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 识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 理解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1、 学生自查资料,了解孙中山的一生革命活动
2、 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三民主义是当时最进步的思想
2、 孙中山具有适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
重点难点
1、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临时约法》的内容。
2、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教学方法:比较法、资料收集法
教学过程
导课
1、单元引言:投影三次历史巨变
2、出示图片,缅怀孙中山。通过谈话法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内容。
3、图片为我们展示了孙中山先生的一生主要活动,你知道孙中山在民主革命过程中领导的重大革命运动是什么?
4、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你知道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要创立三民主义的理论?
新课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师生交流看书。教师点时代呼唤革命的理论。
2、提出:学生看书列举:中国同盟会 纲领 《民报发刊词》
3、内容:学生看书解释,教师投影内容
4、从内容中分析三民主义的进步意义(提一下局限性)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用谈话法与学生交流,回忆列举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捍卫共和的重大事件。
过渡:实践证明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西方的老路是行不通的。孙中山没有放弃----实现了他一生当中的有一次重要的飞跃。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4、 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中心问题探索
1、 新三民主义比旧三民主义增加了哪些内容?这些新的内容反映出孙中山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
对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教师可将内容做成表格形式,指导学生结合投影阅读教材文字内容,并自己理解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2、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
引导学生从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结局的历史教训、苏俄和中共对孙中山的帮助、孙中山本身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精神等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3、新三民主义影响及评价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它的提出,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形成了以北伐战争为主要标志的大革命高潮的迅速到来。关于新三民主义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两个问题。问题一、新三民主义为什么会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问题二、新三民主义同国民大革命的迅速发展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对新三民主义的认识和评价是本部分内容的难点。建议教师处理好二个角度:一、进步意义: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二、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小结:以问题代替小结
1、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3、孙中山一生中两次转变,孙中山先生的这两次转变说明了什么?
我们应向孙中山先生学习什么?
教学后记:
第17课 毛泽东思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的主要思想;
2、理解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自找资料,关于毛泽东的生平和革命活动,感受毛泽东思想对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深远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探索毛泽东思想的产生过程,认识毛泽东思想是从革命实践中产生的,并经过以后的实践检验证明了其正确性,说明理论来源于实践且指导实践的道理,使学生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并进而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意识。通过引导学生对毛泽东思想产生的背景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经过;毛泽东思想的内容。
难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1、教师:当中国的大门开始被西方的炮舰强行打开的时候,西方产生了两个伟大的人物:马克思、恩格斯。他们在欧洲大地上研究调查,批判地吸收人类思想文化上的优秀成果,从而创立了一个崭新的科学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几十年后,列宁根据俄国的实际,创立了关于帝国主义的科学理论,领导俄国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他的理论、思想和实践就是列宁主义。十月革命的炮声震惊了古老的中国,不久,在世界东方的中国,又出现了一个响彻世界的名字:毛泽东。有了毛泽东,有了毛泽东思想,中国迎来了一个天翻地覆的时代。你知道毛泽东思想是怎样诞生的吗?
2、几个历史时期的划分: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1919
二、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 1919----1923
三、大革命时期 1924----1927
四、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927----1937
五、抗日战争时期 1937----1945
六、解放战争时期 1946----1949
七、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49----1956
八、十年建设时期 1956----1966
3、学生:选取有关毛泽东主要阶段:活动的资料片或图片,边向学生展示,边对毛泽东的有关事迹进行简单的介绍,从而使学生对毛泽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学生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
新课学习:
1、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过程
1、 教师:预设表格,学生阅读课本
2、 师生谈话过程中完成表格(注意教师的点拨重难点)
时期 著作 主要思想
探索 五四时期
中共创建到国民革命
土地革命时期
形成 抗日战争时期
发展 全国胜利前夕
新中国成立后
2、 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归纳)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3.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4.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的理论;
5.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的理论。
教师展示:使学生认识毛泽东思想是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其中典范——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强调: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三、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学生讨论分析:
第一、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第二、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
第三、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发挥巨大和长远的指导作用。
运用
材料一: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起义队伍退到文家市,毛泽东决定把队伍转向农村,向井冈山进军。
材料二: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朱德与毛泽东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
材料三:毛泽东发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四: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
请回答:
(1)毛泽东把军队由城市转向农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有何重大意义?
(3)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说明了什么?
(4)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什么特点?
本课小结: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第18课 邓小平理论
课标要求
概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当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 认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2、 理解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3、 探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国际共产主义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谈话法,分析法和归纳对比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新的社会实践需要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社会实践。学习老一辈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甘愿奉献的高尚品格
重点和难点: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2、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教学过程
导课
一、课题问答:1、新时期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新的理论有哪些?
二、邓小平理论导入:
1、以歌词和文字为素材,通过多媒体方式让学生感受歌词的春天的意境。问题:通过欣赏《春天的故事》,你能从中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2、缅怀伟人:图片和文字材料简介
新课
1、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什么是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理论的核心是: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本目以中心问题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1、酝酿、准备时期(一次讲话和一次会议)
问题一:文革结束,中国将向何处去?1978年邓小平的一次重要讲话和党的一次会议给迷茫中的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方向
学生看书整理出:
一次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促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现伟大转折。
一次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指导学生回顾会议的内容、意义。
可引导学生从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邓小平理论这三个角度分析,以便于深刻领会。为下面内容的学习作好思想准备。
2、形成阶段(四次会议和一次南巡)
过程 主要理论
1982年中共十二大 特色论
1987年中共十三大 初级论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本质论
1992年中共十四大 目标论
1997年中共十五大 结论: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结合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概述其理论的主要内容
3、邓小平理论的其它内容
邓小平理论内容十分丰富,除了上面所提到的问题外,还包括很多方面。如(1)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邓小平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在祖国统一问题上,他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推动了香港、澳门的回归,促进了海峡两岸的交流。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邓小平理论是与马克思列宁列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5、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借助于课本的提示,引导学生分析
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教师过渡: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内国际形式发生了许多变化。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又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引导中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道路上不断开创新局面。
1、 这是什么思想?内涵是什么?
2、 地位和意义是什么?
小结: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新时期的运用和发展------。
1、 结合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要过程,概述其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意义?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内涵是什么?地位和作用如何?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