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生命 生命 优质教案(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17生命 生命 优质教案(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04 21:1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生命 生命
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教案一
1、有关作者杏林子有关资料,冰心奶奶珍爱生命资料。
2、杏林子照片等。
3、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简介作者:
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在12岁时,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但是身残而志不废的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自学,成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杏林子的散文《生命 生命》,去感受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她珍视生命、坚强勇敢的精神。板书课题齐读 质疑:题目中“生命”一词,为什么连续用两次?去掉一个行不行?为什么?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主学习:
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想读几遍就读几遍,达到目标为止。
2、小组合作学习,比一比谁认识的生字又快又多,请优胜者介绍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轮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全班交流:
请一个小组向全班同学介绍识字方法,找出易错的字。
形近字辨析的方法,如:
扰──拢 屈──倔 诊──珍 塌──踏 限──狠等。
4、再请一个小组朗读课文,其他小组评议。
5、交流讨论:
作者从哪些事例中引出了对生命的思考?(飞蛾求生、瓜籽抗争、倾听心跳)
6、这几件事给你什么感受?范读: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7、听读之后,学生自由朗读,讨论交流。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命 生命》,我们已经知道课文用“飞蛾求生、瓜籽抗争、倾听心跳”这三个小故事向我们讲述了生命的存在。谁能够根据自己对生命的理解读一读课题?
2、同学们,要把这两个“生命”读到自己的心里去,咱们还得再次回味这三个小故事。想一想哪个故事使你感触最深?
二、研读与赏析
飞蛾求生:
1、哪一个句子让你感到特别震惊?请你划出来。
出示: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2、如果你就是那只握在别人手心的飞蛾,你会怎么想?请你读这句话──
出示:我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
如果你就是那只握在别人手心的飞蛾,你会怎么做?再读这句话。
3、伸出手来,有一只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的飞蛾正握在我们手中,你感觉到了什么?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再次出示: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4、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只飞蛾的寿命有多长吗?平均寿命只有9天,只有9天啊!可它却为了这短暂的9天,在你的手中挣扎了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小小的飞蛾为什么要如此挣扎呢?(活下去)是呀!无论怎样危险,无论能否逃生,它都没有放弃求生的努力。飞蛾求生的欲望是多么强烈!(板书:欲望)这就是──生命 生命。
瓜籽抗争:
1、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第二个小故事。
哪一个句子让你感到特别震惊?也请你划出来。
出示: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呀!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这句话为什么让你觉得特别震惊?
2、小小的种子与坚硬的外壳抗争,会遇到怎样的困难?
3、现在你就是那一颗生长在种子,你已经有了自己鲜活的生命,可上天对你真的不公啊!因为你是一颗生长在砖缝中的种子呀!此时,你想说些什么?
4、多么顽强勇敢的香瓜子啊!(板书:顽强)即使只是一粒香瓜子,即使没有阳光,即使没有泥土,即使只能活几天,它也要顽强勇敢地活着,让这几天焕发光彩。这就是──(生读课题)生命 生命。
倾听心跳:
1、小小的生灵为了自己的生命做出了多么艰辛的努力啊!更何况我们人类。请大家读读第三个故事。
哪一个句子让你感到震撼?再请你划出来。
出示: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2、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一下自己的心跳!(播放心跳的声音,教师旁白:现在,感受着你心脏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你想说些什么?)
出示: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3、你想带着怎样的心情把这句话告诉大家?(高兴、自豪、激动……)
请大家带着高兴、自豪、激动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4、是呀,这样的生命是属于你自己的,一切全由自己决定。你必须对自己负责。
(板书:负责)
让我们带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再一次呼唤──生命 生命
生命价值:
1、同学们,杏林子深深地体验了这三个习以为常的小故事,对生命有了这样的感想:
出示: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一起读。
2、(出示照片)她就是课文的作者杏林子,让我们来听一听她对生命的阐述:
“在别人看来,我是个很不幸的人,不能像常人那样生活走动,很多时光是坐在轮椅上度过的,肉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我却活得十分富有。”
“不论你处在怎样一个多变的世界,经历怎样的人生,生命中还是有一些极其可贵的珍宝,需要我们终身护守、珍惜,不容它轻易失去。”
“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
……
3、听了杏林子的心声,你有什么要说的?对于杏林子来讲生命仅仅是活着吗?还有
什么?
如此患难身世,如此惊人毅力,如此杰出经历,如此奉献爱心,我们再读她对生命的理解感悟和实际行动,言行一致,言有心生,怎叫人不深受感动和启迪!
杏林子的文学作品激励了一批又一批人,她告诉我们要珍爱生命,珍惜时间,要使自己的生命光彩有力!(板书:珍爱生命 珍惜时间)
4、课文读完了,现在能告诉我课题“生命”一词为什么连续用两次了吗?你们对生命又有怎样的思考呢?
