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父子》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父子》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05 14:3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父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引导学生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认识,并能根据注释等方法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3.指导文言文的朗读,读出节奏和韵味,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感受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并体会文言文语言凝练的特点。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揭题解题
1.积累导入:
我们学过很多古人的名言名句,如:知之为知之, ;己所不欲, ;温故而……(师生合作)像这样的句子其实都出自文言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完整的文言文,走进《杨氏之子》,感受我们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
2.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3.释题:你们理解题目的意思吗?
(1)学生汇报,重点点拨:“氏”放在姓后表示尊重,“之”的意思是“的”。
“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2)你姓什么?如果按照古人的说法,你也可以称作 氏之子。
4.出示“学习资料袋”,了解《世说新语》。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会觉得很难读,难读懂。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其实,“读”就是学习文言文的诀窍。
1.出示“学习提示1”:
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1)注意读音:“为设果”“儿应声答曰”(两个多音字:为、应)。
(2)注意字形:曰—日。
(3)注意节奏:孔君平/诣/其父;孔/指以示儿/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禽,就是指家禽)。
3.师示范读,生多种形式练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小结:文言文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这样才有古文的韵味。
三、研读课文,理解意思
1.出示“学习提示2”:
自主阅读,根据书中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
思考:杨氏之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说说。
2.学生自主阅读,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3.学生交流反馈,教师相机指导。
(一)抓关键词理解,进行学法指导

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1.指名读句子,并说说句子的意思。(板书:甚聪惠)
2.理解关键词。
(1)学习“惠”字。
A.“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B.学习书写:记字形——看帖——师范写——学生练写3个。
(2)理解“甚”字。
A.甚,“很、非常”的意思。“甚聪慧”就是“非常聪明”的意思。
B.迁移学习:这位同学学习很认真,可以说成这位同学学习甚 ;
那位女生声音很动听,可以说成 甚 。
你们还可以继续这样夸一夸吗?
3.齐读句子,指导读出夸赞之情。
小结: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简单的一个“甚”字,更加凸显了杨氏之子的“聪慧”,满满的都是赞扬。
4.总结学法:理解文言文,可以先弄明白句子中几个关键词的意思,再用自己的话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就是这句话的意思了。(板书:理解关键词)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感受语言之凝练
出示:为设果,果有杨梅。
1.思考:谁为谁设果?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板书:联系上下文)
2.朗读比较:
杨氏之子为孔君平设果,果有杨梅。
为设果,果有杨梅。
小结:恰到好处地进行“省略”,可以让语言表达凝练。这不仅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也提示了我们怎样让语言表达更加简洁、准确。看来,这文言文的学习真是越琢磨越有意思呀!
(三)感受人物形象,体会表达之巧妙
出示课文: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理解意思,学生分角色扮演。
2.师生共评,顺势点拨“曰”“此”“应声”“未闻”等关键词的意思。
3.引导学生准确、完整地说意思。
杨梅给杨氏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过孔雀是您家的鸟。”
板书:杨梅——君家果
孔雀——孔家禽
4.师生合作读。
5.思考:这两句看似简单的对话有什么巧妙之处?
(1)学生汇报,教师小结:可见,两家关系非常亲密,所以才会发生这有趣的场面。孔君平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杨氏之子能巧妙应对。
(2)对比理解:孔雀是君家禽。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A.补充材料:“夫子”一般指有文化、有涵养的成年男子,是一种尊称。
B.小结:两个句子进行比较,我们发现上句过于直接,语言比较生硬。而原文表达既委婉地反驳了对方,又让人容易接受,用上“夫子”一词,更显杨氏之子的礼貌和尊重。可见,表达真是一门艺术!
C.孔君平听到这样的回答,会有怎样的反应?一起来夸夸这个孩子,可以尝试用文言文。

出示: 甚 。
如:杨氏之子甚聪明!
杨氏之子反应如此之快,甚机智!
杨氏之子说话如此委婉,应对甚巧妙!
杨氏之子小小年纪就如此聪惠,甚了不起!……
(3)指导有感情朗读对话,注意读出孔君平的幽默、风趣,读出杨氏之子的机智和委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