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
2.能抓住“压”“垂”两个词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并能通过朗读、想象,感受雷雨前的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能抓住“压”字感受雷雨前的乌云密布,低沉的景象。
2.教学难点:能抓住“垂”字感受蜘蛛的害怕和想要快速逃离的状态。
三、教学准备:
课件、悠悠球
教学流程: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昨天中午你背着书包走出校园的时候,发现天空下雨了吗?那是什么样的雨?(动态图片出示:蒙蒙细雨、倾盆大雨、雷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8课《雷雨》,一起来感受雷雨这一自然现象。
(二)学习生字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学习本课的生字。
按以下顺序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学习生字词。
2.去掉拼音练读生字词。
3.强化练习单字。(学习单个字的时候运用“闪读”来强化记忆。)
4.查读生字。
5.反馈。(依照学生的错误,讲记字方法。教师提供形象的记字方法如:压, 会意字的方法;垂、乱、虹,象形字的方法,出示图片记忆)
(三)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80页,把这些生字的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生:读课文
2.整体感知:
师:(出示打乱顺序的三幅图片: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同学们,刚才 你已经读完一遍课文了,你能否根据课文中写的雷雨的整个过程,将这三幅图片重新排列一下顺序呢?快速思考,想好了和同桌交流一下。
生:根据课文内容排序。
师:(依据学生所说,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课文就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来写的。今天我们就重点来感受雷雨前的景象。快速默读一遍课文,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前的景象的?
(四)细读感悟
1.体会“压”字的精妙
师:课文写了雷雨前的哪些景物呢?默读1-3自然段,用圆圈画出来。
生:默读圈画
生:汇报
师:在白板上圈画
朗读切入,提取“压”字。
师:雷雨前,课文写了这么多的景物,那么作者首先为我们呈现的是什么呢? (满天的乌云)
出示句子: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师:指名学生1读句子,其他的同学注意听,他哪个地方读得好?
生1:读句子
师:指名学生2读句子,大家注意听他俩读得有什么不同?
生2:读句子
想象乌云压下来的景象。
师:(手势)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你想象到了什么样的景象?
生:(预设)天黑黑的,乌云很多很厚......
师:出示图片,正如你们所想,看!乌云滚滚,像一群脱了缰的野马,咆哮 着奔来,云层越聚越厚,越压越低,越压越低......
谈“乌云压下来”的感受。
师:这个“压”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
生:(预设)很可怕,很闷......
师:就带着这种压迫感,这种令人窒息与恐慌的感觉再来读读这句话,感受感受吧!
学生:各种形式反复朗读(练读、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带上动作和表情读)。
小结:就这样简简单单的一个词“压”,就把雷雨前乌云压顶,闷的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么课文1-3自然段中还有没有这样的词像“压”字一样用的好的呢?
1.以“压”带“垂”,体会“垂”字的精当。
提取“垂”字
师:那么课文1-3自然段中还有没有这样的词像“压”字一样用的好的呢?快速默读课文1-3自然段,用“( )”画出来。
生:默读勾画
生:汇报
体会“垂”字
出示句子: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你从“垂”字体会到了什么呢?
生:(预设)一下子
师:这个词用得好!来看老师做演示,(系着绳子的悠悠球),注意看,垂下来是怎么样得落下来?(引导观察速度和路径,快,直)
师:蜘蛛为什么这么快地落下来呢?
生:害怕
朗读体会“垂”
师小结:看,同学们又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词“垂”,就把蜘蛛的那种害怕,那种想要快速逃离的状态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快来读读这句话,体会体会吧!
生:各种形式反复读
师总结:刚才,我们通过一个“压”字,一个“垂”字,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精妙!
(五)1-3自然段整体回读,情感提升
师:雷雨前,阴云密布,蜘蛛逃离,(出示1-3自然段)正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狂风伴着雷电也呼啸而来,就连整日叫得令人发烦的蝉也隐匿了他的叫声,让我们把这一整段文字读一读,感受感受雷雨前的景象吧!
生:自己练读
生:起立齐读
师:大家读得真好!掌声送给自己!
总结
今天姜老师和大家共读了雷雨前的部分,感受到了雷雨前乌云翻滚,昏天暗地的景象,那么雷雨中、雷雨后又是什么样的景象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