把你想说的写在课本上。交流。这些精彩的句子,让我们感悟到了生命的可贵,可以成为你的座右铭,激励自己努力生活,努力进取!
5、文章可以结束,但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
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为了生命的美丽,让我们再次呼唤──生命 生命。
飞蛾 求生欲望 珍爱生命
瓜籽 抗争顽强 珍惜时间
倾听心跳 负责
教案二
1、收集有关对待生命不同态度的名言、事例和作品。
2、制作生字生词卡片。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体验
1、教师导入:
“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台湾女作家林杏子对于生命的感悟。
2、今天,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她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生命 生命》
(板书课题)
3、要求生上台加上不同的标点,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
例:
生命 ?生命?
生命!生命!
生命,生命……
生命?生命……
……
4、师小结:
从刚才对题目的解读中,我们可以看出“生命”这个词语给人们带来的感受是不同的。那么生命是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属于自己的生命呢?今天就让我们走入新课,随着作者的引导去探寻一番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出示自学提示:
⑴轻声读文,勾出生字新词,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⑵用简洁的语言或小标题概括各段的内容。可旁批在书上。
⑶练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⑴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和理解:
注意纠正读音:扰(rǎo)珍(zhēn)
辨析字形: 扰──拢 屈──倔 诊──珍 塌──蹋 限──狠等。
小结识字方法,利用熟字加偏旁或去偏旁。
⑵抽生逐段读文,正音:
读一节,加一节小标题。(提示:加小标题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用书上的词语或句子,语言尽量简洁。)
⑶给2、3、4、自然段加上小标题:
第2自然段:捉飞蛾(飞蛾求生)
第3自然段:赞瓜秧(瓜苗生长)
第4自然段:听心跳(倾听心跳)
⑷抽生结合这三个小标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再度体验
1、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自己感悟最深的事例多读几遍,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
2、同桌交流感悟深的事例。
3、全班交流:
抽生读一读自己选择的段落,然后联系生活谈一谈自己的感悟。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飞蛾强烈的求生欲,读出瓜苗顽强的生命力,读出作者积极的人生观。
4、出示习题:
在作者眼中,生命就是______的飞蛾,就是________,就是___________。
在我眼中,生命就是______,就是______,就是______……
四、小结体验,布置作业
1、师小结:
在作者眼中,一切事物的生命都是值得尊重和珍爱的。在下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还将继续感悟生命的价值。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搜集有关珍惜生命的名言、事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2、生上台板书三个事例,要求用上简洁的小标题。
二、从最感兴趣处入手,重点突破
1、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笔勾出当飞蛾骚扰作者时,作者是怎么做的句子。并想一想,如果是你会怎么做?
⑵生汇报。
⑶作者为什么会忍不住放了它呢?用笔在文中勾出有关的句子。(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我忍不住放了它。)
⑷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出它有一种求生的欲望?出示句子:但它挣扎着,……那样鲜明!
⑸抽生读句子,生谈感受。体会到飞蛾求生欲望的强烈。
⑹那么哪些词语更能让我们感受到它强烈的求生欲望呢?(挣扎、极力、跃动)
⑺生通过朗读把这种欲望表达出来。生再读句子。注意重音、语速。
⑻把“跃动”换为“跳动”行吗?(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而跃动表示心情急切,更能表达求生的欲望。)
生再读句子,读出飞蛾心情的急切。
⑼读了句子,你还有什么话对飞蛾说吗?
引导学生说出飞蛾对生命的珍惜。
⑽小小的一只飞蛾懂得珍惜自己宝贵的生命。它的“挣扎”,是生命面临着严重威胁时的一种抗争。无论怎样危险,无论能否逃生,它都没有放弃求生的努力。挣扎着的飞蛾让“我”分明感到:凡是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都极其珍视自己的生命。小小的昆虫也竟然如此,更何况是人呢?
⑾让我们带着对飞蛾热爱生命的崇敬之情,齐读这一自然段。
2、学习第三自然段:
动物有这么强烈的求生欲望,极其珍惜、重视自己的生命,那么植物呢?
⑴请同学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植物有生命吗?从哪些语句看出?
(那小小的种子里……生命力啊!)
⑵它是怎样的一种生命力?
⑶那植物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的?(竟使……活了几天?)
⑷(出示句子)请同学们齐读这句,思考:种子的生命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⑸在有限的生命中,它生长在一个怎样的环境里?(没有……没有)
⑹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它又是怎样对待自己有限的生命的?(不屈向上、茁壮生长)这更能体现瓜子生命力顽强,它也珍惜生命。
⑺此时,你们就是这一棵棵小小的嫩瓜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生齐读句子。
⑻是啊,种子的生命是有限的,它在有限的生命里,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还能不屈向上,茁壮成长。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⑼拓展:
如果你们也生存在一种恶劣的环境下,你会怎么做?
