩擦可以吸引轻小的其他物体,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带了电荷,简称带了电。【解答】在干燥的头发上梳过的塑料梳子由于摩擦带了电,水流是轻小物体,故被带电的梳子吸引。故答案为:D
11.【答案】B
【解析】【解答】丝绸和玻璃棒摩擦,玻璃棒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夺得电子的本领强得到电子,多余电子带负电.带正电的玻璃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时,玻璃棒由于缺少电子,会从金属球上夺得电子,使金属球失去电子而带正电,金属球通过金属杆和两片金属箔相连接,故两片金属箔也带正电.故选B【分析】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12.【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进行判断,即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解:三个悬挂着的轻质小球均带电,
由图可知,甲、乙相互排斥,乙、丙相互吸引,
因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所以,甲、乙带同种电荷,乙、丙带异种电荷,故AB错误;
如果甲球带正电荷,则乙球带正电荷,丙球带负电荷,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3.【答案】B
【解析】【分析】(1)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当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时,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橡胶棒上就有多余的电子,从而使橡胶棒带上负电;(2)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解答】把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称为正电荷;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在塑料绳上捋几下,手与塑料绳反复摩擦,使塑料绳带上了同种电荷,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细丝会张开。故答案为:B
14.【答案】C
【解析】【分析】由题可知,三个轻质小球任意两个小球相互靠近(未接触)都相互吸引,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来判断小球带电情况。
【解答】A、若两个小球带负电,一个小球带正电,或者两个小球带正电,一个小球带负电,则一定会出现带同种电荷的两个小球互相排斥;所以不可能是三个小球都带电,故A、B不符合题意;若两个小球带异种电荷,另一个小球不带电,则两个带异种电荷的小球靠近时相互吸引,同时两个带电小球都会吸引不带电的小球,故C符合题意;若两个小球不带电,另一个小球带电,则两个不带电的小球靠近时不会相互吸引,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5.【答案】D
【解析】【解答】电视机工作时,由于电子运动到了屏幕上,使屏幕带了电,而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故把灰尘吸引到了屏幕上.故选D.
【分析】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16.【答案】B
【解析】【分析】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一是利用物体带电的性质,二是利用验电器,三是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
【解答】解:A、验电器金属铂片张开,说明物体带电,但不能说明带什么电,故A不符合题意;
B、从甲到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不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故B符合题意;
C、物体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说明物体带正电,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故C不符合题意;
D、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小纸屑,说明玻璃棒带电,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答案】D
【解析】【分析】(1)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解:A、丝绸和玻璃棒摩擦,玻璃棒夺得电子的本领弱,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夺得电子的本领强,得到电子带负电.故A正确;
B、带正电的玻璃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时,电荷通过验电器的金属球传给金属杆传给两片金属箔,两片金属箔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故B正确;
C、丝绸摩擦后的玻璃棒带正电,缺少电子,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后,金属箔片上的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来,使金属箔片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故验电器的金属箔会张开,故C正确;
D、玻璃棒、金属箔和金属球都带正电,故D错误;
故选D.
二、实验探究题
18.【答案】(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2)同种电荷间排斥力大小与电荷间距离有什么关系?
【解析】【分析】偏离,说明其受到了力的作用,要从其受力的角度去分析;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大小,反应力小球受到的力的大小不同,将小球受到的力的大小不同,与小球距离A的距离的远近不同联系起来,即可得到探究的问题【解答】(1)在重力的作用下应该在竖直方向上静止,向右偏转,说明其受到了向右的力,由于小球与物体A都带正电,所以其向右偏转是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造成的.(2)随着小球距离带电体A的距离在增大,发现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偏转的角度在减小,即其受到的作用力在减小,由此可以提出问题:电荷间的作用力大小与电荷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故答案为:(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2)问题:电荷间的作用力大小与电荷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19.【答案】(1)使棒子能在空中自由旋转(2)导体(3)两;两a、c(或者是b、c)两图中的现象(或“棒子受到的力”或“棒子转动方向”)不同(4)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现象即可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自然界中一种电荷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另一种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所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自然界中,电荷只有两种.
【解答】解:(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将一根棒子悬挂起来是为了排斥或者吸引时,使棒子能在空中自由旋转;(2)不用金属棒做实验是因为金属是导体,摩擦带的电会通过人体传入大地;(3)通过观察,对摩擦起电电荷种类的看法是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有两种,a两个有机玻璃棒相互接触时,相互排斥;b两个橡胶棒相互接触时,相互排斥;c一个有机玻璃棒和一个橡胶棒相互接触时相互吸引;理由是a、c(或者是b、c)两图中的现象(“棒子受到的力”或“棒子转动方向”)不同;(4)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故答案为:(1)使棒子能在空中自由旋转;(2)导体;(3)两;a、c(或者是b、c)两图中的现象(“棒子受到的力”或“棒子转动方向”)不同;(4)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三、填空题
20.【答案】失去;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解析】【解答】解: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玻璃棒在摩擦的过程中失去电子.当把带正电荷的玻璃棒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后,电荷会通过金属球、金属杆传到金属箔上,金属箔带上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金属箔张开.故答案为:失去;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分析】(1)摩擦起电是电子的转移,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人们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2)电荷规律: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21.【答案】从乙到甲
【解析】【分析】电流方向规定为正电荷的移动方向,与负电荷的移动方向相反。
【解答】由题目可知验电器甲上的负电会跑到验电器乙上,由电流方向与负电荷移动相反可知,电流方向为从乙到甲。
故答案为:从乙到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