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重高专训8 简单机械、功和能综合
简单机械、功和能通常综合考查,能的转化是重点和难点,利用能的转化进行解释说理是一大难点,综合性较强。
专题一 简单机械
1.(2018·辽宁大连)在首艘国产航空母舰的建造过程中,需要使用大型起重机“龙门吊”。它主要由主梁和支架构成,可以提升和平移重物,其示意图如图所示。在重物由主梁右端缓慢移到左端的过程中,右支架对主梁的支持力F与重物移动距离s的关系图像是(B)
(第1题)
A. B. C. D.
【解析】 在重物由主梁右端缓慢移到左端的过程中,以左侧的支柱为支点,右支架对主梁的支持力F为动力,重物对杠杆的拉力为阻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G,动力臂为整个主梁的长度,设为L,阻力臂为L-s,根据的平衡条件FL=G(L-s)得,拉力F=G-,由关系式知:右支架对主梁的支持力F与重物移动距离s成一次函数关系,且拉力随s的增大而减小,故B符合题意。
2.如图所示,用简单机械使重力都为150 N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不计摩擦、机械自重及绳重,已知OB=2OA。
(第2题)
(1)F1、F2、F3从大到小的顺序为F2>F1>F3。
(2)图乙中F2的大小为300 N。
(3)利用图丙的机械,把此物体匀速提高2 m,用时10 s,求拉力F3的功率为30 W。
【解析】 (1)由题知,不计摩擦、机械自重及绳重,图甲中OB=2OA,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所以F1=G=×150 N=75 N;图乙中OB=2OA,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所以F2=2G=2×150 N=300 N;图丙中,n=3,F3=G=×150 N=50 N。由以上分析可知,三者的大小关系为F2>F1>F3。(3)由图知,n=3,则s=3h=3×2 m=6 m,拉力做功W3=F3s=50 N×6 m=300 J,拉力做功的功率P3===30 W。
3.(2018·江苏扬州)某制作小组所设计的电饭锅,其结构如图所示,控制系统中的感温磁体与受热面固定在一起,当温度低于103 ℃时,感温磁体具有磁性。煮饭时用手向下按动开关,通过轻质传动杆AOB使永久磁体和感温磁体吸合,触点闭合,电路接通,发热板开始发热。当温度达到103 ℃时,感温磁体失去磁性,永久磁体受重力及弹簧的弹力作用而落下,通过传动杆使触点分开,发热板停止发热。
(第3题)
(1)画出使触点分开时B点受到的力和力臂。
(2)若用4 N的力按下开关,B端受到的阻力为1 N,则动力臂和阻力臂之比为1∶4,如果手按下的距离为0.5 cm,则永久磁体和感温磁体之间的距离至少是2 cm。
(3)用电饭锅烧水(在标准气压下),水沸腾时不能(填“能”或“不能”)自动断电。
【解析】 (1)由题知,永久磁体受重力及弹簧的弹力作用而落下,则使触点分开时B点受到的力是竖直向下的,由此画出B点受到的力,再由支点O作这个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即为其力臂L。(2)若用4 N的力按下开关,即动力FA=4 N,B端受到的阻力FB=1 N,由杠杆的平衡条件有FALA=FBLB,所以动力臂和阻力臂之比===。手按下开关时,B端上升的升高应等于永久磁体和感温磁体之间的距离,所以永久磁体和感温磁体之间的距离L=hB=4hA=4×0.5 cm=2 cm。(3)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则水沸腾时感温磁体不会失去磁性,故不能将触点分开而自动断电。
4.(2017·杭州模拟)古代护城河上有座吊桥,它的结构原理如图所示。把桥面看成是长为10 m,所受重力为3000 N的均匀杆OA,可以绕转轴O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在O点正上方10 m处固定一个定滑轮,绳子通过定滑轮与杆的另一端A相连,用力拉动绳子就可以将杆从水平位置缓慢向上拉起。杆即将离开水平位置时,绳子的拉力为F1。当士兵们把吊桥拉起到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时,绳子的拉力为F2,所用的时间是0.5 min(忽略绳子重力、滑轮半径和摩擦),则:
(第4题)
(1)比较F1、F2的大小关系:F1>(填“>”“<”或“=”)F2。
(2)士兵们对吊桥所做功的平均功率是250W。
导学号:60306036
