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下第6课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下第6课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04 15:2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国家统一
经济繁荣
文化昌盛
民族融合
对外友好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思考: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本质: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原因之一:武将专权这两个历史现象的本质是什么?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959年,周世宗柴荣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等掌握了军权。
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随后,周恭帝禅位。?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不流血而创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一、北宋的建立Q2思考:宋太祖为什么这么做?Q1找一找:北宋有没有完成全国的统一?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强化中央集权二、强化中央集权 北宋建立初期,宋太祖问宰相赵普,导致唐末以来政权更替频繁,战乱不息的原因。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欲治之,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1、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权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藩镇太重,君弱臣强(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宋太祖是怎样解决的?他用什么方法扭转了这种被动局面?三步走策略:
1、收精兵
2、夺其权
3、制钱谷
“杯酒释兵权”——解除武将的兵权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在中央设枢密院掌调兵权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
——《宋史兵志》
“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续资治通鉴长编》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将领定期换防。
“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元《文献通考》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增设多职(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分割宰相权利在地方——任用文官担任地方长官,三年一换。设通判,牵制知州取消了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转运使,收缴地方财税归中央禁军军队分化事权相权三年一换转运使归纳整理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了。VS唐朝武将宋代文臣曾因国难披金甲,
不为家贫卖宝刀。
——(宋)曹翰《退将诗》做人莫做军,
做铁莫做针。
——(宋)谚语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北宋的军队北宋的军队分为禁军、厢军、乡兵和藩兵。
禁军是北宋的正规军,又称上军,由各地军队的精壮者抽调而成。宋太祖为了控制兵权,对禁军进行了改编,大约一半部署在京师,另一半安置在各地。
厢军是地方军,很少进行军事训练,多从事工役和杂役,因而也称为“役兵”。
乡兵分处在各地,战时征召,闲时务农,类似于民兵性质。
藩兵是防守在边境的非汉民族军队内重外轻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Q1:宋朝为什么要重文轻武?原因:防止武将专权、篡权 Q2:宋太祖和宋太宗在重用文官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祖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1、文人统兵,武将受限措施: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天圣八年进士,修《新唐书》。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兵权)、参知政事(行政权)。文臣统兵的代表:欧阳修《劝学诗》
宋真宗(北宋第3位皇帝)
富家不用买良田,
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
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
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
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前读。三、重文轻武的政策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措施:三、重文轻武的政策科举取士宋太祖:最多一次是31人,诸科最多是96人;宋太宗:977年,进士109人,诸科200人,
又赐进士180多人,总录500多人宋真宗:(继续增加),如在1000年录取进士
409人,诸科更高达1129人。“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太祖誓碑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每3年一次,每次最多30人。后来逐渐增额,以至于3取1110年规定限额,每次考试只能取10人。武举想一想,这种重文轻武的政策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办事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北宋的政治北宋的建立与局部统一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重点)
重文轻武加强兵权(“兵”)
加强行政权(“权”)——中央、地方
加强财政权(“钱”)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重文抑武,文臣统兵
发展科举文教事业四、课堂小结课堂练习
1.赵匡胤建立北宋是在( )
A.10世纪初 B.10世纪中期
C.9世纪初期 D.9世纪中期
2、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首要措施
是( )
A.集中军权 B.集中行政权
C.集中财权 D.集中司法权BA3.“陈桥兵变”讲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的历史故事 ( )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
4.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 )
A.防止武将专政弊端
B.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
C.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
D.武将无能
5. 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 )
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B.开创进士科
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AAC6、宋朝形成“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局面,反映( )
A .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 .专制皇权达到顶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7、宋朝时普遍受到尊重的阶层是( )
A.士人 B.商人
C.农民 D.手工业者
8、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原因是( )
A.陈桥驿兵变 B.唐后期藩镇割据
C.唐末农民战争 D.五代的频繁更替BAB9、改变唐末以来“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现象的措施是( )
A.设立郡县 B.推恩削藩
C.整顿禁军 D.派驻通判
10、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包括( )
A.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B.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C.提高进士的地位
D.地方赋税收归中央
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