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花的勇气 优质教案(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18花的勇气 优质教案(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04 21:1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8 花的勇气
《花的勇气》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节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作者在爱花—寻花—盼花—看花的过程中,被小小的花儿傲风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闪现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
带着泥土的气息,打开教材《花的勇气》,和作者、编者对话。这篇课文构思精巧别致,以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寓情于景,情理交融,耐人寻味。语言生动、优美、流畅,值得细细品味。和本单元其它课文、口语交际共同组成“热爱生命”专题,又是一个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启迪学生心智的好例子。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情,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情,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案一
我追求简约、高效、创新、和谐的课堂。本课安排一课时。根据新课程理念和农村孩子实际,预设如下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课始,创设情境,唤醒学生。我是这样导入新课:茁壮生长在砖缝中的小瓜苗,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顽强。当你看到花儿在阳光下绽开笑脸,在温室里展露娇媚时,也许你并不会太在意,然而当你面对千万朵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小花的时候,你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今天,我和大家共同学习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散文片段:《花的勇气》,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勇气”两字要写的有力!
板书:的勇气
释题:什么是勇气?(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
学生在激情的话语中走进文本。民主、自由、宽容、激励的气氛从一开始就浸满课堂,并贯穿教学始终。
1、引导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读了题目,你有问题要提出来吗?
2、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是呀,作者看到的究竟是怎么样的花啊,竟然拥有勇气?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第一步我们该做什么?(找写花的语句)第二步我们再做什么?(从写花的语句中尝试感悟花的勇气)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遇到描写小花的语句就动笔画出来。文中描写花儿的语句有两处:
(出示投影)——第二自然段
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边,好像一使劲儿,就会齐刷刷地冒出来……
1、齐读这段话,然后说说读懂了什么?在课本上做好批注。(花颜色美、可爱、多等特点)
2、揣摩作者描写小花的方法。(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师:你还划出了哪些语句?
( 出示投影 )——第七自然段
迎着吹在脸上的细密的、凉凉的雨点,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1、师:花儿多美呀!想看看吗?
(出示投影)——花的图片
教师配音读此段,师生交流理解。
教师小结:同学们,这个时候老师不但被花的勇气征服了,也被你们的精彩发言征服了, 谁愿意把感悟到的勇气放进这段话里面读一读?(指名读)
三、小组探究 体验情感
师:小花竟然有勇气!这是作者看到的小花。可是你们知道吗?作者历经了好几次情感变化,让我们再次到课文中去,去寻找作者的情感历程。
(走进作者不断变化的情感世界里去,与作者的变化之心直接对话,可以更深刻的理解文本。使文本的内在情趣和学生的理解相得益彰,充实其内心,沉淀其语感。)
(出示投影)
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 失望 ,
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的小草时,感到 ,
离开维也纳前没看到花,感到 ,
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 ,
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感到____________。
1、分小组合作学习:针对问题,浏览课文,认真倾听,大胆交流。
2、选小组代表展示所填内容。体会作者的失望——吃惊——遗憾——惊奇——震惊这一系列心理历程。
3、个性化展示朗读。
师:谁有勇气给大家读一段,请自信地举起你的小手。我们需要8位小勇士!注意:每个人读的内容不同,感情也就不一样,有信心读好吗?