【解析】 (1)杆即将离开水平位置,如解图①所示,
(第4题解)
AE=OE,OA=OD,由勾股定理,(OE)2+(AE)2=(OA)2,2OE2=OA2=(10 m)2,解得OE=5 m。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1×OE=G×OB,F1==≈2121 N。把吊桥拉起到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时,如解图②所示,AE′=5 m,OA=10 m,由(OE′)2+(AE′)2=(OA)2,解得OE′=5 m,因为(OC′)2+(BC′)2=(OB)2,BC′=OB= m,所以OC′= m,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2×OE′=G×OC′,F2===1500 N。所以F1>F2。(2)士兵们把吊桥拉起到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的过程中,桥的重心升高的距离h=OB·sin30°=5 m×=2.5 m,克服重力做功W=Gh=3000 N×2.5 m=7500 J,由于不计绳重和摩擦,士兵做的功即为克服桥重做的功,即W总=W=7500 J,那么其平均功率P===250 W。
专题二 功和功率
5.(2018·四川德阳)如图甲所示的铁块重为G=4 N,被吸附在竖直放置且足够长的磁性平板上,当它在竖直方向上拉力F=6 N的作用下向上运动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则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2N,4 s内拉力F做功是4.8J。
(第5题)
【解析】 由图乙可知,铁块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时,速度保持不变,因此铁块做匀速直线运动,铁块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下的摩擦力f和竖直向上的拉力F,根据平衡力的特点,故铁块受到摩擦力大小f=F-G=6 N-4 N=2 N。根据v=可得,铁块在4 s内升高的距离s=vt=0.2 m/s×4 s=0.8 m,因此拉力F做的功W=Fs=6 N×0.8 m=4.8 J。
6.如图①②所示,平静的湖面上有两艘小船,绳的一端拴在甲船上,绕过乙船上的滑轮,站在船上或岸上的人用200 N的力拉绳子的自由端。如果图①②中甲船在20 s内向右匀速移动了10 m,同时乙船向左移动了5 m,那么图①②中人拉绳子的功率分别为300W与200W。
①
②
(第6题)
【解析】 在图①中,甲船移动10 m,同时乙船向左移动了5 m,则人的手握住的绳子一端相对于人的手移动的距离为s1=2×(10 m+5 m)=30m,人拉绳子做的功W1=Fs1=200 N×30 m=6000 J,20 s内的功率P1===300 W;在图②中,人站在岸边不动,甲船移动10 m,乙船向左移动了5 m,则人的手握住的绳子一端相对于人的手移动的距离s2=10 m+2×5 m=20 m,人拉绳子做的功W2=Fs2=200 N×20 m=4000 J,20 s内的功率P2===200 W。
7.下表为2018届某市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集中考试项目的部分评分标准(男),请读表后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分值
必测项目
选测项目
1000 m跑
100 m游泳(140 s)
50 m跑
立定跳远/m
1 min跳绳/次
掷实心球/m
篮球运球投篮/s
引体向上/个
10
3′25″
100米
7″1
2.46
180
9.80
20
10
9
3′35″
90米
7″3
2.38
170
9.20
24
9
8
3′45″
80米
7″5
2.30
160
8.60
32
8
7
3′55″
70米
7″7
2.22
150
8.00
38
7
6
4′05″
60米
7″9
2.14
140
7.40
43
6
(1)推铅球时,推出去的球离手后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前运动。
(2)假如一名同学1000 m测试的平均速度为5 m/s,那么他能在这个必测项目上得满分吗?通过计算说明。
(3)一名体重为60 kg的男同学,每次跳绳离开地面5 cm(假设每次跳绳离开地面的高度相同),如果他要在这个项目上得满分,那么跳绳时的功率至少要多大?
