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灯笼》课件(幻灯片1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4*《灯笼》课件(幻灯片1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04 20:07:2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4 灯笼
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散文优美的意境。
2.体会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赏析文本写作特色。
3.热爱传统文化,品味传统文化中寄寓的爱国之情。
学习目标


争讼( ) 斡旋( )
静穆( ) 思慕( )
熙熙( )然 褪色( )
幽悄( ) 怅惘 ( )
字词积累
sònɡ

tuì



qiǎo
温和欢乐的样子
chànɡ wǎnɡ
1.“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赏析这句话。
将“飞蛾扑火”与小孩子对火的喜爱进行类比,强调了小孩子对火、亮喜欢之强烈。使内容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问题探究
2.作者叙写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避免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做铺垫。

3.“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赏析这句话。
运用比喻、拟人,将记忆比作一张网,网着的都是关于灯笼的回忆。一个“挤”字把灯笼的回忆写活了,生动表现出了这些回忆之多,好像马上就要溢出来一样。
4.“雪夜入……马前卒”。分析这两句话。
采用用典的修辞手法,借李愬、蒙恬等昔日大将以智慧和勇气抗击敌寇,保家卫国,其英雄事迹与日月同辉,激励着后人,作者也愿做“灯笼下的马前卒”,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


5.结合文意,分析结尾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态度?
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他们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能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


6.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
①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②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
③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
④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
⑤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
1.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没有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念与怀恋,但却通过写母亲留着的消夜食品、为自己特别预备的小纱灯、母亲的全白了的头发等细节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念与怀恋。
语言风格
2.家来睡,不是还将一挂小灯悬在床头么?梦都随了蜡火开花。
没有直接写作者自己对童年灯会的爱恋与喜爱,而是通过写将小灯悬在床头这样一个表现孩童天真烂漫的细节传递出细腻的情思。
本文语言多在平淡自然的叙述中展开,不急于抒情、议论,抒情含蓄。
语言风格:平淡、质朴、简洁、含蓄、
自然、雅致、乡土

板书设计
小孩子爱火、光的天性
挑灯迎祖父回家,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掌故
母亲接过纱灯,递给消夜食品
村口红灯高照,慰藉孤行客
进士弟官衔灯高照朱红门,感悟历史沧桑
灯纱上描红,承载传统文化
联相爱国名将,做灯笼下马前卒
燎原的火把
抒发爱国情怀
首尾呼应
寄寓淳朴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