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 导学案 (扫描件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 导学案 (扫描件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3-05 23:18:10

文档简介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辨认从不同位置(前面、上面、左面)观察物体,判断所观察的平面图形方法: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物体的形状。
关于观察物体的知识,学生在二年级时已初步接触,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一个简单物体或简单几何的形状,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本单元所观察的对象不再是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是较为抽象的由小正方体拼摆而成的几何体,本单元注重学生抽象推理能力的培养。例1和例2学生只能根据图形的形状加以辨认,实现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
2.认识到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判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1.明确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掌握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的方法。
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
(1)观察物体(二)(1) (1课时)
(2)观察物体(二)(2) (1课时)
本单元的教学中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保障数学活动的物质条件。调动学生的观察兴趣,注重学生的观察活动,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第1课时 观察物体(二)(1)
课题
观察物体(二)(1)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精心设计活动内容,让学生在观察中积累活动经验。
注重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在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活动进行了精心设计。活动设计力求做到生动活泼,例如通过观看《盲人摸象》和“画一画”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种民主、和谐、不断体验的氛围中,充分掌握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方式、思考问题的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学习的快乐。每一次观察力求做到目的明确,反馈及时,并尽可能让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真实体验。
2.立足于用好用活教材,尊重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
各个层次的活动,基本上是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和活动线索而展开的,但在活动的具体设计和组织安排上,对教材有所突破,进行了一些更深层次地挖掘和精细化地处理,做到既尊重教材,又注意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加工,以利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学习目标
1.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拼摆的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
2.能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能画出观察到的形状。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
能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一组简单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学习难点
能正确辨认从前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由多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学习准备
教具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4分钟)
1.依次呈现两幅天安门的正面和侧面图。
(1)你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
(2)为什么看上去不一样的两张照片,你们却说是同一个建筑物呢?
2.引入新课。
看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那么,你知道从不同的方位所观察到的物体具体是什么样子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1.根据视频情境谈感受,体会从不同角度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
2.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1.下面是小红从不同位置给同一个物体拍摄的照片。分别写出是从什么位置拍摄到的?
( )( )( )
答案:前面 左面 上面
2.下面各图分别是从哪一面看到的?
答案:上面 左面 前面
3.下面各幅图分别是从哪一面看到的?
答案:上面 前面 左面
4.下面是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请把这个物体摆出来。

从前面看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
你用了( )个小正方体。
答案:4
二、探索新知,操作感悟。(20分钟)
1.出示例1图片。
(1)引导学生感知:小华从三个位置观察物体,分别看到了三种不同的图形,这三种图形分别是她从什么位置看到的?说说你的方法。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摆一摆,看一看。
①用四个小方块按照例1的样子摆一摆。
②让学生分别从它的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小方块。
(3)集体讨论,学生反馈。
(4)引导学生在课本上连一连。
2.师生共同总结:视线是垂直的,有的地方被遮住了看不到,从不同的角度看,被遮挡的地方不一样,那么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形状也不一样。
1.(1)说说方法。
(2)先动手拼摆,再分别从它的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小方块并在本子上画出自己看到的面。
(3)汇报交流。
生1:我在组合图形的前面观察,看到一个面,是由三个小正方形组成的一个长方形。
生2:我站在组合图形的正前方,从上面观察,看到的是一个像手枪一样的面,是由4个小正方形组成的。
生3:我在组合图形的左面观察,也看到了一个面,是由两个小正方形组成的一个长方形。
(4)学生独立完成。
2.总结发现。
三、巩固练习。(12分钟)
1.教材第13页“做一做”。
2.教材第15页练习四第1题、第2题。
1.思考后回答问题。
2.先摆一摆,然后进行观察,最后连一连。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全课总结。(4分钟)
1.老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观察活动,你们有什么收获?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交流汇报自己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
观察物体(二)(1)
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让学生将若干个正方体搭成一个简单的立体图形。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用4个小正方体摆出指定的立体图形,再指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使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使学生掌握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辨认物体的形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新知教学结构,我让学生在小组内亲身经历“拼摆立体图形——观察形成表象——描画平面图形——观察发现规律”的过程。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认识到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教师点评和总结:
第2课时 观察物体(二)(2)
课题
观察物体(二)(2)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观察物体这部分内容是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重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是在直观认识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图形与几何”中新增加的内容。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上我们出示由4个正方体拼摆成的不同立体图形,并让学生在小组内自己动手摆一摆,小组内同学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的立体图形,经过反复的摆放、观察、验证得出结论,掌握观察立体图形的方法。
学习目标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多个物体,能辨认所看到的各个物体的形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
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学习难点
体会由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拼摆的物体的形状各不相同,所观察的平面图形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多个相同的正方体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多个同样的正方体 正方形纸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谈话导入。(4分钟)
1.复习。
教师将一个球和一个圆柱摆放在讲台上,课件出示球和圆柱的平面图,让学生辨认它们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2.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从不同的角度看物体,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和乐趣,今天我们将探究从同一角度看不同物体,体验从同一角度看不同物体的乐趣。
1.观察后回答,然后对照实物进行观察,检验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连一连。

A B
(1)从右侧面看是图A的有( )。
(2)从侧面看是图B的有( )。
(3)从前面和上面看都是图A的有( )。
答案:图一和图三 图二 图三
3.数一数,下面几个物体各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构成的?

( )个 ( )个
( )个
答案:9 8 24
二、探究新知,操作感知。(20分钟)
1.教学例2。
(1)引导学生用小正方体独立拼搭物体。(可以引导学生拼搭例题图)
(2)引导学生实际观察,体会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的立体组合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
(3)引导学生用正方形纸片将观察到的形状摆出来。
(4)从不同形状的组合物体,从同一角度观察,观察的结果是怎样的?
2.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
1.(1)根据教师提示,用小正方体独立拼搭物体。
(2)4人一组观察物体,分别从物体的前面、上面和左面进行观察。
(3)各自用正方形纸片摆出从三个角度观察到的平面图形。
(4)小组内议一议,然后概括:不同形状的组合物体,从同一角度观察,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
2.独立在教材上完成“做一做”。
三、巩固应用,优化提高。(12分钟)
1.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四第4题。
2.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四第5题。
1.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先动手摆一摆,看一看,然后完成问题。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4分钟)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和体会?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多个物体,有部分学生没有掌握要点,没能达到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因为同时摆放多个物体,学生的为难情绪就表现出来了。作为老师忽略了学生的情绪,没有适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老师的教学进行得比较吃力,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是多么重要。
教师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