⑽是啊,一粒种子尚能如此,当我们面对困难和挫折就更应该坚强、乐观、积极向上。让我们再读这一节,读出对种子的敬佩!
3、学习第四自然段:
动植物都懂得珍惜、重视自己的生命。而我们人类呢?
⑴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感悟自己生命的存在。
⑵生谈自己的感受。
⑶带着你的理解自读课文第4自然段。看看作者对待生命是怎样的态度,用笔勾出有关的句子。
⑷生汇报,出示句子:
我可以……也可以……
⑸“可以好好使用”是一种什么态度?“白白糟蹋”又是一种什么态度?理解“糟蹋”
⑹联系实际生活谈谈,怎样的生活态度或方式才算是好好使用?那白白糟蹋呢?
⑺那你们觉得该怎样面对自己的生命?
⑻这种负责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而不负责的态度会受到他人的鄙视。让我们用这两种态度再读这一句。前半句读出负责的态度,后半句读出鄙视的态度。
4、学习第五自然段:
⑴人人都要对自己负责,人人都要珍惜生命,那我们应该怎样珍惜呢?自读第5自然段,勾出有关的句子。(出示句子:虽然生命短暂……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⑵齐读句子。
⑶一个人要怎样生活才能在有限的生命里体现出无限价值,让我们一起回忆:(炸碉堡的董存瑞,被火烧的邱少云,为人民服务的雷锋)他们虽人已死,可他们的精神品质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这就是在有限的生命里体现了无限的价值。让我们带着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再读这句话。
⑷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一些这样的人。(出示图片)他们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地工作、学习,这也是在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⑸而今天我们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怎样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呢?生结合实际谈体会。
⑹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更值得我们学习。齐读句子:于是,我下定决心……
理解“白白流失”
⑺怎样才使自己活得光彩有力?生谈理解。
⑻让我们牢记自己许下的诺言,齐读这一段。
⑼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则有关生命的名言吧!(出示名言)
⑽你能用一 句话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吗?请写下来!
⑾生先同桌交流,在全班汇报。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次去感悟生命
总结:
人就是要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卢梭说过:“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你怎样理解生命,你就会有一个怎样的人生。课余时间,同学们可以读一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你会对生命更有新的感悟。愿同学们好好学习,为自己创造一个美丽而精彩的人生!
19 生命 生命
放飞蛾
赞瓜苗 珍惜生命
听心跳
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生命生命》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独特感悟,是一篇对生命的颂歌。作者通过生活中普通的飞蛾、瓜苗、心跳三件事物的细致刻画,以小见大,引领读者从三个事例中去感悟生命,从字里行间去探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同时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希望每个人都珍惜生命,坚强勇敢,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更加光彩。
这篇课文对四年级的学生有点难,不是难在把课文读正确、通顺上,而是理解重点句子。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较多,而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积累又相对较少。如何让学生从文中普通的事物中感悟生命的含义,体会杏林子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对命运不幸的不屈。如何让这两个“生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田,这才是真正的难点。
为了突破这三个难点,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
一、创设情境,用经验催生感情。
“生命”对11岁的孩子来说是个沉重的话题,为了让孩子们能真正体验这个沉重的话题,在第一个事例中,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帮助孩子走进生命的内涵。
情境一:假如你是那只被握在手中的飞蛾,你会怎么想?
情境二:伸出手,合上,现在你的手中就握住了那只飞蛾,你有什么感觉?
这个时候,学生就成了那只危在旦夕的飞蛾,成了那个握住飞蛾,掌握飞蛾命运的人,同飞蛾一起思考,一起挣扎,一起极力鼓动双翅。再加上老师的动情讲述,了解了飞蛾平均只有9天的生命,从而产生心灵的震撼,飞蛾为了这9天的生命,为了能活着,如此奋力拼搏,求生的欲望是多么强烈啊!
