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渔夫的故事 优质教案(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30渔夫的故事 优质教案(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04 22:5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0渔夫的故事
《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故事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 不可战胜的。课文语言形象生动,特别是魔鬼的形象和魔鬼与渔夫的对话,非常引人入胜,能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选编这篇课文,目的有三: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知道有智慧的人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二是进一步学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简要讲述故事。三是激发学生读故事的兴趣。教学本文的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从有关词句中体会魔鬼的凶恶 狡猾和渔夫的智慧,引导学生简要地讲述故事。
知识与技能:
认识8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表演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读出不同人物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懂得有智慧的人,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2.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教案一
板块一:预习检测,概述故事情节
一、梳理故事脉络
1、揭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是 —— 出示,读题
2、课文都预习过了吗?请拿出预习作业单,看到第三题,我们来交流一下。出示:
二、预习作业单
三、再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内容简述(选择表下内容填空)
??起始段落
(??)—(??)?
??自然段
(??)—(??)?
??自然段
(??)—(??)?
??自然段
(一)选择内容:
1.渔夫打开瓶子,放出了一个凶恶狡猾的魔鬼。魔鬼恩将仇报,要杀死渔夫。
2.渔夫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战胜了魔鬼。
3.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捞到一个黄铜胆瓶。
(二)简述故事梗概
你能把这三部分的内容连起来,说说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吗?
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到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里。(是的,这是故事的开始)
他打开瓶子,没想到竟放出了一个凶恶狡猾的魔鬼。魔鬼却恩将仇报,要杀死渔夫。(没错,这是故事的发展)渔夫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战胜了魔鬼,并把它永远地封在瓶子里。(渔夫智斗魔鬼是故事最吸引人的部分,既是故事的高潮,也是故事的结果。)
(三)评价故事人物。????
读了故事,你能用一个词来评价一下魔鬼和渔夫吗?
(?????)的魔鬼???(??????)的渔夫?
板块二:品读故事,描述人物形象
一、品读魔鬼的凶恶。
(一)关于魔鬼的凶恶与狡猾,课文是怎么描写的呢?默读课文第二部分(3—15),找出最能表现魔鬼凶恶的语句,划一划,圈一圈,作作批注。
(二)随机交流
语段一:
隔了一会儿,瓶里冒出一股青烟,飘飘荡荡地升到空中,继而弥漫在大地上,逐渐凝成一团,最后变成个巨大的魔鬼,披头散发,高高地耸立在渔夫面前。魔鬼头像堡垒,手像铁叉,腿像桅杆,口像山洞,牙齿像白石块,鼻孔像喇叭,眼睛像灯笼,样子非常凶恶。
1、说说读后的感受。
2、感受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同时使用的作用,练习朗读。
3、图片感受,加入心情,尝试背诵。
语段二:
魔鬼的凶恶不仅表现在外貌,还表现在它说的话里。你看,他说了那么一大堆的话,他说的话什么意思呢?他想告诉渔夫什么呢?出示 ——
?“你要知道,”魔鬼说,“我是个无恶不作的凶神,曾经跟所罗门作对……”
1、自由读读,你能读懂魔鬼在说什么吗?—— 要杀渔夫的理由。
2、魔鬼的理由是什么呢?你能用上“因为、所以”来说说吗?—— 简单转述。
3、对魔鬼的理由,你相信吗?为什么?可以联系上下文说说理由。
(三)小结:透过人物外貌和语言,把魔鬼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的题目是“渔夫的故事”,为什么要写那么多关于魔鬼的内容呢?(侧面衬托渔夫的智慧)
二、感悟渔夫的智慧
(一)除了侧面衬托,课文的哪些语句直接表现渔夫的智慧呢?读故事16—25自然段,完成上面的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速读课文16—25自然段,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渔夫是怎样智斗魔鬼的吗???
1、自读,自练。??????
2、小组交流,讨论。
3、指名交流。小结:多么机智多么勇敢的渔夫啊。
4、我们都来读读渔夫说的话,你能通过朗读把渔夫的智慧表现出来,把魔鬼骗到瓶子里去吗?出示语言。
自由练读 —— 指名试读,点拨中渗透渔夫的计策。
第3句角色置换:渔夫啊渔夫,你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是真的吗?计策(故布疑阵、诱敌深入、巧妙激将)
5、是啊,渔夫多聪明啊!让我们用朗读来夸夸他吧!师生分角色朗读。
6、孩子们,这么一个小小的渔夫,居然战胜了如此强大凶恶的魔鬼!靠的是什么?
(智慧,勇气,是沉着)
7、小结提升:是的,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板书:智慧)精彩的故事里,包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也是民间故事的特点。
板块三:创设情境,复述故事
一、创设情境
收服了魔鬼的渔夫,拖着渔网回到了家。妻子见他空手而归,就问:“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一条鱼都没打上来?”渔夫说:“你听我慢慢讲讲海边的故事吧。”渔夫的妻子说:“说吧,可要简短点,我还要去织渔网呢!”想想渔夫会怎样简短地讲给妻子听?
出示泡泡 —— 故事很长哦,怎么办呢?
