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课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 教案
【课标要求】
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三大战役的名称、参战部队、战果及意义;掌握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时间和意义;了解解放区土地改和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看图说史,培养学生阅读历史地图和运用历史地图的能力;通过讨论人民解放军迅速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讨论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历史的原因,使学生认识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重点难点】
一、重点: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二、难点:人民解放军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感兴趣的有关三大战役的资料的资料。
【授课类型】 新课。
【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图片 这是中国北方一个平凡普通的小山村——西柏坡村,它位于河北省平山县。
其实它并不平凡。有人说:“中国命运,定于此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这个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里指挥了世界上最大的解放战争,最终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权,从而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22年的反动统治。国民党反动统治是怎样崩溃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学生观看图片,感受历史,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多媒体显示课题: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
讲授新课:
一、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主力
(教师引导)
自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来,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并于1947年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始了全国性战略反攻。到1948年初,战争形势又有新的发展。当时敌我力量对比如何呢?
(多媒体展示)
1948年初敌我力量对比表。
项目 内容 兵力(人) 士气 装备
国民党军队
人民解放军
(学生活动)
学生读表思考,归纳总结敌我力量对比情况并得出结论:
(教师问)
面对这大好形势,如果你是当时中共中央的决策者,你会怎么做?(打)好,大决战的时刻到来了。那我们应先从哪里突破呢?纵观全局,看看国民党的五大军事集团是怎样部署的。
(多媒体展示)
国民党五大军事集团部署图。
(教师问)
看了国民党主力部队分布示意图,你认为首先应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学生活动)
学生看国民党主力部队分布示意图,思考应先打什么地方?(小组讨论)
(教师提示)
当时全国主要有三大战场:中原、华北和东北,“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其中某个战场与敌开战,其它战场的敌人会怎么办?
(教师引导)
当时的中共中央纵观全局,权衡利弊得失,决定首先在东北发起辽沈战役。中共中央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决定?
(学生活动)
学生小组讨论:若先打华北,会遭敌人两面夹击;先打中原,东北的敌人会挥师入关,华北敌人也会从海路进攻。
(多媒体展示)
东北的战略意义和解放军在东北的有利条件。
教师引导分析:(补充一定的背景材料)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师生共同探讨分析)
1.东北是全国的重工业区和产粮区,解放东北会使解放军获得最大的战略后方;(日俄两国先后经营中国东北)
2.解放东北后解放军可挥师入关,对华北敌人形成夹击之势,有利于华北、华东战场。
3.敌我兵力对比解放军占优势(105万对55万)
4.东北的国民党军队已被解放军分割包围。(国民党主力主要龟缩在城市)因此,中共中央决定首先进行辽沈战役
(教师指导读书)
要求学生思考:辽沈战役的起止时间、重要地点、辉煌战绩及意义影响,然后师生合作,将相关内容填入表格。(多媒体展示问题)
内容项目 起止时间 重要地点 辉煌战绩 意义(影响)
辽沈战役
(学生活动)
学生看书,勾画出辽沈战役相关基础知识,理解其战略部署(关门打狗)。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表格内容,理解意义影响
(学生填表后,多媒体展示示意图了解辽沈战役的经过,强调意义)
(教师设问)
辽沈战役后,解放军又发动了什么战役呢?请同学们继续看书,完成表格内容。
内容项目 起止时间 重要地点 辉煌战绩 意义(影响)
淮海战役
然后教师讲述战役概况,引导分析淮海战役的重大意义,并引用斯大林的话进行渲染。
(斯大林听到淮海战役胜利的消息后连连说:奇迹!奇迹!60万打败80万,这真是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
(学生活动)
学生填表,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战术特征(人民解放军歼敌的三个阶段:徐州以东的碾庄地区歼灭敌黄百韬兵团,击毙兵团司令黄百韬;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歼灭黄维兵团,生俘兵团司令黄维;永城东北陈官庄围歼敌杜聿明集团,生俘杜聿明,击毙邱清泉)
(教师过渡)
淮海战役打响的同时,我东北野战军也秘密挥师入关,发动了平津战役。平津战役怎么打?中共中央制定了怎样的作战方针?方针的实施收到了什么效果?我们继续往下看吧!结合教材地图,教师介绍方针的实施情况(“围而不打,隔而不围”“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战术)和实施效果,重点分析北平是怎样解放的?它的和平解放有什么重大意义?