【解析】 (2)由v=可得该同学跑1000 m所用时间t===200 s=3 min 20 s,由评分标准可知,这个必测项目得满分的时间至少为3 min 25 s,因3 min 20 s小于3 min 25 s,所以可以得满分。(3)跳绳时要克服自身重力做功,一次跳绳做的功W=Gh=mgh=60 kg×10 N/kg×0.05 m=30 J,他要在这个项目上得满分,由评分标准可知,他在1 min内至少跳绳180次,则他在1 min内克服重力做功W总=30 J×180=5400 J,跳绳时的功率至少为P==90 W。
专题三 能的转化分析
8.两支蜡烛用木棒相连接,设法在其木棒中间插入一枚缝衣针,针的两端分别放在两个玻璃杯上,将两端同时点燃,发现蜡烛可以绕针轴上下来回摆动,如图所示。关于此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第8题)
A.蜡烛燃烧过程中,化学能只转化为光能
B.该装置的转动,不能用杠杆平衡来解释
C.蜡烛转动的动能来源于蜡烛自身的重力对自己做功
D.只将蜡烛的一端点燃,蜡烛也可以绕针轴上下来回摆动
【解析】 将两端同时点燃,在火焰的加热下会不断滴下蜡油,假设左边燃烧的速度快,那么左边很快就会变轻,于是右边下沉,因为火苗向上烧,所以下沉的一端蜡烛由于火焰烧烤而熔化较快,所以右边很快就变轻了,这样右边就翘起来,左边下沉,如此往复循环,装置就会上下来回摆动。只将蜡烛的一端点燃,这一侧蜡烛的重力越来越小,这一侧蜡烛只能向上翘,不是来回摆动。
9.如图所示,AOB是光滑轨道,A点的高度H大于B点的高度,让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自由滑下,沿轨道AOB到达B点后离开。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离开B点后的运动轨迹最符合实际的是哪条?为什么?
(第9题)
【解析】 根据题意,小球从A点由静止滑下,所以小球的机械能等于A点时的重力势能,由于轨道光滑,所以整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a的最高点超过了A点的高度,故a不可能;b点的最高点与A点的高度相同,而在最高点时,小球仍具有向右运动的速度,所以图线b的机械能大于A点的机械能,故b不可能;图线c的最高点低于A点,由于在最高点时小球仍具有向右的速度,其总机械能可能与开始时的机械能相等,故c符合实际;小球离开轨道时,由于惯性,应具有沿轨道方向向上运动的速度,故d不可能。
10.(2017·浙江绍兴)排球充气后,让排球从手上自由落下,排球每次弹回的高度都低于落下时的高度。
(第10题)
(1)解释整个过程中能量是否守恒。
(2)排球从接触地面到形变最大的过程中,速度v与形变大小ΔV之间的关系大致如图所示,请说明该过程中,排球受力情况与机械能变化的关系。
导学号:60306037
【解析】 (1)整个过程中能量始终守恒。由于排球与空气摩擦、与地板碰撞过程中有一部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或转移出去,但这些能量的总和仍然保持不变。(2)排球接触地面后,受到重力和地面的弹力作用,开始时弹力小于重力,排球的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和弹性势能;到B点时,排球所受重力等于地面对排球的弹力,动能达到最大;从B点到形变最大;弹力大于重力,重力势能和动能全部转化为弹性势能。
11.如图甲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一压力传感器上,压力传感器是电阻阻值随受到压力的增大而减小的变阻器(压力不超过最大值),压力传感器、电流表、定值电阻和电源组成一电路。压力传感器不受力时电流表示数是I0。t=0时刻,将一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小球落到弹簧上压缩弹簧到最低点,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落,如此反复。整个过程中,不计能量损失,电流表示数I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第11题)
(1)0~t1这段时间内,说明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变化及理由。
(2)说明弹性势能最大的时刻及理由。
导学号:60306038
【解析】 (1)由图乙可知,t1时刻,小球刚接触到弹簧,故0~t1过程中,小球质量不变,速度不断变大,高度不断降低,因不计能量损失,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并且减小的重力势能等于增大的动能。(2)t2时刻,电流表示数最大,表示压力传感器的电阻阻值最小,表明压力传感器受到的压力最大,说明此时小球把弹簧压缩到最低点,弹簧的弹性形变程度最大,弹性势能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