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4课《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同步提高测试
一、选择题:
1、习近平主席说过:“我们要以宪法为最高法律规范,继续完善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一大 D.中共八大
2、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它( )
A.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
B.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意志
C.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保证
3、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农民申纪兰,是全国惟一的第一至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当记者问及她五十年来当代表的感受时,她深有感触地说:“1954年上北京的时候,我感到光荣。今天我上北京时,想到更多的是责任。”作为人大代表1954年她来北京的主要任务是( )
A.讨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问题 B.参与制定“一五计划”
C.参加开国大典 D.参与制定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4、1953—195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8%,农业和副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4.5%;1957年,工业总产值超过计划15.3%,农业和副业总产值也超过计划1.2%。5年内,全国职工平均工资增长42.8%,全国农民收入增加近30%。这些数据说明了( )
A.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工业化
C.我国改变了贫穷落后的局面
D.东北工业基地形成
5、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成就最大的领域是( )
A.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B.工业和农业
C.轻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D.农业和商业
6、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新中国于1953年开始( )
A.实行土地改革 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制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 )
A.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8、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
A.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9、《人民日报》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些“代表们”参加的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0、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
③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 )
A.1950——1952年 B.1950——1953年
C.1953——1957年 D.1949——1956年
12、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反映了中国工业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是在( )
A.洋务运动期间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土地改革完成后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13、下面对联反映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事( )
A.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B. 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
C. 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
D.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中庆新生
14、截止到2018年3月14日12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秘书处共收到代表提出的议案325件。其中,有关立法方面的322件,有关监督方面的1件,有关决定事项方面的2件。代表团提出的12件,代表联名提出的313件。人大代表行使权力的机关是
A.各级人民政府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D.民族区域自治机关
15、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5周年的大型纪录片《光辉历程》中有一段情节回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下列对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描述正确的是( )
A.它是1956年制定的
B.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政府
C.它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
D.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16、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于1954年9月制定,平常又称“五四宪法” ②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
③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④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⑤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二、分析解答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中苏两国就经济援助问题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谈判,两国政府最终商定,今后5年苏联给予中国必要的援助,开工建设骨干工程。
材料二 计划的编制和实施,虽然得到苏联政府的很大帮助,但是,中国共产党仍然坚持和强调以自力更生为主,凡能自己解决的尽量自己解决。1956年,中央进一步明确提出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方针。
材料三 这是一个凯歌高唱的时期,中国人民改变国家贫穷落后面貌的决心和斗志被极大地激发出来。正如毛泽东指出的那样:“从来也没有看见人民群众像现在这样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
(1)阅读材料一、材料二,总结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三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的取得对刚刚成为国家主人的广大劳动人民来说有何重大意义。
18、近现代以来,实现工业化和国家独立富强成为中国人追求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1)写出材料一中“这场运动”的名称,并据材料归纳这场运动的作用.
材料二 清末状元张謇曾说:“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为此他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创立了大生纱厂.1914至1921年这八年中,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大生一、二两厂利润高达1000万两以上.20世纪20年代,张謇的企业处境艰难,濒临破产.
——摘编自《大生纺织公司年鉴》
(2)据材料二概括张謇的救国主张并分析推动张謇企业在1914年至1921年快速发展的外因.
材料三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3)材料三中,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工业化采取了怎样的发展战略?结合所学知识举出第一批国产“解放”牌汽车的诞生基地.
材料四 世界强国的兴衰史一再证明,发达的制造业是国家和民族强盛的必由之路.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根本目标就是通过10年的努力,使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4)综上所述,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年3月3日至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在北京举行。5000多位代表委员聚首北京,审查。审议和讨论“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政府工作报告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共商国是,话民生,献计出力,坦诚直言。
材料二: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从而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请回答:
(1)共和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诞生于哪一年?这部法律的性质是什么?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县及县级以下人大代表是怎样产生的?
20、近现代以来,实现工业化和国家独立富强成为中国人追求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造业。
材料三 这个计划规定……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1)写出材料一中“这场运动”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场运动的历史地位。
(2)材料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
(3)材料三中的“计划”指什么?该“计划”中哪一项任务源于材料二的经济状况?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一、选择题:
1、B
2、B
3、A
4、A
5、A
6、B
7、C
8、C
9、C
10、B
11、C
12、D
13、C
14、C
15、D
16、C
二、分析解答题:
17、(1)苏联的援助;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发扬自力更生的艰苦奋斗精神等。
(2)对广大劳动人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精神支持等。
18、(1)洋务运动;奠定了中国工业的初步基础.
(2)实业救国;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4)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等.
19、(1)1954年;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人民代表大会制;直接选举.
20、(1)①洋务运动。②地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
(3)①第一个五年计划。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4)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要大力发展重工业;重工业是强国之本;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追求的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