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单元测试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汉字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它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的社会作用, 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书法。请回答1~8题。
1、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
A、由大到小 B、由繁到简 C、由象形到会意 D、由图画到符号
2、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的措施
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B、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
C、导致秦朝实行焚书坑儒 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原因
3、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技巧创新的条件包括①汉末社会危机引起士人的深刻反省②士人群体的形成③书法是士人表达自我的理想形式④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其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苏轼
5、“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
6、观察右侧唐朝书法家颜真卿的《多宝塔碑》,他的书法体现了
A、运笔严谨、气魄雄伟,表现出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
B、风流潇洒,反映了士大夫阶级的清闲雅逸,流露出一种娴静地美
C、纵横跌宕、沉着痛快的书风,表达文人墨客不满现实的个性书法
D、社会停滞不前,江河日下,反映在书法上则是平庸无奇
7、下列关于书法艺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A、秦小篆和汉隶大多还是实用性文字 B、汉字发展为艺术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C、汉隶古朴凝重、魏碑挺拔有力、草书飞舞飘逸、楷书从容工稳
D、宋明书法注重法度而忽略个性
8、对中国古代印章艺术发展表述不准确的是
A、清代印章艺术的成就远超历代,各派纷起,风格多样
B、明代中叶,思想活跃、文化自由,篆刻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C、有了文字,就形成了印章艺术
D、其创制以汉字为前提,与书法并为姊妹艺术
中国的绘画艺术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审美情趣,成为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无价之宝。请回答9~18题
9、汉代帛画中充满了珍禽异兽、神仙魔怪,体现出浪漫、神秘的特色,与这一绘画特色相适应的时代思想特色是
A、黄老之学盛行 B、荀子的唯物思想盛行 C、理学盛行 D、佛教传入
10、晋时期,著名画家顾恺之的绘画理论是
A、注重人物画 B、以形写神 C、注重光线色彩的变化 D、墨线造型
11、对于《送子天王图》其中错误的评论是:
A、该作品展现了雍容华贵的胜唐气象
B、该作品的作者被称为“画圣”,其作品有“画中有诗”之誉
C、该作品反映唐代政治统一,经济繁荣的状况,属民间风情画
D、该作品反映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12、下列不属于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的是
A、《女史箴图》 B、《五子夺莲》 C、《清明上河图》 D、《山水十二景》
13、宋元明清时期的绘画很大的一个特点是受社会环境和政治的影响,下列叙述不能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A北宋画风阳刚豪放,体现了国家统一后的开阔心态
B南宋偏安,文人山水画描绘对象以江南风光为主,构图不追求对称
C元代的山水画体现了南方士人在国家统一后的舒畅淋漓的心态
D明代朱耷的笔下的鱼是“瞪眼鱼”,鸟是“伤心鸟”,表现明亡之后的悲情愤世
14、宋代山水画发展为独立的画种,主要原因是
A宋代山水如诗如画 B统治者更欣赏山水画
C文人们注重内心的修养 D人物、宗教画难以发展
15、下列绘画作品中,最能体现文人画风貌的是
A B C D
16、有人看了一件文艺作品,“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这件作品是
A、《女史箴图》 B、《天王送子图》 C、《山径春行图》 D、《清明上河图》
17、两宋时期风俗画出现并且日益增多,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画家要摆脱隋唐的画风 B、受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的影响
C、宋徽宗大力倡导的结果 D、商业和城市发展导致市民阶层扩大
18、明清时期,年画,壁画,布贴画,剪纸画较流行,这说明
A、社会需要小说,剧本读来更有趣
B、小说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读物
C、百姓把自己喜闻乐见的东西用绘画形式表现,从而使画极具生活实用性
D、刻画坊用木刻版画作为文学读物的插图
中国历代文人用各自独特的文学形式表达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这些作品也是不同时代特征的反映。请回答19~29题
19、“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出自诗经的
A、风 B、雅 C、颂 D、赋
20、充满浪漫色彩的《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这首诗
①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②是屈原创造的楚辞体诗歌的代表作③ 大量采用了象征和比喻手法 ④ 表达了诗人对祖国人民的热爱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诗经是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
B、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C、赋是在战国后期出现的一种文采华丽的带韵散文
D、元朝时,汉族文人经常用散曲来抒发愁闷情怀
22、郭沫若题写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称颂的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商隐
