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题号
11
12
13
14
15
选项
1.北宋宰相赵普曾推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下列体现北宋在政治上“夺其权”措施的有( )
①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 ②分解相权 ③设通判监督知州 ④设置转运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宋太祖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能从根本上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物质基础的是( )
A.控制军权 B.强化君权 C.集中财权 D.杯酒释兵权
3.唐朝灭亡后,黄河流域相继出现的五个政权是( )
A.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B.后梁、后晋、后唐、后汉、后周
C.后梁、后汉、后晋、后唐、后周
D.后梁、后周、后晋、后汉、后周
4.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主要是吸取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 )
A.陈桥驿兵变 B.五代的频繁更替
C.唐末农民起义 D.唐末以来武将专权
5.著名学者余秋雨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宋朝被誉为“文人的天堂”、中国古代“最美好的时代”。那么宋朝的建立者是( )
A.李世民 B.杨坚 C.朱元璋 D.赵匡胤
6.宋太祖采取的措施中,能从根本上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物质基础的是( )
A.地方设转运使
B.统一货币、车轨驰道
C.地方设通判
D.实行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7.曾担任亚洲研究协会主席的美国学者罗兹?墨菲称宋朝是中国的“黄金时代”。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北宋建立于( )
A.755年 B.763年 C.907年 D.960年
8.“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释站披旎冕。披旋冕,定江山,杯酒之销兵权。”所描述的古代帝王是( )
A.唐肃宗 B.元昊 C.赵匡胤 D.黄巢
9.宋太祖采取的措施中,能从根本上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物质基础的是( )
A.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赋
B.削夺朝中大将的兵权
C.派文臣管理地方政事
D.实行统兵与调兵权的分离
10.毛泽东在其词作《沁园春。雪》中有一句“唐宗宋祖”这里“宋祖”是指( )
A.赵匡胤 B.赵构 C.宋徽宗 D.宋钦宗
11.在复习宋朝的历史时,某同学有着如下笔记。其中符合史实的有( )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12.“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遂罢兵”,诗中描绘的主角是( )
A.宋太宗 B.宋太祖 C.唐玄宗 D.安禄山
13.宋太祖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强化中央集权。他把地方财赋收中央是通过( )
A.分割宰相的财政大权 B.在地方设置转运使
C.派文臣任各地州县长官 D.在各州府设置通判
14.北宋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实行这一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
A.保证地方政府财政收入
B.避免地方官员的腐败
C.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D.解决支付辽、西夏岁币的财源
15.宋太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为解决这一问题,他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B.控制对军权的调动
C.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D.保持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二.材料题(共3小题)
16.材料一:五代存在的时间自公元907年至960年,只有53年。十国先后存在的时间自公元891至979共88年。史学界一般把公元907年后梁建立到960年北宋代周这一段历史称作五代十国时期。但是当时并不是只有五代十国。在北方还有契丹政权;在河西有曹氏政权;在云南有大理政权。
材料二:(在五代十国时期)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各封建割据者为争权夺地长期混战,黄河流域尤其严重,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后填A;违背以上材料表达的意思的,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后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后填C。
(1)五代共存在88年,十国共存在53年 。
(2)史学界一般认为,907年后梁的建立揭开了五代十国历史的序幕 。
(3)五代十国时期封建割据者的混战使人民灾难深重 。
(4)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在原有基础上有一定发展 。
(5)五代十国时期并非只有五代十国,还有契丹等政权 。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1)“太祖”指何人?其“得天下”是在哪一年?
(2)根据材料指出“兵革不息”的原因是什么?
(3)针对“普”的建议,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普曰:“……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北宋何时建立?
(2)“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指的是哪一历史现象?
(3)太祖接受了赵普的建议,如何“夺其权”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C
C
A
D
D
A
D
C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选项
A
D
B
C
D
二.材料题(共3小题)
16.(1)B。
(2)A。
(3)A。
(4)C。
(5)A。
17.(1)赵匡胤(宋太祖);960年。
(2)方镇(蕃镇)太重,君弱臣强。
(3)陆续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并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这些措施的实施,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了中央,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逐渐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成为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
18.(1)960年。
(2)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3)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方法削夺朝中大将的兵权,解除地方节度使的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