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习题课件-第3单元达标测试卷人教新课标(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语文习题课件-第3单元达标测试卷人教新课标(共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05 14:4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 (1)这本书他看了很多遍,( 仍然 )不明白里面讲的内容。
(2)妈妈说今天可能有雨,到了中午( 果然 )下起雨来。
(3)令人难以相信的是这只凶猛的老虎( 居然 )会怕小蚂蚁。
5.选择关联词填空。(4分)
虽然……但是…… 无论……都…… 如果……就…… 
假如……也……
(1)( 如果 )不是我们人类破坏,自然环境恶化的速度
( 就 )不可能如此迅速。
(2)科学家发现,南极的冰层在加速融化。( 无论 )人类再怎样努力,这种地球逐渐变暖的趋势( 都 )无法阻挡。
(3)( 虽然 )昆虫的个子很小,( 但是 )它们给人类科学发展所带来的启示,远远超过其他种类的动物。
(4)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壁虎脚”,人戴上后,可以自由攀爬各种建筑物,( 假如 )壁虎看了,( 也 )会自叹不如。
6.按要求写句子。(4分)
(1)护林工人把杂草统统除尽了。(改为“被”字句)
__杂草被护林工人统统除尽了。
(2)小妹妹哭了。(扩写句子)
_小妹妹唏里哗啦地哭了起来。
(3)一只嘲鸫突然飞来。(改为比喻句)
_一只嘲鸫像离弦的箭一样飞过来。
(4)科学家在屋子里横七竖八,乱七八糟地挂满了铃铛,让蝙蝠飞行。(修改病句)
__删去“,乱七八糟”。7.根据语境填谚语。(4分)
(1)小华要出远门,妈妈坚决反对。小华不解,妈妈指着天空中的朝霞说:__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__。
(2)临近傍晚了,鸡还不肯进窝,鸭子嘎嘎乱叫,刘伯伯自言自语地说:“是不是要下雨了?有句谚语不是说__鸡迟宿,__鸭欢叫__,__风雨不久到__吗?”
(3)小玲放学回家,在路上看到一群搬家的蚂蚁,判定明天有大雨,因为有一句谚语说得好:__蚂蚁搬家蛇过道__,__明日必有大雨到__。
(4)小明家的打谷场上晒满了谷子,小明让爸爸翻谷子,爸爸摇摇头,指着天上的鱼鳞状云彩说:__天上鱼鳞斑__,__晒谷不用翻__。
8.读句子,完成作业。(12分)
(1)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那样的伤害。”
①“悲叹”的近义词是__感叹__,但“悲叹”更突出了向导__伤心难过__的心情。
②海龟受到伤害的原因是__我们违背了自然规律__。
(2)科学家从蝙蝠在黑夜飞行能改变方向这一现象质疑并探究原理,发现了蝙蝠是用__嘴__和__耳朵__配合起来探路的,进而发明了雷达。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__嘴__,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__嘴里发出的超声波__,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__耳朵__。
(3)引起黄河变化的原因:一是__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__,二是__人口增长、环境遭到破坏__。治理好黄河的关键是__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三、阅读好手。(19分)
(一)(9分)
二三十年以后,由于飞行速度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①过了许多年,人类才找到了____这类事故的方法。②其实蜻蜓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____翅膀颤动的关键。
1.文中横线上可以填的同一个词是( C )(2分)
A.防备          B.制止          
C.防止
2.找出文中一对近义词,写下来。(2分)
( 抖动 )——( 颤动 )
4.读句子,回答问题。(3分)
(1)句①中的“这类事故”指的是__飞机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造成机毁人亡__。
(2)句②中的“这个问题”指的是__防止翅膀颤动__,蜻蜓能解决这个问题,是因为__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__。
(二)会排队的毛毛虫(10分)
毛毛虫是蝴蝶或蛾的幼虫。它们的头紧紧地藏在硬毛中,很难分辨出眼睛和嘴巴,可是有一种会排长蛇队的毛毛虫却吸引了我。
这种毛毛虫的成虫没有什么引人注意的地方,但是幼虫
( 不但 )会排队,( 而且 )晓得织帐篷居住。它们排队到哪里去呢?原来是要集结外出去吃植物的叶子。大批毛毛虫一起用餐,轻而易举地就将一棵树的叶子啃个精光。
这些幼虫都是夜猫子,在黄昏或晚间出来觅(mì)食。通常是有一只队长带头,其他的毛毛虫就头顶着前一只伙伴的屁股,一只贴着一只排成一列或两列前进。这队伍最高
(纪 记)录是600只。为了预防自己不小心走岔路跟丢了,毛毛虫一面爬一面吐丝,这么一来,(既 即)使走丢了还可以找回原路。
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用计把毛毛虫诱上花盆的边缘。毛毛虫一走上花盆,就不断沿着边缘前进,它们的速度有时快有时慢,平均一分钟走9厘米。如果将队长夹(jiā jiá)走,排在它后面的那一只就主动补位,成为新的队长,前进的队伍丝毫不受影响。令人惊讶的是,这群硬头的毛毛虫不吃也不喝,就这么没头没脑地连续走了七天七夜,直到精疲力竭才稍作休息。终于到了第八天,有一只毛毛虫突破困境,走出队伍爬下花盆。当晚,所有的毛毛虫才在那只毛毛虫的带领下重返家园。
也许会有人认为它们固执又愚昧,但是那种群体的坚持不懈的精神是我们人类所不及的。
1.仔细阅读文章,划去括号中用得不正确的字和读音。(3分)
2.在文章第2自然段的(  )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1分)
3.“它们排队到哪里去呢?原来是要集结外出去吃植物的叶子。”这段话使用的修辞方法是( D )(2分)
A.比喻     B.反问     C.问句     
D.设问
4.会排队的毛毛虫走丢了还可以找回原路吗?请你用上“因为……所以……”这组关联词语来回答。(2分)
__因为毛毛虫一面爬一面吐丝,所以即使走丢了还可以找回原路。
5.这种会排队的毛毛虫给你留下了哪些难忘的印象?
(2分)
__毛毛虫坚持不懈、团结一致的精神。四、写作妙手。(30分)
题目:我发现了________
提示:科学家们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从而有所发明和创 造。那么,你从大自然里发现了什么呢?从动植物身上又得到哪些启发呢?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注意条理要清楚,语句要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