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测试卷
姓名 班级 自评 互评 师评
一、选择题(共10小题,20分)
1、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国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54年这一年,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成就是( )
A、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土地改革
B、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C、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
D、完成三大改造,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是由于
A、通过了《共同纲领》 B、确立了土地改革的路线
C、实施了“一五”计划 D、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大生纱厂是近代实业家张謇创办的民族企业,20世纪50年代国家对其第一、第三纺织公司实行公私合营。这是由于( )
A、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 C、“大跃进”的需要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需要
4、1956年1月,上海市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时刻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
A、工商业改造 B、人民公社化 C、“一五”计划 D、土地改革
5、下图是公私经济成分比例图。根据图表判断其反映的是我国哪一年的经济结构比例( )
A.1949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6年
6、史料是指可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史实根据的东西,并非所有史料都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历史,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学会辨别史料真伪,去伪求真。根据所学知识,请你判断1958~1961年期间,中国出现的真实场景应是( )
A、良田荒,薯叶枯,青壮炼钢去,童叟田间忙
B、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C、“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
D、没有翅膀要飞天,不坐飞机坐火箭,莫说指标能实现,白云也能摘几片
7、在1958年,毛泽东在谈及人民公社问题时说:“人民公社,一曰大,二曰公;政社是合一搞公共食堂,自留地取消,鸡鸭及房前屋后的小树还是自己的,这些到将来也不存在……人民公社有共产主义的萌芽,产品十分丰富,粮食、棉花、油料都实行共产。”这表明毛泽东推行人民公社( )
A、变革生产关系,尽快实现“一五计划”指标 B、希望加强民族凝聚力,应对严峻国际形势
C、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刮“共产风” D、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
8、抓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主政治建设”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
A.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 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的这一席话总结的是( )
A.第五次反“围剿”的教训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C.“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D.三大改造的教训
10、胡绳说:“作为伟大的民族英雄,毛泽东是一心想中国富强的。问题是他过分相信了革命可以解决一切,不断革命,继续革命。一直到‘文化大革命’,这条路走到了尽头。如果没有‘文革’,中国的改革不可能来得这么快。”作者对“文革”的认识不包括( )
A.“文革”是错误的革命 B.“文革”结束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新契机
C.“文革”应该被否定 D.“文革”也取得成果,应该肯定
二、非选择题
(一)组合列举(7分)
11、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性质发生过的三次变化。
①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由 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1949年 成立,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③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 。
12、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既有成绩也有失误。
①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事件是 。
②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的事件是 。
③“左”倾错误,破坏最严重、影响时间最长的运动是 。
④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 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二)辨析改错(6分)
13、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强调“以经济建设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周恩来被加上“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开除出党,含冤病逝,这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①错误: 改正:
②错误: 改正:
③错误: 改正:
(三)材料解析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二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材料一是哪一年哪一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
(2)20世纪50——70年代,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失误?具体写出这些失误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经验教训?(3分)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认识。(2分)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施行,使中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有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和宪法依据。
——选自习近平在纪念人民代表大会召开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哪一年在什么会议上颁布的?(6分)
(2)这是一部什么类型的宪法?为什么?(6分)
(3)该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3分)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B 2.D 3.B 4.A 5.D 6.A 7.C 8.D 9.B 10.D
二、非选择题
(一)组合列举
11、①封建社会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 ③社会主义社会
12、①“一五”计划的完成 ②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③文化大革命 ④赎买
(二)辨析改错
13、①错误:以经济建设为纲 改正:以阶级斗争为纲
②错误:周恩来 改正:刘少奇
③错误:林彪 改正:江青
(三)材料解析
14、(1)1956年。 中共八大。 中国开始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2)“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变革一定要与生产力相适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3)中华民族复兴道路曲折,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终究会实现;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走向胜利的保证等。(言之有理即可)
15、(1)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颁布的。
(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民主原则,从法律上肯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
(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