出示复述小点子 ——
二、借助提示,自由练讲,同桌互讲。
今天可真险啊!我捞到一个瓶子,打开锡封,竟然放出了一个魔鬼!好可怕的魔鬼啊……
更可怕的是,这魔鬼竟然还要杀了我,因为他……就在这紧急的时刻,我冷静下来,我想……于是我……最后……幸亏我沉着冷静,用智慧战胜了魔鬼,不然……
三、指名复述。
板块四:拓展写话,延续提升
一、想象练笔:
渔夫为了让捡到这个瓶子的人们,不再打开锡封,让魔鬼永远留在海里,写了一封忠告信。信里会怎么写呢?你能替他写一写吗?
捡到胆瓶的人啊,?????。
二、延续结课
这节课,我们读故事,讲故事,写故事,故事的魅力可真不小。
这个故事选自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阅读更多的民间故事。
渔夫 捕鱼捞到黄铜胆瓶 放出魔鬼
魔鬼 要杀渔人 恩将仇报
渔夫 引诱魔鬼入瓶 用智慧战胜魔鬼
教案二
师:多媒体故事画面或挂图及阅读要求、《一千零一夜》、小黑板   生:《一千零一夜》、《东郭先生和狼》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前几篇课文,把我们引入了故事长廊。今天,我们再次阅读精彩的神话故事,《渔夫的故事》,从中去获得收获。   齐读课题   二、明确阅读要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默读连接语,用“——”句出阅读要求,课件展示。   2.阅读要求:把这个故事简要地讲给家人听,根据以往阅读的方法,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1)独立思考。   (2)四人小组讨论。   (3)抽说(分意义段,读懂每段重点内容。依次抓每段重点内容讲述。)   三、自学生字词、多音字   1.四人小组交流生字音形及词义。   2.读小黑板生字词(齐读、抽读、去掉音节读)。   3.读多音字。   撒sā 撒网  塞sāi 塞车    sǎ 撒种   sài 塞北   四、自学解决,简要讲述故事   1.自读课文,分意义段,并把段意写在书上。(给一定时间读书。教师巡视与生探讨。)   第一意义段(1-4自然段)渔夫捕鱼捞起了一个黄铜胆瓶,用小刀撬去瓶口锡封,一股青烟冒出变成魔鬼。   第二意义段(5-15自然段)魔鬼听说所罗门已死,没有惧怕,于是要杀死救他的渔夫,并讲出了理由。   第三意义段(16-25自然段)渔夫引诱魔鬼再次进入瓶里,并封住瓶口,战胜了魔鬼,转危为安。   2.生小声简述故事。   3.抽生讲述,其余认真听,等会补充,修正。(多媒体展示故事或挂图,图书结合看,并板书。)   五、揭示中心思想   1.出示多媒体阅读要求:认真默读课文,看看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渔夫用什么救了自己?   2.默读思考(给一定读书时间,教师与生探讨)。   3.四人小组讨论(要求:组长管理,从参与,教师参与。)   4.集体讨论,充分发表意见。   渔夫放出了魔鬼,救了他,魔鬼恩将仇报反而要杀渔夫。渔夫对魔鬼说:“我要问你一件事,你必须说实话。”“我没亲眼看见,绝对不能相信。”魔鬼要让渔夫相信自己是住在瓶里,于是就钻进瓶里,渔夫立刻封住了瓶口。渔夫战胜了魔鬼,救了自己。   渔夫设计引诱魔鬼进入瓶里,就可救自己。渔夫假装不相信魔鬼是住在瓶里,说:“我没亲眼看见,绝对不相信。”激将魔鬼,魔鬼要让渔夫相信自己是住在瓶里,于是钻入了瓶里。   渔夫用智慧救了自己,战胜了魔鬼。(板书)   5.读第三意义段。   六、读《东郭先生和狼》,认识魔鬼的本性   七、拓展   1.读资料表。   2.读《一千零一夜》。
               
32 渔夫的故事   渔夫  捕鱼捞到黄铜胆瓶    放出魔鬼   魔鬼  要杀渔夫        恩将仇报   渔夫  引诱魔鬼入瓶      用智慧战胜魔鬼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是头脑冷静,善于应变的,课堂上的每一步不一定要按教案中预设的按部就班地进行,应该视课堂情况、学生情况而变。
亮点。在课堂上的分角色表演,扮演者表现出了魔鬼的凶恶,从语言、动作方面把魔鬼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样一个凶恶强大的魔和一个手无寸铁、弱小的渔夫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全体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些都是出乎我的意料的。看来,只要老师肯大胆放手,学生的潜力会最大限度的发挥啊。
由浅入深,突破难点。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对“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这一艺术特色的理解。为突破这一难点。我从人物和情节角度,考虑、设计一组由浅入深的问题,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让学生沿着教师铺设的台阶,拾级攀登,逐步明确:渔夫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是正义力量的代表;魔鬼是幻想中的人物,但是像魔鬼那样的坏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在它身上集中反映了各种反动派的种种本性,它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渔夫跟魔鬼的斗争情节也是幻想的,但是这种斗争正是现实生活中正义与邪恶斗争的曲折反映,最后渔夫的胜利则寄寓了“正能压邪”的道理。
开拓想象,训练思维。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在赏析课文之后,要求学生表演《渔夫的故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