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课 亚非文明古国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考资源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考资源网使学生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汉谟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考资源网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等相关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奴隶制度的实质,提高学生认识历史事件本质特征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考资源网是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
本课的难点是:一是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二是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母系氏族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考资源网和父系氏族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可利用课文导言中狮身人面像的故事,让学生初步领略亚非地区大河流域灿烂而神奇的文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金字塔的国度”是本课重点之一。
(1)引导学生认真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考资源网阅读教材7至8页的内容及其相关历史资料,让学生在现有条件下获取知识的有效信息;
(2)利用多媒体手段,放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考资源网映有关尼罗河风光,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的资料片,让学生尽可能多角度地获取课本外的知识信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3)组织系列讨论:利用课文中[动脑筋]的栏目内容,用投影仪或幻灯机打出讨论题:
问题一: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问题二:金字塔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筑的?
讨论时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挥。最后选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作最后总结。
问题一: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这是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话。这句话一语道出了尼罗河与埃及文明两者的关系。在非洲广阔的土地上,尼罗河由南向北、倾泻而下,注入地中海。古埃及人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考资源网的活动范围,南起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尼罗河三角洲。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不仅使河流沿岸的土地得到灌溉,而且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作物生长,这就给古埃及人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埃及人民,而且也孕育了埃及文化,何将巨石从几英里甚至几十英里外运来,再吊上甚至高达一百多米的塔顶?对于这些问题,无人能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一些学者推断,古埃及人是借助畜力和滚木,把巨石运到建筑点的,他们又将场地四周天然的沙土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考资源网堆成斜坡,把巨石沿着斜坡拉上金字塔。就这样,堆一层坡、砌一层石,逐渐加高就是金字塔。近年来,又有一些学者推断金字塔并非地球人所造,而是外星人所为。当然,要真正揭开金字塔的建筑之谜,还得依靠人们的不懈努力和勤奋研究。
3.“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1)结合课本地图或教学挂图,讲清“新月沃地”的概念含义。
(2)提问:两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和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考资源网尼罗河流域相比,有什么共同点?由此使学生认识大河流域人类文明产生的共同规律,为后面的“古代人类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问题探究奠定基础。
(3)讲述两河流域人类文明的产生,着重向学生介绍苏美尔人的城市国家和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不必补充材料,以免加重学生的负担。
(4)汉谟拉比法典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①适当介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考资源网绍一下汉谟拉比法典被发现的经过(1901年,法国考古学家在伊朗的苏撒考古时发现,后被劫夺到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激发学生的兴趣。
②讲清汉谟拉比制定法典的目的和法典本身的历史价值。
③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中的小字材料,然后根据法典的部分条款组织学生讨论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教师在学生讨论的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考资源网基础上作陈述总结:从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看,它处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强化奴隶主阶级的专政。在阶级社会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维护国家政权的工具。 ------5------
4.“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本课的难点之一,教学时教师应精心设计教法,将研究性学习方法渗透到教学中去,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理性思维能力。教学时建议教师:
(1)结合课本地图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考资源网《古代印度》和插图《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讲清古代印度地理范围,印度河流域的自然条件。
(2)关于印度文明的兴起,要向学生强调印度河流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发祥地。约公元前2500年,由印度原始居民达罗毗荼人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开始在印度河流域产生。公元前二千年代中叶,属于印欧语系的一支游牧部落(即雅利安人)从中亚高原南下,他们征服了印度居民,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3)关于种姓制度,教学时建议教师:
①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内容及其相关材料,最大限度地从课文中获取有关种姓制度的知识信息;
②将下列问题制成投影片,组织学生讨论:
问题一:种姓制度是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考资源网怎样产生的?四个等级是否是造物主用不同的方式创造的?
问题二:不同等级之间的权力和义务有什么区别?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对印度未来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③请一位学生朗读[动脑筋],然后选派两位学生扮演吠舍与婆罗门,就种姓制度展开辩论。辩论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挥。
④布置学生在课后撰写一篇有关印度种姓制度的小论文(字数在300字左右)。
5.最后,教师利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考资源网用教材13页的亚非文明地图,最好制成精美的幻灯片并利用投影仪投影,对全课进行总结。
6、作业:课后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