二、以体验感悟为主要教学策略
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一道感受生命的珍贵,领悟生命的真谛。因为生命这个概念具有相当的抽象性,如果只是教师单纯地讲解,就会上成空洞、乏味的思品课,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并步步推进。初读,感知文章三个事例;寻读,找到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悟读,结合句子谈理解、谈感受;学习第二段时,引导学生从品味词句和设身处地(飞蛾被抓住了,它会怎么想)中领悟;学习第三段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切身体察中领悟;学习第四段时,从补充作者的相关资料中促进学生领悟。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学生对珍爱生命、让生命活得有意义和有价值就有了深刻感受。
三、注重学法指导,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教学中,我采用让学生作“圈点批注法、小组讨论交流、换词、分析重点句子”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和语言的训练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课堂上围绕“在作者杏林子心中,生命是什么,她对生命有着怎样的思考?”这样一个主问题引导学生展开阅读,去深入思考,学生通过感悟语言,想象画面、角色置换理解了一只弱小的飞蛾、一粒小小的香瓜子对生命的热爱。并通过诵读生命的格言,探究思考生活中像杏林子一样珍爱生命的人还有哪些?在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书写生命的感言,将读写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美丽,在学生有了深刻体验和感悟的基础上,有机地进行表达的训练。多方面、多层次、实实在在的语言训练,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也使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四、教学设计环环相扣
为了让学生真正领悟到生命的真谛,不只是单单停留在对文本的理解上,我在教学的设计上从三个事例入手,引导学生在对课文的理解上,又设计了有关生命的格言;发现身边像杏林子一样珍爱生命的人;引导学生在音乐中书写生命感言;将生命的真谛“生命有限,价值无限”送给身边的人,你想对他(她)说些什么?这些环节的设计将本课的内容一步步延伸,使文章的内容得到升华。
尽管本节课的效果不错,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表现为:
1、教师有些地方的启发不到位,导致学生“知而无言”,未能最大限度的激活学生的思维。
2、教师因局限于备课时的框架,为完成教学任务而硬把学生往既定的步骤上拉,使得某些问题探讨得不够深入。
3、对朗读的指导只停留在读出自己的感受,而没有进行细致的指导分析。
4、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到位,评价语言不够丰富。
5、个别问题不够明确,问题有点笼统,学生有点茫然,有些答非所问。
6、在书写生命感言时,当出现救援人员从废墟中救人的图片,学生说到“四川灾区”时,因为时间的关系教师没有及时的引导,错过了一次很好的教学生成机会。
其实上完这堂课,更多的思考:作为新课改一线的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课文,人文性更重了。而我们的语文课堂又该怎样合理地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呢?这也是我们今后要切实做好的一项工作。
教案三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她忍着极大的痛苦,高声呼喊着“生命生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去感受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她珍视生命、坚强勇敢的精神,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二、整体感悟
1.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思考:
a.题目中“生命”一词,为什么连续用两次?去掉一个行不行?为什么?
b.作者列举了哪三个事例,试用一句话概括每个事例的内容。
c.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分别侧重哪一方面?对人生的三点思考分别侧重哪一方面?
2.听读之后,学生自由朗读,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是一种修辞方法——反复。去掉一个不可以。因为连用表示强调,表达了对生命的强烈的呼唤,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去掉就没有这种表达作用了。
b.小飞蛾在险境中,生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下,极力挣扎着——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视的。
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从生命诞生这个角度说明,生命力之强大。
“我”静心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识,就会严肃地思考人生。
c.三点思考第一点思考: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第二点思考:回答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第三点思考:将目标、信念付诸于行动。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教师小结:正是由于为生命而奋斗,所以才勇敢地活了下去。12岁就患了类风湿关节炎的香港女作家杏林子,虽然病情恶化了,仍然忍着病痛,强烈地呼喊着:“生命、生命”。
三、再读全文,再度体验
1.全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教师出示练,学生完成。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研读与赏析
文章之所以如此地震撼我们,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看看三个事例分别抓住哪一个关键词,侧重哪一个方面,三点思考分别提出了哪三个要求?
学生讨论明确:飞蛾生之欲望生命意义
香瓜子生命力生命的价值
心跳生命珍视奋斗
讨论加点词的作用:
①“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跃动”改为“跳动”行不行?为什么?明确:不行。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跃动表达心情急切。用“跃动”更能表达“生之欲望”。
②“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竟然,为什么不能去掉?竟然表达了一种意想不到,表达出一种惊喜,若去掉就没有了这种表达效果。
③“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擎天撼地”本来形容力量巨大,这里指小瓜苗在没有生存条件下,竟然冒出了一截,充分表现了小瓜苗的生命力。“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肃然起敬”表达了对顽强的生命力的一种崇敬,在这里是不可随便调换的。
④“小瓜苗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又说“它仅仅活了几天”……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小瓜苗在没有生长的条件下,靠瓜籽本身的养分,确实能茁壮生长、昂然挺立,而瓜子的养分仅仅能供养它活几天。
⑤“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作者为什么要加“勇敢地”来修饰“活下去”?作者那种难以忍受的病痛,活着会比死了还要难受。张海迪也是如此,同样是生不如死。像她们这种情况,活着比死亡还更需要勇气,因此在“活下去”的前面加上“勇敢地”修饰成分。
三、体验与反思
朗读课文最后三段,说说你学习了此文的思考。结合你的生活,从你的周围举出一两个例子,谈谈你的认识。
四、作业
捉蝴蝶 珍惜生命
赞瓜秧
听心跳 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