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一年级教学质量测试
历史必修Ⅱ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B
D
D
D
B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A
C
B
C
C
C
D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D
A
C
D
C
D
A
C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道小题,第31题9分,第32题11分,第33题8分,第34题12分,共计40分。)
31.(9分)
(1)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2分)在外国商品倾销的冲击下,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分)
(2)1912—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建立的推动;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推动。(3分,答出任3点即可)
(3)主要原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2分)
32.(11分)
(1)集中精力来解决中国国内主要矛盾,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分)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
(4)珠海、汕头、厦门、海南。(2分)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4分)
33.(8分)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分)
(2)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分)
(3)实行罗斯福新政。(1分) 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1分)
(4)启示:应该寻求创新之路,化解危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加强经济的宏观调控,坚持和平发展道路。(3分)
34.(12分)
(1)科学技术的推动;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的发展;两极格局的结束;市场经济的确立。(3分,任三点即可。)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深,极易引发世界经济的经常波动;全球性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的生存;加剧了全球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 (3分,任三点即可。)
(3)正:改革开放使我国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综合国力迅速提高。或洋务运动引进工业革命成果,开始了中国近代化历程。(1分)
反:明清时期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我国落后于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或新中国成立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基本游离于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之外,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1分)
(4)①尽管存在问题,但全球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②全球化进一步打破了人类群体的狭隘性,促进了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③尽管经济全球化暂时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但发展中国家不能置身于全球化之外。④发展中国家要在全球化进程中保持清醒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才是正确选择。(4分,言之有理即可)
牡丹江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一年级教学质量测试
历史必修Ⅱ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孔子有两个字“牛”的学生,一个是冉耕,字伯牛;另一个是司马耕,字子牛。他们俩有趣的名字可以印证春秋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A.农民可以接受教育 B.牛耕技术的出现
C.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 D.铁制生产工具的出现
2.如图所示的美丽传说产生的根源是
A.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B.人们对神话传说的钟爱C.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D.人们对牛郎与织女遭遇的同情
3.通过租佃方式进行土地经营的产生和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分别是在
A.春秋、汉朝 B.战国、宋朝 C.宋朝、明清 D.战国、明清
4.图中“素纱禅衣”反映了哪个朝代的纺织成就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5.直到中国明代前期为止,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多来自
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6.曾经在央视热播的连续剧《乔家大院》,向我们展现了一代晋商乔致庸的传奇一生。明清时期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出现的历史条件主要有:①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②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 ③商业市镇兴起,城镇经济繁荣
④货币经济占据主导,白银使用广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A.手工业的水平超过前代 B.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C.手工业作坊增多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
8.某剧组计划重拍电视剧《水浒传》。作为剧组顾问,你认为下列哪一镜头是不应该出现的
A.一中年男子在作坊内用煤冶铁 B.梁山好汉端着青花瓷碗喝玉米粥
C.集市上叫卖手工业品的声音不绝于耳 D.东京城内夜市十分热闹
9.新航路的开辟 ①使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太平洋沿岸 ②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③逐渐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10.17世纪的荷兰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手段是
A.海盗式掠夺 B.组建大型商业公司 C.贩卖黑奴 D.商业战争
11.下列交通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③① D.②④①③
12.中国架设的第一条电报线是在
A.广州 B.上海 C.南京 D.台湾
13.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用企业遇到的困难,洋务派举办了一批民用工业。下列各项,属于民用企业的是
A.开平煤矿 B.安庆内军械所 C.江南制造总局 D.上海发昌机器厂
14.以下服装图,哪一款反映了近代中国女子最具代表性的服饰
A.休闲装 B.短裙 C.旗袍 D.列宁装
15.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16.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17.大企业时代到来是在
A.新航路开辟后 B.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D.第三次科技革命后