师:同学们,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小花那种不向冷风冷雨低头的勇气,那种在艰苦的环境里奋力拼搏的精神。那么作者又感悟到了什么呢?请你找出描写作者感悟的语句。
(出示投影)——第八自然段
我惊奇地想: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呢?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1、根据标点符号提示的感情读此语段。(问号、感叹号、破折号)
2、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交流指导)
(1)联系课文第五段理解“冷风冷雨”这一恶劣的环境。
(2)抓住“偏偏”理解小花的勇敢;抓住“居然”理解作者的震惊;抓住“如此的气魄”理解花儿的勇气;抓住“怦然一震”理解作者的感悟至深。
3、总结本单元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
(出示投影)——理解句子的方法
(1)根据标点符号提示,读出感情,帮助理解。(2)联系上下文,完整理解。(3)抓住关键词语,深刻理解。
4、个性化朗读。
(这段话是作者的感悟所在,点睛之笔。读点睛之笔,方能悟其中之意。尝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才能激发出学生的语言积累,分析课文的能力才能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让学生在思考中陶冶心灵,在讨论中培育心灵,在倾听中丰盈心灵。)
四、回归全组,升华思想
这是本组的最后一篇课文,让学生结合本文和前面三篇课文,说一说对人生、对生命的再认识(完成小诗人续写),使本组教材连贯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深化学生感受,升华思想。
师:听你们读到这里,我的心情变得凝重起来,作者由花的勇气悟了到生命的意味,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板书:生命的意味
(出示投影)——我的小诗
勇气是冷雨中迎春花绽放的花朵
勇气是砖缝里小草探出的嫩芽
勇气是……
勇气是课堂上高举的小手
勇气是夜晚独自一个人在家
勇气是……
(来,谁接着老师的话说出诗一般的语言)
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不同,他们对生命的认识不同,语句表达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只要有勇气就会有希望。
傲然挺立
明亮夺目 ——花的勇气—— 生命的意味
神气十足
教案二
课前谈话:
孩子们,上课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文字一同分享:教师读题——听说过维也纳吗?有“音乐之都”的盛誉——这样一座浪漫的城市春天的景色会是怎样呢?我们透过这段文字去看一看:
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节选)
作者:冯骥才(宁波人)
五月的维也纳,到处花团锦簇,春意正浓。晚上睡觉前我故意不关严窗子,好闻到窗外大自然的气息,这样一整夜就像睡在大森林里。转天醒来时,屋内竟大亮,谁打开的窗子?正诧异着,忽见窗前一束艳红艳红的玫瑰。谁放在这里的?走过去一看,呀,我怔住了,原来夜间窗外新生的一枝缀满花朵的红玫瑰,趁我熟睡时,一点点将窗子顶开,伸进屋来!它沾满露水,喷溢花香,光彩照人;它怕吵醒我,竟然悄无声息地又如此辉煌地进来了!你说,世界上还有哪一个春天的画面更能如此震动人心?
孩子们,如果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五月的维也纳,你会选择—— 美、花团锦簇、生机勃勃 四月的维也纳又会留给我们怎样的印象呢?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
一、读题质疑
你第一次读到这个课题时会有什么想法?(花怎么会有勇气?花的勇气指什么呢?……)是呀,我也有这样的疑问,那就让我们带着疑问进入课文的学习吧。
二、读导语,明确要求。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首先我们应该关注什么?小小一段导语能帮助我们制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默读导语,你能在这段话中为自己找到几个学习要求,用先画出来并标上序号。学生发言——整理后呈现——齐读
学习要求:
1)说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他为什么从“失望”“遗憾”到“惊奇”“心头怦然一震”?
2)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1、学习要求明确了,学习就有了方向,咱们就先锁定第一个学习要求。齐读四个词,这四个词都表示——
2、默读课文,圈出表示心情的词,交流含词的语句。
3、联系这些句子,请你读读课文,思考作者的心情为什么会发生一连串的变化?并把思考的结果填写在作业纸上:
1)、作者初见草地感到失望是因为没有见到花,大片大片的草地只是绿色连着绿色
2)、即将离开维也纳感到遗憾是因为不能看到花冒出来时的壮观
3)、看到花的原野时感到惊奇是因为这些花冒着冷风冷雨拔地而起
4)、体会到小小花儿的气魄时,心头怦然一震是因为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勇气
4、顺着作者的情感线索理清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把这四句话串联起来就能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来说一说?顺着作者的情感变化,我们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清楚了。以后大家碰到类似的课文,也可以运用同样的方法来说清楚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锁定描写花的画面,初步感受花的勇气
1、牵引着作者情感发生一连串变化的是谁?小小的花真有那么大的魔力吗?请大家回到课文中找一找描写花的语句,并把它划出来。
1)学生交流
2)出示语段一:
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边,好像只要一使劲儿,就会齐刷刷地冒出来……
指名读
出示句子比较:
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纯洁;紫的、娇小、这么多;鲜亮、这么密、这么辽阔!
