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语文课堂课时学案
课题:《匆匆》
目标:1、会写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挪移、蒸融、游丝”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重难点:抓住重点语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并积累
自 学 学 习 学 案
教材自学:预习课本内容(自学书本)
相关知识链接:
1、生平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31年至1932年,曾到英国留学。回国后,先后在清华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等校任教。1948年8月,因病在北平逝世。
2、文学成就:朱自清的散文朴素练密,清隽沉,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
3、主要作品:《背影荷塘月色》X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其散文善于把真情实感通过平易的叙述表达出来,文笔简约、朴素、亲切、娓娓动人,在文学界享有盛誉,被誉为“美文”。
4、写作背景:这篇文章写于1992年3月28日,时当“五四”运动落潮期,作者看到许多青年在日常生活中崇尚着过去,忧虑着将来,将本应该现在做的事情都丢掉了,徒增烦恼和悔恨,于是有感而发写下此文,旨在阐明韶华易逝、青春难在,年轻人必须珍惜光阴,万勿使其错过。
二、目标导学:
1.我能给下面的生字注上正确的读音并理解词义。
涔涔( ) 潸潸 ( ) 赤裸裸( )
徘徊 ( ) 蒸融 ( ) 伶俐 ( )
2.近义词、反义词练习。
近义词:确乎--( ) 觉察--( ) 叹息--( )
反义词:匆匆--( ) 挪移--( ) 空虚--( )
3.有趣的“倒顺词”学习。
倒顺词,即两个词语的两个字调换位置后,会变成另一个意思相近或完全不同的词。如:觉察--察觉(一组同义词) 蜜蜂——蜂蜜(意思不同),聪明的你在平时的积累中还能找到这样的词语吗 ?
4.通过你的阅读,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三、合作学习
1..整体感知课文,给文章划分段落大意。
本篇文章一共有 个自然段,按层次可划分为 层,分别是
2.细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描写时间来去匆匆的相应段落并圈划出来仔细品读。
四、课堂检测
1.生字新词、词义的理解。
2.划出自己最喜欢或让你印象最深刻语段,说说你的理解。
六年级(上)语文2115自主课堂
个 性 展 示 学 案
一、共同解决疑惑问题
二、交流展示点拨
1.同学们,谁能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本文所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精读课文,
(1)课文中的“匆匆”是什么意思?课文中讲什么是“匆匆”的?
(2)精读文章第一自然段,(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句式开头?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
(3)默读第二自然段,从句中“头涔涔”“泪潸潸”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面对无声无息流逝的时间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4)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请用横线在文中划出来,和同学们讨论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吗?
(5)想想第三自然段中的“做什么”“剩些什么”“留着些什么”是什么意思?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
(6)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又一次提到“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个问题呢?(这段在整篇文中起什么作用?)
二、总结反思
(1)本文通过写 的特点及作者对八千多日子
流露出作者 的思想感情。
(2) 课文中还有哪些令你感动、深思的语段?请有感情地读一读。
(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对人生价值的思索…选择其中的一个片段,边读边感悟。)
三、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还知道有哪些珍惜时间的名言诗句呢?
四、课堂检测
完成课后的相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