18.1967年英国工党领袖克米伦在参加首相竞选时提出的口号是:让每个英国人都成为股东。这一口号包含的主要思想是
A.混合经济 B.经营者革命 C.人民资本主义 D.建设福利国家
19.“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该现象
A.是对农业生产的真实反映 B.说明当时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C.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是一种浮夸行为,犯了“左”倾错误
20.下图反映的经济特征是
A.计划经济???? B.新民主主义经济 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D.市场经济
21.明代的一段花鼓词这样描写凤阳:“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1978年之后却又这样描写:“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凤阳前后的巨大变化,得益于党正确决策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22.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目的是
A.借鉴资本主义经验 B.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C.宏观调控资源配置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3.以下的标志代表着被誉为“经济联合国”的国际组织是
A.世贸组织 B.东盟 C.亚太经合组织 D.欧盟
24.《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纸张、德国墨水、法国印刷术,由比利时和卢森堡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这
A.分别利用了各国最先进的技术 B.体现了各国不同的技术优势
C.象征六国的合作 D.说明文本制作的工序复杂
25.下图是2006年德国世界杯官方吉祥物狮子格里
奥六世在向世人展示世界杯门票。请判断票面价
格使用的货币单位应是
A.美元货币单位 B.马克货币单位
C.英镑货币单位 D.欧元货币单位
26.互联网迅速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使信息、知识更迅速、更便利地传递和共享
B.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娱乐方式
C.现代生活方式彻底取代了传统生活方式
D.人们的价值观以及认识世界的方法发生变化
27.观察下列漫画,在各选项中为该图选择一个主题
28.社会福利的资金由哪几部分组成 ①个人缴纳 ②企业缴纳 ③国家补贴 ④社会捐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9.二战后支撑世界经济贸易关系的三大支柱,不包括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自由贸易体制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30.下列组织中,中国目前加入的是 ①东南亚联盟 ②北美自由贸易区 ③亚太经合组织④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道小题,第31题9分,第32题11分,第33题8分,第34题12分,共计40分。)
31.观察下列图片,阅读材料。(9分)
材料一 读下列图片信息
图一 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家庭纺织业 图二 19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
?
?
?
?
?
?
?
?
材料二 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90l一1911
300
5600
31
510
1912一1919
600
13000
75
1625
材料三 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一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2分)图二反映的现象对图一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2分)
(2)据材料二分析1912年—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3分)
(3)据材料三分析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
32.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共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1分)
图一 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上作政治报告 图二 夸张的宣传画
图三 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 图四 今天的深圳
请回答:
(1)中共八大明确指出中国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分)
(2)图二反映的历史期间,党中央轻率地发动了什么运动?(2分)
(3)图三反映出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式是什么?(1分)
(4)图四反映了最早的经济特区面貌,除了深圳之外我国还有哪些经济特区?(2分)目前我国已经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什么?(4分)
33.阅读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材料二 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材料三 20世纪20年代,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得到普遍推广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空前繁荣,美国尤为突出。人们一片欢呼,认为资本主义进入了千年繁荣时期。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突然崩溃,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由此爆发,人们的千年梦被击碎。
请回答:
(1)材料一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的?(1分)
(2)材料二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危机爆发后,各国都采取了摆脱危机的办法。美国是如何摆脱危机的?(1分)该措施的最大特点是什么?(1分)
(4)通过以上可看出,在二、三十年代苏联和美国都对经济政策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对我们有什么启示?(3分)
34.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反全球化运动也开始出现。1999年世贸组织西雅图会议期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反全球化示威,并导致会议无果而终,在此后的一些重大国际会议期间,都爆发了反全球化的示威和抗议活动。(12分)
请回答:
(1)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快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2)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哪些问题?(3分)
(3)结合明清以来正反两方面的史实,分析中国加入WTO的历史必然性。(2分)
(4)如果你是一位发展中国家的官员,你从哪些方面来劝说本国人民的反全球化运动。(4分)
牡丹江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一年级教学质量测试
历史必修Ⅱ试题答题卡
题号
1——30
31
32
33
34
总分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得分
评卷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道小题,第31题9分,第32题11分,第33题8分,第34题12分,共计40分。)
31.
32.
33.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