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8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第8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8-06 16:1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新文化运动
沙田中学 方 敏(收集整理)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与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同时,感受到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思想,在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仍具有现实的意义,学生应重点掌握。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机地引导学生认识孔子的思想,分析儒家的“纲常伦理” 以及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儒家维护其统治的本质,从而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幻灯1:封面
幻灯2:导入新课
师:幻灯片中五位历史人物分别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和蔡元培。辛亥革命后,他们在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进步潮流,即新文化运动。作为新文化健将,他们为何要掀起这场运动?这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第9课新文化运动。
【讲授新课】
幻灯3:确定学习目标
子标题:《新青年》的创办、“新世纪的曙光”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幻灯4-1:运动背景
课标解读:本目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设计问题从简单入手,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阅读和思考问题的时候,教师进行适当的学法指导。
师:同学们看大屏幕,并思考新文化运动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发生?(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西方文化影响和国内政治环境两个方面思考。)
生1:中华民国建立以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受到知识阶层,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袁世凯实行倒行逆施的反动政策。他是怎么做的呢?
生2: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
幻灯4-2:袁世凯祭天
师:1915年,袁世凯改国号为“中华帝国”,以次年为“洪宪元年”。这幅图就是他称帝后在天坛祭天的情形。面对袁世凯的“祭孔”闹剧,当时社会民众有怎样的不同反响?
生1:他的反动行为,立即得到封建余孽的喝彩。
生2:先进的知识分子将发表言论,抨击袁世凯倒行逆施的行为。
师: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新文化运动发生了。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课标解读: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能够积极学习,让学生能够成为学习历史的主人。教师引导学生从标志、口号、代表人物、主要内容等方面来自学相关知识,了解新文化运动发生初期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幻灯5:导学提示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40-41页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口号、代表人物、主要内容等。
生:阅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幻灯6:兴起标志
师: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
生: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这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了。
师:在运动中,涌现出了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他们分别是谁?
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
幻灯7:运动口号
师:他们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大家知道他们斗争的两面旗帜是什么吗?
生: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两面旗帜,以新青年为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师: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科学?民主,指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民主思想。科学,指自然科学及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请看大屏幕,下面我们欣赏一段视频,并思考相关问题。
幻灯8:运动内容.视频
师: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什么?
生1:观看录像并回答。他们向尊孔复古思想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生2:他们反动封建礼教,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师: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的主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幻灯9:运动内容.文字
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师:为了方便记忆和理解,我们通常概况为“四提倡”和“四反对”。同学们阅读课文41页小体字部分,具体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生1:陈独秀《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的《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民主” 和“科学”的口号,他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师:提倡民主,反对专制。也就是提倡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反对封建独裁;
生2:他们主张人们反对封建迷信,崇尚科学。
师: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强调的是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反对封建愚昧;
生3:要求人们从封建传统下解放出来,得到自由的发展;
师: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强调从个人有独立自主权利的观点出发,提倡独立思考,反对依附古人,反对盲从封建权威,反对做习惯势力的奴隶。所谓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生4: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邹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鲁迅也发表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师: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文章,反对模仿古人,反对言之无物。尤其是鲁迅,他在《狂人日记》里,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
过渡语:1914-1918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结束后,欧洲人充满了忧虑和悲观,连西方人自己都对自身的文明表示怀疑。世界的形势和国内的现实使国人感到资产阶级思想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新文化运动发展出现新变化,我们一起看大屏幕视频——
三、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课标解读:这部分内容涉及到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等世界史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提前预习,通过上网收集资料的方式增加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同学收集整理知识信息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幻灯10:世纪曙光.视频
师: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产生了怎样的极影响?
生: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师:在新的历史时期,李大钊等怎样是颂扬俄国十月革命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
生: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俄国十月革命,并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同年,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从此,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
幻灯11:世纪曙光.文字
师:新文化运动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过渡语: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和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请同学从运动的性质、意义和局限性等方面加以分析,正确评价新文化运动。
四、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课标解读:这部分内容注重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客观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幻灯12:历史意义
生1: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师: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对中国社会的美好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这种落差导致了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生2: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主要是,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师:新文化运动正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它以西方先进思想为武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的理性批判。它不仅是一次反传统主义的运动,更是一场现代价值的重建运动:它倡导民主与科学,力图重建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标榜新道德,力图建构新的伦理和价值判断模式;它提倡新文学,力图改造反映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方式。新文化是对千百年来形成的旧文化的扬弃和超越,它体现了以个性解放为核心的近代人文主义精神。
生3: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表现在于,它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偏向。
师:作为民主科学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新文化运动后来宣传的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引领中国人民走上独立、自由和富强之路的光辉旗帜。
五、知识总结
课标解读:知识总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理知识线索和综合归纳能力。本部分提供了两种方法,前者注重了知识的系统性,结合板书就可以联系课文复述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线索。后者注重了知识归纳,采用歌诀方法记忆,省时省力,事半功倍。
方法一:板书总结
师:请同学们结合大屏幕的板书,回顾本课的主要内容。
幻灯13:板书设计
师生: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这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运动初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陈独秀等先进的知识分子抨击尊孔复古思想,在社会上掀起了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运动。运动后期,宣传并以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向新的历史时期。
方法二:歌诀总结
师:为了方便同学们的记忆,老师把本课的主要内容编成歌诀,供大家记忆。我们来齐读一下——
幻灯14:歌决总结
生:新旧思潮激冲突,青年杂志运动起。陈李胡鲁做代表,民主科学摇大旗。十月革命炮声响,马列主义新时期。人们思想大解放,文化运动载史籍。
【课堂巩固】
幻灯15:史海泛舟
程标解读:本栏目设置了请你选择、课堂辩论和历史畅想等形式新颖的栏目,进行复习巩固。通过多种活动设计,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幻灯16:请你选择
1.新文化运动爆发的直接因素是( B )
A.丧权辱国条约的签定   B .尊孔复古逆流的泛起
C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D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推动
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A )
①陈独秀②李大钊③胡适④鲁迅⑤孙中山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④⑤ D. ②③④⑤
3.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两面旗帜是( C )
A.自由和平等   B.民权和民生
C.民主和科学   D.新道德和新文学
幻灯17:课堂辩论
甲方: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全新的思想解放运动!
乙方: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运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一个自由民主的发言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最后,结合新文化运动爆发的背景,进行精当的点评,并肯定甲方观点。
幻灯18:历史畅想
如果你是生活在1915年中国的青年学生,读到了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发表的《敬告青年》。深受鼓舞的你,将激情地向自己的同学发表演说… …
生:结合自己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自由地发表观点。
师: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走在了时代前沿,同尊孔复古的时代逆流不懈斗争。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该怎样做呢?请大家一起来宣誓——
结束语:师生起立宣誓。作为21世纪青少年,我们将继承和发扬新文化运动先驱们的优良传统,爱国爱民、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