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和发展
教材解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面对共同的敌人法西斯,美苏合作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根据雅尔塔会议等一系列会议的内容,战后形成了以美苏为代表的两极格局。而美苏逐渐由战时的合作走向了对峙,而对峙的主要方式就是冷战。冷战期间,东西方多次出现危机,几乎使美苏之间爆发全面战争。1991年随着苏联解体,美苏冷战宣告结束。
自主学习
杜鲁门主义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的 、 和 迅猛增长,成为 ,企图 ;
经过战争洗礼的苏联成了美国实现野心的障碍,美苏从 变成了 。
时间: 年3月。
意义:标志着美国推行 的开始。
探究:美苏从盟友变成对手的原因是什么?
两大阵营对峙
1949年4月,美、加、英等十二国在华盛顿签署《 》。8月, 正式成立。
1955年5月,苏联东欧八国在 签署《 》,建立 。于是东西方之间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
探究:1、美国全球扩展战略的重点是哪里?为了稳定和控制这一区域美国推出了什么计划?
2、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有哪些?(政治、经济、军事)
柏林危机与古巴导弹危机
柏林危机
背景:二战后,德国及其首都柏林为 、 、 、 四国分区占领。
表现:两次柏林危机
结果:德国分裂为 和 ;
1961年8月,苏联和东德政府修筑“ ”,成为美苏冷战加剧的标志物。
古巴导弹危机
背景:1959年,古巴人民推翻亲美政权,建立共和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始末:1962年8月,苏联在古巴建立 ;
10月,肯尼迪下令海、空军从海上封锁古巴,要求苏联撤回导弹,遭到苏军拒绝。
后经双方讨价还价,双方都作出了一些让步。
结果:危机通过 解决。
美苏争霸态势
20世纪60年代,美、苏战略核力量基本接近,形成“ ”;
70年代双方改变各自战略,关系趋于 ;
里根上台后,美国推出“ ”,使双方关系再度紧张;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美苏关系又逐渐趋 。
伴随着 ,美苏冷站宣告结束。
探究:1、冷战期间,美苏双方经常剑拔弩张,但是美苏之间始终没有爆发正面直接冲突,为什么?
2、冷战开始和结束的标志是什么?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和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反馈练习
1、“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亚斯特,一副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 来……”这是著名的铁幕演说,它成为即将开始的美苏冷战的信号。那么,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C.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D.苏联的解体
2、美国为遏制共产主义而推行的“冷战”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杜鲁门主义” ②“马歇尔计划” ③组织“北约” ④成立“华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当前,国际上一些反华势力频频提出“中国威胁论”,这实际上是典型的冷战思维。“冷战”局面的开始与美国哪个总统有关?
A.罗斯福 B.杜鲁门 C.肯尼迪 D.尼克松
4、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这里的“战时同盟”指 A.三国协约 B.三国同盟 C.轴心国集团 D.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5、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杜鲁门在这里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A.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6、下表的内容与世界政治格局变化有关,其中史实与结论一致的是
史 实
结 论
①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
打破资本主义国家一统天下的局面
②德日法西斯政权建立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崩溃
③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两极格局由此形成
④苏联解体
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7、对右上图(图中左是赫鲁晓夫,右是肯尼迪)理解不正确的是
A.美苏两国激烈对抗 B.美国实力比苏联强大 C.互相以导弹威胁对方 D.对抗导致两国发生战争
8、王涛同学从历史课本中选取了以下一组历史漫画,它们反映的相同主题是
A.英国衰落 B.大国争霸
C.两极对峙 D.世界大战
9、两极格局结束后,下列“冷战”的产物至今依然存在的是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0、在美国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苏 联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古巴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柏林危机 B.越南战争 C.古巴导弹危机 D.科索沃战争
11、握手是一种礼仪,但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都赋予这个动作丰富的内涵。40年前中美“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就美国而言,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A.在美苏争霸过程中处于劣势 B.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C.与中国友好交往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 D.只有联合中国,世界才能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