(学生活动)
学生在教师启发下理解认识北平和平解放的重大意义。
(教师提示)
北平是千年古都。(避免了战争破坏,保护了北平古城和文物古迹)
(教师启发)
三大战役的胜利,对解放战争的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精锐部队,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
(学生活动)
学生在教师启发下理解、认识三大战役胜利的重大意义。
(多媒体展示)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精锐部队,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
(教师过渡)
国共主力决战中,国民党军队一败涂地,蒋介石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他又故伎重演,玩耍和谈花招。
1949年元旦,走投无路的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蒋介石是否真正想结束战争、实现和平呢?答案是否定的。这只不过是蒋介石的缓兵之计。和平阴谋被揭穿后,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下达了进军的命令。
多媒体展示:(进军命令)
我们命令你们:
(一)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二)奋勇前进,逮捕一切怙恶不悛的战争罪犯。不管他们逃至何处,均须缉拿归案,依法惩办。特别注意缉拿匪首蒋介石。
(三)向任何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地方军事集团宣布国内和平协定的最后修正案。对于凡愿停止战争、用和平方法解决问题者,你们即可照此最后修正案的大意和他们签订地方性的协定。
(四)在人民解放军包围南京之后,如果南京李宗仁政府尚未逃散,并愿意于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我们愿意再一次给该政府以签字的机会。
学生活动:
学生朗读进军命令(教师自由过渡)
二、渡江作战——推翻蒋家王朝
学生活动:
学生看《渡江战役示意图》找出江苏江阴、江西湖口和南京三地。
教师讲述:
4月21日,信号弹划破天空,红旗招展,千帆相竞,鼓角相闻,人民解放军从江苏江阴到江西湖口500多公里的战线上,分三路渡江作战。顷刻间,国民党苦心经营三个多月的千里江防土崩瓦解,南京政府大员如鸟兽散,仓皇逃往台湾。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进入南京。南京解放,宣告了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覆灭
播放视频:
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让学生感受当时的壮观场面。
学生活动:
学生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电影片段,感受当时的壮观场面。思考:南京国民政府什么时候建立的(1927.4.18)?统治中国有多少年(22年) ?
教师过渡:
此时的毛泽东诗兴大发,写下了著名诗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多媒体展示: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学生活动:
学生欣赏并朗诵毛泽东诗
教师过渡:
内战初期,蒋介石曾狂妄叫嚣:只用三到六个月,就可以消灭共产党。但从三大战役到渡江战役,时间不过一年多,从全面内战爆发到南京解放,时间也不过三年。国民党政权为什么会迅速土崩瓦解了呢?人民解放战争为什么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共产党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三、土地改革——取胜可靠保证
本目为阅读内容,教学简约处理,教师提出阅读提纲,重点引导分析土地改革同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关系。
1.怎样进行土地改革?
2.土地改革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依据阅读提纲,重点思考第2问。
多媒体展示图片:
土改后农民面带喜悦;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中支援前线等。
联系现实: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三农问题”(农民负担,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理解当今我国政府处理农村问题的方针政策。
教师引导总结:
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全国胜利的原因。
学生活动:
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积极思考、充分讨论,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在引导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得出如下结论: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奋战;
3.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4.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
5.国统区人民不断掀起爱国民主运动。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尽可能多角度、多层面分析总结,如:战争性质、人心背向、军队士气等)
国民党又为什么会迅速失败呢?
得出启示: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埋下伏笔:
解放战争胜利了,全国解放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迎来的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西柏坡,走上了去北京的道路……毛泽东主席曾说,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但是中国共产党对于如何建立新中国,是充满了信心的,正如毛主席说,我们会考出好成绩的。这些我们以后再说。
板书设计:
第2课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
一、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主力
1、辽沈战役的起止时间、重要地点、辉煌战绩及意义
2、淮海战役起止时间、重要地点、辉煌战绩及意义
3、平津战役(方针、效果、意义)
4、三大战役胜利的重大意义。
二、渡江作战——推翻蒋家王朝
1、渡江作战东西起止点(江阴——湖口)
2、南京解放的时间1949年4月23日
三、土地改革——取胜可靠保证
1、土地改革及意义
2、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全国胜利的原因
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b.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奋战;
c.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
e.国统区人民不断掀起爱国民主运动。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