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回延安》课件(幻灯片2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回延安》课件(幻灯片24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04 20:0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贺敬之
回 延 安
现当代诗人、剧作家。1945年和丁毅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
贺敬之
写作背景:
“1956年,我跟随当时团中央的一位领导回延安,参加西北五省青年工人造林大会。这时我已经离开延安11年了,回去以后感觉很不一样。我本打算写几篇报告文学和一点新闻报道,青年大会要举行一个联欢晚会,说要我出个节目,我说我用信天游的方式写几句诗,抒发一下感情。夜里我就一边唱,一边写,写了一夜,……当时我是在窑洞里面走着唱着,还流着眼泪。 ”
信天游,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它的曲调纯朴、高亢、悠长。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注意运用比兴手法(比,就是比喻;兴,先写其他事物引起要写的事物。比和兴一般融合在一起,在诗节的首句),贴切、自然,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联想丰富,感情深切。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
liǎo
柳林铺( )
白羊肚( )手巾
东山的糜( )子
米酒油馍( )


méi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形象和思想感情
思考:
1.诗歌主要表现了哪些内容?

2.主要流露出什么感情?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无法控制
内心的激动
对延安的眷恋
夙愿已偿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拟人
欢迎场面的热烈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比兴手法
养育之恩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火热的战斗和学习的生活
党的培育之恩
对母亲延安的怀念和感激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上坐。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
——可真见亲人……”
亲人见了亲人面, 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选择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事物,渲染气氛
亲人欢聚的热烈场面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欢聚一堂,共叙新旧岁月
比喻、夸张
滔滔不绝、说话的热烈
杨家岭革命旧址
杨家岭的红旗啊
高高的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从延安向全国扩展的大好的革命形势
枣园毛泽东旧居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回顾延安历史,延安人民前赴后继,似滚滚延河水不断向前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夸张的手法,再次抒发了对延安母亲的眷念之情
思路结构
(1)回延安——激动兴奋喜悦

(2)忆延安——怀念感激

(3)会亲人——欢聚的喜悦

(4)逛新城——欢欣喜悦

(5)赞延安——赞美
诗人是如何充分表达出来这种深情的?
1.运用拟人、排比、夸张、复叠等多种手法;
2.语言凝练有味,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3.使用不少有地方特色的词语,描摹了当地的生活细节和场景。
品诗欣赏,体悟诗歌表达特点
要求:
既要写出语言的表达特点,又要点出其思想情感。

【示例】: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直接抒情


诗人除了直接抒情,还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场景等来间接抒发情感。试着找出相关诗句,细心揣摩其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1.动作描写:诗歌第一部分中选用一连串动词:“抓”“贴”“搂”“扑”,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以及与亲人重逢时的喜悦。表达出了诗人与延安关系的亲密无间和诗人珍爱延安土地的强烈感情。。
2.场景描写:“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描写出老人前来团聚时亲切、热烈的场面。
3.语言描写:“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前一句写老爷爷进门喘气的动作、神态描写,后一句写出老爷爷讲的话。“气喘得紧”,表现出老人急于和诗人见面,匆匆赶来,心情激动;“梦见鸡毛信”“可真见亲人”,表现出老人为见到当年共同战斗过的诗人而满心欢喜和亲切喜悦的感情。
1.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运用夸张和比喻,把延安比作母亲,千万次呼喊的夸张,可见思念之深,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延安的热爱之情。
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唱”“笑”“把手招”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杜甫川和柳林铺好似亲人,迎接诗人时又唱又笑,红旗也如亲人一样招手欢迎,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回到延安的兴奋喜悦之情。
3.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就算是有那么多条腿那么多只眼,也无法走尽和看完变化巨大的延安,表达了诗人看到建设越来越美好的延安时欢欣喜悦的心情。
4.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运用比喻和拟人,延安建设得越来越好,就像是母亲换了漂亮的新衣,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欢欣喜悦之情。
复叠几乎是所有民间口头文学都会使用的修辞手法,可分为复辞和叠字两类。
复辞是指相同的字或词隔离,或紧相连而意思不相同。例如:要穿蓝来一身蓝身,蓝围裙蓝裤裤水漂船。
叠字是指同一字或词紧相连接而意义也相同。例如: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表达效果:运用复叠调整句式节奏,协调语调韵律,产生音乐美;借助声音的重复进行内容的重复,加深情感的表达。
2.语言凝练有味,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登时”“莫要”“几回回”
3.诗中使用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词语,描摹了当地的生活细节和场景。
枣园、窑洞、宝塔山
陕北方言
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谐统一
带有延安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