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五单元 第17课《内战烽火》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 第五单元 第17课《内战烽火》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8-07 16:0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新中国的成立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 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新中国成立相关多媒体图
主题概述: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本主题讲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从1945年8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开始到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为止.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房伸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悍然发动了全面内战.人民解放军在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后转入反攻,随即在三大战役中消灭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主力,接着打过长江,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不值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第17课 内战烽火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和内战初期战局的演变
掌 握 美蒋勾结、重庆谈判、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识别插图处理信息 从课文和插图中搜集有关资料,认识美蒋勾结的实质、中共的正确对策,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的努力(两手准备)
梳理教材分析时局 通过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刘邓果断插向大别山等史实,认识中共分析时局的准确性和作战方针方法的正确性
讨论探索 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原因、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爱党情感 中共中央为了争取国家的光明前途,灵活机动地应对和处理复杂局势,显示了作为中国革命事业领导核心的风采,她是值得信赖的
思想意识 在党的领导下,人民解放军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必须发扬光大,青年学生必须具备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 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
教学难点 挺进大别山的正确性——战局发生变化、由守转攻时机成熟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图片包括重庆谈判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 中共七大的召开,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2. 中共七大认为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哪两种前途?(提示学生根据101页文献资料回答:黑暗的前途——老状态,光明的前途——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蒋介石依靠美国的支持,想要维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独裁统治。美国则希望通过支持蒋介石的统治来维护它在中国的利益。他们勾结起来,阴谋发动内战。中共中央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局面,为了争取光明前途进行了一系列斗争,在历史上留下了值得细细品味的片段。(布置学生阅读108——114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事件名称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重庆谈判
1.学生观察插图《美国军用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思考回答:
A.这幅图反映的历史事实是什么?(抗战胜利后,在蒋介石的要求下,美国帮助蒋介石运兵,准备进攻解放区。)
B.美国的目的是什么?(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
2 但是,蒋介石一边运兵,一边又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这是为了什么?(进一步赢得内战的准备时间,也为了制造舆论来欺骗人民。)
3 毛泽东去重庆谈判,能改变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既定方针吗?(不能。因为蒋介石的既定方针是要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中共的目的是要推翻这种反动统治。)
4既然阻止不了内战的爆发,作为中共中央领导核心的毛泽东该不该亲自到重庆去谈判?(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只要能够自圆其说,不管说该或不该,都应给予鼓励。因为说不该的同学,至少还保持着对蒋介石的警惕,对毛泽东安全的顾虑。这种朴素的情感应该得到呵护。)
5 事实是——毛泽东冒险去了,结果怎样?(揭露了蒋介石假和谈的阴谋,同反动派在政治上进行了较量,最终达成了有利于人民的《双十协定》,使自己在政治上获得了极大的主动)
教师小结:后来蒋介石很快就撕毁协定、发动进攻,但也很快地走向失败。
转战陕北
1、西北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能够粉碎敌人的进攻?(主动撤离——保存实力;“蘑菇”战术——拖垮敌人;引进“口袋”——全歼敌军。)
2、这个历史事实说明什么道理?(中共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和方法,才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粉碎敌人的进攻。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胜利的关键。)
教师小结、过渡:当时蒋介石的主要兵力同时也在山东进行“重点进攻”,毛泽东说他这种兵力部署“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只要攻其薄弱,从中间突破,就可以直接威胁敌人的心脏地区。承担这项战略任务的是刘邓大军,他们进攻的方向是大别山。
挺进大别山
1 、 蒋介石何时发动内战?(1946年6月)
2 、头一年里,战况如何?(敌人对中原解放区、陕甘宁解放区、山东解放区等地发动进攻,战场主要在解放区内,战略上,敌人进攻,我方防守。但是我军在正确战略作战方针指导下,大量歼灭敌军,粉碎了敌军的进攻。战争形势的变化,使人民解放军具备了转向全国性战略反攻的条件。)
3 、根据91页“动脑筋”: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当时战局已经发生变化,敌军的进攻被粉碎,我军具备了反攻条件。刘邓大军这个军事行动采取的是进攻态势,把战场摆到国民党统治区去了,严重威胁着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并带动了其他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梳理知识:
A.地名:重庆、中原解放区、陕甘宁解放区、延安、山东西南、黄河、大别山、南京、武汉
B.时间:1945.8.28—10.10;1946.6;1947.3;1947年夏
C.人物: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彭德怀、贺龙、刘伯承、邓小平
作业:历史练习册上的作业。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