指出这句话哪里写得不好,让学生明白:同一类的,表达形式相同的应该归为一类。
2、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花的?(颜色、形态、总体感觉)读一读,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作者从不同角度写出了花的多,花的美,怪不得他说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引读:有……有……放眼望去……
感情朗读
3)语段二:
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如果说这幅画花儿还藏在青草下边,那这幅画呢?花儿冒出来了!
“冒出来了”做一个动作,速度快、有力的,体会草儿迫不及待地钻出来,充满生机。读第一句。
补充说话。联系前面一个语段,冒出来的有哪些花?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有、 、 、 ;有、 、 、 ……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像作者一样从颜色 、形态来说……咱们能把颜色说得更漂亮一些吗?嫩红的、淡黄的;《火烧云》表示颜色的词红彤彤的、金灿灿的、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在作者看来先前的草地绿得寂寞,绿得泛滥,那此时的草地你可以用什么样的词来形容?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鲜艳……是呀,看到的画面与先前截然不同这就叫——改天换地
小小的花儿能让整个草地改天换地,真是了不起!指名感情朗读。
五、移情体验,加深对“勇气”的感悟
1、小花呀,你傲然挺立,神气十足,你在向谁宣告?宣告什么?(虽然淋着我们,吹着我们,但是我们不会被你们折服……)(你们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面对冷风冷雨,你想向他们证明什么?)点题:这就是花儿的勇气!
2、花儿的勇气让我想到了许多生命的勇气,完成练习:
花儿的勇气让人联想到其他生命的勇气,请谈谈你的感受:
花儿的勇气——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小草的勇气——
我的勇气——
面对困难,不抛弃不放弃;做任何事情充满自信,从容不迫……
结语:听了你们的感言,我想说:孩子们,无论今后你遇到什么挫折,只要有勇气,就会有希望。就像一首歌词写的《阳光总在风雨后》
失望 遗憾 惊奇 怦然一震
《花的勇气》这篇课文选自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课文细致而又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学习本文,一是引导学生体会花儿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气魄,领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的感受、领悟,不断吸收和积累语言。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语的意思,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教学的难点是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
在教学中,我重点抓住作者看到的三个画面——没有花的绿地、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花的原野来解读感受文本,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我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探究时间,让他们画出文中描写作者心情的句子和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并在下面写出自己的感受。
我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给予他们真心的赞美。孩子们争先恐后,那精彩到位的回答让我出乎意料。教学时,我还不忘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句进行品读赏析,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感受本文语言之美,领会作者用词造句的精妙。
语文教学应以读为主,本课的教学我还特别注重朗读的指导,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失望——吃惊——遗憾——惊喜——震撼。在看到花的原野时,学生第一次朗读并不好,我就让学生看图片感受,那一声声惊叹之中,我已经知道,他们下一遍肯定会读得更好,果然如此。通过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最后点题,无须多费口舌,孩子已领会作者的感悟:小小花儿居然有如此气魄,在冷风冷雨中傲然挺立,这是花的勇气,是生命的勇气。
课文的最后,我让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如梅花、苍松、竹子、小草等,谈谈它们身上所具有的勇气,听着那富有诗意的语言,感受着学生飞扬的心神、激情的朗读,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也更深入了。
这堂课虽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完美,可是在每个孩子心目中确实印象最深的一节课,因为,在他们心中不再是靠别人支配,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这堂课,我深深领悟一句话,那就是“讲课是一种折磨,也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