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小石潭记
知 识 积 累
字音字形
坻(chí) 篁竹(huáng) 佩环(pèi) 清洌(liè) 嵁(kān) 翠蔓(màn)
佁然(yǐ) 俶尔(chù) 寂寥(liáo) 悄怆(chuàng) 幽邃(suì) 翕忽(xī)
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名词作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 名词作状语,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 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彻 名词作状语,向下
(5)俶尔远逝 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 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7)斗折蛇行 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 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 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10)如鸣珮环 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11)心乐之 意动用法以…为乐
(12)近岸 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13)隶而从者 名词作动词,跟着
一词多义
(1)乐
心乐之(以……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似与游者相乐(逗乐)
(2)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不可久居(能)
(3)清
水尤清冽(清澈)
以其境过清(感到凄凉)
(4)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
隶而从者(跟从)
(5)以
以其境过清(因为)
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不译,连接两个动词的词)
全石以为底(用来)
(6)而
记之而去(不译,连接两个动词的词)
隶而从者(不译,表并列关系)
潭西南而望(不译,作停顿词)
(7)差
参差披拂(长短不一)
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
(8)见
下见小潭(发现)
明灭可见(看见)
(9)游
皆若空游无所依(游动)
同游者(游览)
古今异义
(1)乃记之而去
古义:离开。 今义:往。
(2)崔氏二小生
古义:青年,后生。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3)闻水声
古义:听到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不可久居
古义:停留。 今义:住。
(5)潭中鱼可百许头
古义大约。 今义:副词。
重要词语
(1)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2)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佩环:玉佩、玉环,都是系在腰上的玉制装饰品。
(3)清洌:清澈。
(4)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为:成为;作为。
(5)近岸:靠近岸的地方。
(6)卷石底以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7)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屿,岛屿。嵁,不平的岩石。
(8)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翠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动曳连,参差不齐,随风飄荡。
(9)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上下,表示数目不确定,左右。
(10)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好像水都没有)。
(11)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阳光直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布:映现。彻:穿过,透过。
(12)佁然不动:(鱼影)呆采地一动不动。怡然,愣住的样子。
(13)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
(14)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内容主旨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政治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
重点难点
1本文的比喻修辞有何传神之处?
本文中比喻的精巧足可见作者的匠心独运。描摹溪岸的曲折,用“斗折”,描摹溪流的蜿蜒,用“蛇行”,两者取喻实际为人们所熟悉,用词也朴素然而又何等精当,何等生动自然!那银蛇般游走着的溪水,似乎把静止的“斗折”的岸势也带动起来,随着“游者”的眺望,活生生地向远方延伸,“不可知其源”。而那蛇行的溪流有的地方水光闪闪,是“明”,有的地方为石岸所蔽,看不见,是“暗”,这种精巧的描摹更是在清新的画面上增添了令人神往的色彩。此外,用“犬牙差互”摹状岸势的参差不齐,用“如鸣珮环”模拟清脆悦耳的水声,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根据作者的具体感受来取喻。正由于作者运用这些精当贴切的比喻,极尽描绘形容之能事,写出来的文章才会自然清新,美不胜收。
2.本文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色?
作者描画景物,语言精练优美。例如写溪流的曲折蜿蜒,用“斗折蛇行”来作比,这四个字包含两个比喻,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是静的,溪水像蛇那样游动,是动的,既写了静态又写了动态。又如“明灭可见”,精确地写出了从潭上望小溪的景象,由于溪流曲折,一段看得见,是亮的,一段看不见,是暗的,所以忽明忽暗,写得巧妙而贴切。还有,这篇文章比较多地用了四字句,连用这样的句子,读起来显得简练,爽朗,整齐,和谐,富于音乐美。
3.本文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这篇文章有不少地方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如写最初发现小石潭时,说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写游鱼的活泼,说“似与游者相乐”,写坐潭上时候的感受,说“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样写,景物染上人们的感彩,文章所创造的境界就更为鲜明切实。本文写小石潭的自然景色,与作者当时前后变化的两种心情契合地交融在一起,这又说明作者善于融情于景。前一篇写小丘,作者在叙事写景之外,加上几句议论抒发感情;本篇则不用议论,全靠作者把感情倾注于笔端,深深地糅合进景物描写中去。比如本篇前两段的景物描写,景致开朗明净,与作者当时的喜悦心情完全和谐一致;第4段的景物写得幽深凄清,也与作者贬官后那种孤寂、凄怆、抑郁的心情完全和谐一致。从写作上看,如果笔底没有感情,便写不出神似的景致来,所以作者的手笔确实卓绝非凡。但孤寂、凄怆、抑郁的心情毕竟带有浓重的伤感色彩。正由于此,连作者自己也觉得“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而要离开了。
中 考 对 接
一、积累运用
1.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精美,语言优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2.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表现作者发现小石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表现小石潭的全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表现游鱼和潭水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表现作者描写潭上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四面/竹树环合 B.全石/以为底 C.以其境/过清 D.潭中鱼可/百许头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B.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D.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5.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1)点面结合。如写石:“_________________”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2)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___________________是近。
(3)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动。
(4)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____________________,实为写___________________,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
二、阅读提升
(一)(2018·广西)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伐竹取道 策之不以其道 B.全石以为底 一食或尽粟一石
C.日光下澈 主人日再食 D.不可知其源 林尽水源
7.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以调素琴 B.似与游者相乐 至于负者歌于途
C.潭西南而望 思而不学则殆 D.乃记之而去 乃不知有汉
8.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讲述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由小丘西行到看见篁竹、听闻水声,寻得小石潭,移动变化中景致不同,极具动态画面感。
B.第②段特写游鱼的形神姿态,动静之间,游鱼形象丰满灵动,体现游鱼怡然自得的同时,也侧面凸显潭水的空明澄澈,二者各尽其妙。
C.第④段描述作者在小石潭停留的感受,突出一个“清”字,环境之清深入心神,作者顿感悠闲宁静,直接反映他纵情山水的精神追求。
D.作者写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把自身遭遇、个人心境融入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悲凉之情。
(二)(2018·梧州)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卫南之战
泽①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②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③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金入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
(选自《宋史》)
【注释】①泽:宗泽,南宋将领。②云:报告。③生兵:新兵。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今日进退等死
(2)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
10.用“/”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士 卒 知 必 死 无 不 一 当 百 斩 首 数 千 级 金 人 大 败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宗泽在卫南之战中取胜的原因。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
2.(1)隔算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D 点拨:潭中鱼/可百许头
4.B 点拨:A.凄: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心神凄凉;C.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D.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5.(1)全石以为底 (2)下见小潭 (3)俶尔远逝 (4)鱼水
6.D 7.B 8.C
9.等:同样 计:考虑
10.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
11.善于鼓舞士气,又能审时度势灵活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