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3节 常见的酸 硫酸 同步练习题
1.下列关于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性质说法错误的是( )
A.浓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B.浓硫酸与水混合时溶液温度迅速升高
C.浓硫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而被装入干燥器中使用
D.浓硫酸腐蚀衣物和皮肤是物理变化
2.完成对四组无色溶液成分探究后,小江记录了以下四组数据,其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H2SO4 Na2SO4 KNO3 B.CuSO4 H2SO4 NaCl
C.NaOH NaCl HCl D.H2SO4 Na2CO3 NaNO3
3.向装有50 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小烧杯中有关量的变化情况见下图。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 )
4. 某科学兴趣小组要在实验室制取一定量的MgSO4。同学们分别在实验室里找到了以下四种反应物,其中不能通过与稀硫酸反应制得MgSO4的是( )
A.Mg B.MgO C.Mg(OH)2 D.MgCl2
5. 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均已略去)。先在试管Ⅱ中加入试剂乙,然后在试管Ⅰ中加入试剂甲,立即塞紧橡皮塞,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Ⅱ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
A.甲:NaHCO3、稀HCl;乙:NaOH溶液
B.甲:Al,稀H2SO4;乙:Ba(NO3)2溶液
C.甲:MgO,稀盐酸;乙:AgNO3
D.甲:Cu、稀H2SO4;乙:BaCl2溶液
6. 现有铁、氧化铁、稀硫酸、氢氧化钙、碳酸钠溶液等五种物质,存在着如图所示的相互反应或转化关系(图中“-”表示物质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A.丙可能是碳酸钠溶液 B.丁可能是氢氧化钙溶液
C.乙必须通过置换反应转化为铁 D.甲和丁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7. 如图所示,其中X、Y、Z、R、E分别是氧化铜、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二氧化碳中的一种。图中短线相连的物质间均能相互发生反应,已知X和R反应有气泡出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是稀硫酸 B.X和Z反应无明显现象
C.R与E反应有蓝色沉淀生成 D.E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Y
8.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废铜制取硫酸铜,设计了如下两个方案:
方案一:CuCuOCuSO4
方案二:CuCuSO4[Cu+2H2SO4(浓)CuSO4+SO2↑+2H2O]
比较上述两个方案,你认为方案一的优点是( )
①节约能源 ②不产生污染大气的二氧化硫
③提高硫酸的利用率 ④提高铜的利用率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 酸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的阳离子全是 ,所以不同的酸具有____的化学性质,即酸的通性。酸的通性实质上是反映了 的性质。
10. 浓硫酸可吸收气体里含有的____,所以常作某些气体的 。
11. 浓硫酸能把由 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里的H、O元素按原子个数比为
2∶1的比例从上述化合物中夺取过来,使之发生____现象,浓硫酸对皮肤、衣服有强烈的____作用。
12. 浓硫酸的氧化性很强,它跟金属起反应时,一般生成水而不生成____。
13. 浓硫酸的稀释: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____,因而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____中,并不断____,使产生的热量 。切不可把____倒入 里。
14. 某化学小组在课外活动时做了一个实验,在甲试管中装入固体物质,乙试管中装入液体试剂,按如图所示组装好仪器(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已略去)。
(1)若甲试管装入碳酸钠,乙试管装入紫色石蕊试液,丙中加入稀硫酸,打开分液漏斗加入足量的液体,同时打开止水夹。乙试管中的现象为 。
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立即关闭止水夹,看到____(填“甲”或“乙”)中液面下降。
(2)若乙中装入饱和的石灰水,丙中液体加入到甲中后,石灰水变浑浊。则甲、丙中的物质可能为 (填与(1)中不同的物质)。
15. 某小组利用稀废酸浸泡含有氧化铜、氧化锌的废料,实现废物的综合利用。其实验流程如图所示(已知金属氧化物与稀硫酸反应时,元素化合价不发生改变,且图中部分物质已略去)。
(1)该流程中的过滤操作所使用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和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
(2)①中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中生成金属Cu的化学方程式是 。
(3) X的化学式是 。
(4) 煅烧Zn2(OH)2CO3的化学方程式是 。
16. 如图如示,若将稀H2SO4比作初三学生,在“应急演练”中,要从楼顶入口处由上至下疏散到出口处,各层都有三道门(空白处为通道),稀硫酸要在每层中至少打开一道门(即能与稀硫酸反应的物质)才能到达出口处,请根据图示回答以下问题。
(1)若按“距离最短”的原则疏散,则其疏散路线由上至下依次为(填化学式)进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口。若按“速度最快”(化学反应速度最快)的原则疏散,则应将上述疏散路线中第五层改为(填化学式)____,所有楼层中能与稀硫酸反应的物质共有____种。
(2)写出疏散路线上经过第三层时的物质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若将稀硫酸改为稀盐酸则无法通过第____层。
参考答案:
1---8 DABDB ADA
9. 氢离子 相似 氢离子
10. 水分 干燥剂
11. C、H、O 炭化 腐蚀
12. 氢气
13. 热 水 搅拌 迅速扩散 水 浓硫酸
14. (1) 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CO2+H2O===H2CO3 甲
(2) 盐酸和碳酸钾溶液
15. (1) 漏斗 引流
(2) CuO+H2SO4===CuSO4+H2O
Zn+CuSO4===ZnSO4+Cu
(3) (NH4)2SO4
(4) Zn2(OH)2CO32ZnO+CO2↑+H2O
16. (1) Fe→Fe2O3→Ca(OH)2→BaCl2→Na2CO3 Mg 8
(2) Ca(OH)2+CO2===CaCO3↓+H2O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