23、中唐时期的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他所强调的是
A、文章必须记载历史 B、文学艺术必须真实
C、诗歌要反映民生疾苦 D、希望得到皇帝赏识
2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这首词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①表达了作者渴望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②作品属于豪放派 ③渴望恢复中原,结束分裂的局面 ④主张抗金,带有忠君色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5、宋代城市经济高度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在文艺上的主要反映有
①文人山水画 ②风俗画 ③宋词 ④话本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6、下列关于元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元散曲又称“长短句” B、元时,汉族文人常用散曲来抒发愁闷情怀
C、元散曲局限于宫廷范围 D、元曲没有格律曲牌限制
27、“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领刺虐人木三分”是对哪部古典小说的高度评价
A、《水浒传》 B、《西游记》 C、《聊斋志异》 D、《儒林外史》
28、明清小说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经济繁荣和商业的发展 B、市民阶层的出现
C、文化发展呈现多样性 D、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
29、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宗教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平民化
中国古代戏曲以优美动人的剧情、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们所喜闻乐见。请回答30~35题
30、原始时代,人们举行“傩”的主要目的是
A、祈求神灵保佑 B、祭祀先祖 C、出征仪式 D、庆祝丰收
31、专门娱乐场所——瓦舍出现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32、中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标志是
A、傩戏的出现 B、南戏的出现 C、元杂剧的兴起 D、清京剧的兴起
33、关于元杂剧,元人胡祗说:“上则朝廷君臣政治之得失,下则闾里市井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厚薄,以至医药卜筮释道商贾之人情物性,殊方异域风俗语言之不同,无一物不得其情,不穷其态。”这是说杂剧
A、产生的背景复杂 B、反映的内容丰富
C、演出的情态逼真 D、刻画的人物生动
34、京剧成为流行全国的最大剧种是在
A、清朝时期 B、明朝时期 C、明朝中后期 D、元朝末年
35、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的主色是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你认为“红脸”表示
A、凶猛残暴 B、奸诈狡猾 C、忠勇正义 D、 刚直果敢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其中第36题14分,第37题16分,共30分)
36、(14分)阅读下列关于宋词的材料
材料一: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起源于民间,句子长短不一,适于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材料二:宋代城市生活丰富,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更有一些词人直接为歌女写词,在歌楼榭中传唱。
材料三:生活于两宋之交的女词人李清照,词风委婉含蓄,清新淡雅,……南宋词人辛弃疾词风慷慨激昂,豪迈悲凉,充满忧国忧民的爱国豪情。
请回答:
(1)除材料中所述外,著名词人还有谁? (任两人)
(2)宋词主要分为哪两大派别?试比较两派的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词繁荣的原因。
37、(16分)要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要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处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这一点已经由经验证实,只要翻一下艺术史上各个重要的时代,就可以看到某种艺术是和某些时代精神与风俗情况同时出现、同时消灭的。 ——法国丹纳《艺术哲学》
请回答:
这段材料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你认为丹纳的主张是否正确?请结合唐宋书法艺术发展的特点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1~5 BADAB 6~10 ADCAB 11~15 BDCCD 16~20 DDCAA 21~25 CBBDB
26~30 BCADA 31~35 BCBAC
36、(1)苏轼、柳永、岳飞。(2分)
(2)豪放派和婉约派。(2分)主要不同是:前者风格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后者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4分)
(3)两宋城市工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市民阶层的扩大及其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有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两宋社会矛盾的尖锐,文学家更能用词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6分)
37、主张:艺术是时代精神和风俗习惯的产物。(4分)
正确。(2分)隋唐统一,经济繁荣,思想开放,书法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峰。既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宋朝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四大家,讲究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10分)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