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课件(27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课件(27张ppt+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04 21:24:18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北宋与辽在澶州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故史称“澶渊之盟” 北宋与西夏议和,宋朝每年赐给西夏银5万两。 另外,每年还在各种节日赐给西夏银22000两,绢23000匹,茶1万斤第6课 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北宋的建立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今河南封丘)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定都开封,史称北宋宋太祖赵匡胤1.北宋的建立 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宋太祖和后继者按照先南后北的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北


图宋太祖:
然为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今终夕未尝安枕而卧也,居此位谁不欲为之? ——司马光 《涑水记闻》
想一想收军权杯酒释兵权枢密院(文官)调动部队殿前司
侍卫马军司
侍卫步军司三


练战时皇帝临时委任将领}思考:为什么宋太祖要这么做?宋太祖担心大将拥有兵权会危及他的统治皇帝 三司
(财政) 中书省门下省(行政)枢密院
(军权)若干副职↓中央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背景: 宋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兵戈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赵普曰:“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稍夺其权 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2、北宋的巩固——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杯酒释兵权组建由皇帝直接控制的禁军派文官到各地做知州
置通判辅助知、州达到分权派转运使到各地管理财政措施:收军权、收政权、收财权评价:弊官僚机构膨胀,官俸开支过大财政开支激增巩固中央集权农民负担加重,矛盾尖锐利-军队数量激增,军费开支庞大
军队战斗力不强重文轻武的政策重文轻武的政策1、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地位高2、文官升迁迅速
3、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每年360人,武举每年5人;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重文轻武的影响 安朝定祸只需长枪大刀,至于毛锥子(毛笔指文人)岂足用哉? ----五代十国时将领语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习题1.“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 )
A.刘备 B.苻坚 C.李世民 D.赵匡胤D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 )
A.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B. 将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
C. 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D. 在地方上设节度使,掌握经济和军事大权D3.唐朝时期,大将李靖、侯君集等,遇有战事,就统兵出征,军事行动结束,就回朝任宰相、尚书等高级文职。两宋时期,在掌管军政事务的官员中具文官资历的人数占91%。这反映了宋代的治国方略是( )
A.强干弱枝 B.分散军权
C.重文轻武 D.守内虚外 C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德三年(965年)三月,总一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设官。”
材料二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民兵、钱谷、户口、赋税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P27)
问答:
1、材料一中“朝廷遣官立转运使”目的?
2、材料二中通判的职权和作用是什么
3、松在控制地方上还采取哪些举措?
地方财政归中央职权:辅助知州
作用:分知州权力派文官任州县长官,知州三年一轮,频繁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