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收复新疆和甲午风云
沙田中学 方 敏(收集整理)
一、对教材与本课地位的理解
《收复新疆和甲午风云》是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的一部分,旨在通过具体史实,www.中考资源网期待着您的投稿!通过西方列强对中国步步加深的侵略,反映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凸现中国历史发展主线与时段性特征相结合。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民族危机不断加剧,中华民族与外国列强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中国人民在国势日益沉沦中顽强抗争,这是鸦片战争后至20世纪初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主线。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3课,在主线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这节课,既可以巩固先前所学,又能对以后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从文明史的角度来看,它是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二、对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设计的指导思想
1、 采用 “情景教学”与“讲述式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包括情景创设、问题设置、自主或协作学习与讨论、交流与归纳,在学生交流中评估效果,在师生共同归纳中解决问题,提升主题。
2、根据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采用设置情景和问题,层层推进,突出教学主题的教学策略设计。本课以“列强侵略与人民抗争”作为线索,选定相应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影片剪辑为“情景素材”,设置 “列强为什么要侵略中国”、“列强如何侵略中国”、“中国对待侵略的态度”等问题,在学生或师生间的交流讨论中,完成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主题的认识,并进一步提升到“工业文明冲击中国”的高度。
3、采用以上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设计,其指导思想主要基于两点考虑,其一,《收复新疆和甲午风云》的教学内容从直观上看只是侵略与反侵略战争内容,但从文明史的角度考察,必须以战争反映文明,这是本课的主题,因此,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设计的指导思想应该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展开,围绕主题展开。其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更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习惯养成,注重自主学习、实践体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这种学习方法的改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学习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采用此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设计的指导思想就是为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创设有效的平台。
三、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设想及做法
根据《收复新疆和甲午风云》的教学内容,确立“知识与技能、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遵循上述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设计的指导思想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融于教学过程中:
学生活动1:
根据材料,归纳左宗棠为什么去新疆,分析收复新疆的原因。
意图:
活动分两个层次。前半题:从所供材料中提取信息,归纳“原因”。后半题:重点注意当时整个的中国形势,以“新疆”联系“全国”,说明在中国领土上新疆的地位以及当时全国的局势。前者为一般的阅读能力训练,学生总体能够解决。后者对部分同学有难度,可能有的只注意“战乱”,而有的则会笼统地回答“分裂”,需要同学间的相互讨论和启发。通过学生活动,使其体验“过程”,培养获取信息和透过信息发现本质意义的能力。
学生活动2:
根据材料,分析左宗棠是如何收复新疆并对新疆进行开发的。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考资源网期待着您的投稿!
学生活动3:
根据三段材料,谈谈你对历史人物左宗棠的看法,并表明自己的观点(说明理由)。
意图:
培养学生多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史学方法上养成证、史、论一致,能够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从当时的背景出发评价历史人物,从情感态度上,既要包容他人观点又能表明自己看法。
学生活动4:
根据材料,分析甲午战争的原因。
学生活动5:
根据影片《甲午风云》讲述战争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战争的激烈和邓世昌等人英勇事迹,分析清政府在当时的态度,讨论其失败的原因。
意图:
这两项活动的内容构成了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让学生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活动4”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日本的明治维新的后果及其向中国扩张的计划;第二,朝鲜农民起义的借口。两个方面,学生应该能容易的提炼出来。“活动5”与“活动4”相比较,层次稍高,涉及到生产力、客观条件、主观认识等内容,但“活动5”更涉及社会制度的比较,这不但是知识与技能、能力与方法的检验,也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反映,难度要求更高。从国际上看,19世纪下半叶,伴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过渡,列强国家加紧了对殖民地的控制,日本通过明治维新纳入了资本主义的轨道,为了迅速扩张迫不及待地加入了这场全球范围内的殖民侵略。征服中国是其侵略政策中的既定步骤,清政府在劫难逃。从国内看,19世纪末面对资本主义在全球的迅速发展,清朝统治者依然抱残守缺,不思进取,政治腐败、经济凋敝、外交软弱、军事力量发展裹足不前。仗未开打,胜负已然确定。甲午中日战争看似两国军力的较量,实则是两国政治、经济、外交等综合国力的竞争,是新旧社会制度之间的竞争。从学生状况看,大部学生对“活动4”基本能够完成,个别学生要在相互交流中依靠点拨完成。而“活动5”,教师要更多地参与学生讨论,特别在情景创建、资料提供、启发性提示等方面具有针对性,既发挥主导作用,又要避免学生被动接受而丧失主体地位。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考资源网期待着您的投稿!
学生活动6:
根据地图,讲述《马关条约》的相关内容,并比较分析《南京条约》,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近代史上影响中国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的标志性事件及其历史发展进程。
意图:
旨在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知识提升能力。第一,这既是对当堂知识的深化,又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第二,将“条约内容的比较”提升到“民族危机的逐步加深”。教师将引导学生从更深的历史层次加以提炼。
学生活动7:
根据材料并结合原有知识,评价李鸿章。
意图:
旨在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马关条约》签订后,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不怕倭寇来,只怕中堂反”的歌谣。也有人说日本之所以“明目张胆如此之横者,皆李鸿章与之狼狈为奸也”。提问学生是否同意材料中的观点?如何评价李鸿章?旨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在评价左宗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并达到巩固复习的效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以上观点不完全正确。李鸿章大办洋务,开办军事工业,也有抵抗外国侵略的一面;《马关条约》签订并非李鸿章一个人造成的,而是由于整个清王朝腐败无能,但他对北洋海军的覆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学生活动8:
根据材料并结合原有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时局图”反映的内在涵义。
意图:
在这个问题中,从原因中要挖掘西方自工业革命以来所取得的成果,对中国落后文明的冲击;而租界和不同国家的势力范围图,也要让同学们体会到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
四、期望体现的教学特点和达到的目标
1、期望能够反映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设计的指导思想,使“情景教学模式”成为学生学台,使课堂成为实践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的场所;能够反映教师在引导学生过程中的针对性、及时性、有效性,使师生地位有机置换,主导、主体作用有机统一;能够反映“讲述式教学”的内容是对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结果的激情归纳和提升,而非机械的结论灌输。
2、 期望达到“知识与技能、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期望学生通过对本课全过程的体验,学会对同类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和方法,如对“学生活动7”的分析和提炼。从长远讲,期望学生学会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分析历史人物的功与过。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考资源网期待着您的投稿!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考资源网期待着您的投稿!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