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05 13:0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背景、影响、性质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内容、意义。
平反冤假错案在全国开展及其拨乱反正的完成。
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
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联系“文化大革命”的基本史实和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所取的伟大成绩,深刻理解这次伟大的历史转折,提高历史感悟能力;分析真理标准讨论是如何突破“两个凡是”的禁锢从而掀起思想解放运动,培养历史分析的思维能力;综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理解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培养历史综合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是学生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我们必须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推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在各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关于真理标准讨论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材料分析、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历时十年的内乱给党和国家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民主法制被践踏,整个社会出现严重混乱的局面。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采取果断措施,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得到彻底纠正了吗?历史是否进入了人民所期盼的“春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二)、讲授新课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两个凡是”的提出(结合材料,学生讨论回答)
材料一:1977年2月7日,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社论名义发表的《学好文件抓住纲》,公开提出了“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在1977年3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华国锋在讲话中继续沿用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强调要巩围和发展所谓“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果实
(1)、“文革”结束后,人们迫切要求平反冤假错案,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这个愿望能在短期内实现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得出:不能。因为当时的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提出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两个凡是“的实质是什么?继续推行这一思想会有什么危害?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实质是“左”的错误的继续。它完全违反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维护个人崇拜,并制造新的个人崇拜;在实践上,它阻碍了“文革”后拨乱反正工作的全面开展,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材料二:毛泽东同志说,他自己也犯过错误。一个人讲的话都对,一个人绝对正确,没有这回事情……马克思、思格斯没有说过“凡是”,列宁、斯大林没有说过“凡是”,毛泽东同志 自己也没有说过“凡是”----《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结合材料:邓小平是怎样看待两个凡是观点的?
学生:旗帜鲜明的反对。
“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文章发表后,立即引起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一场关于真理标准同题的讨论就这样拉开了序墓。标准问题的讨论的是什么?有何意义?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学生讨论得出:目的是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意义是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978年的初冬是一个特别的季节,在这个特别的季节里,是什么消息让世界惊叹?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了。
2、内容:
材料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中国共产觉历史》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指导方针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学生讨论得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实质是“左”的错误的继续,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即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
材料二: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认为,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及时地,果断地把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反映了历史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
益,全会作出的工作中心转移的新战略,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左”倾错误方针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为什么要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学生讨论得出: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尊重历史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
材料三: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是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并大力加强实现现代化所必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
材料三告诉我们要采用什么样的政策来发展经济?
生阅读材料得出:改革开放
改革什么?开放的目的是什么?
由材料得出:改革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开放的目的是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提高生产力
材料四:为了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增选陈云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在这次会议上,虽然华国锋仍担任党中央主席,但就确定党的指导思想、决定改苹开放的重
大方针政策来说,邓小平实际上已经成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唐正芒《中共党史简明教程》
政治路线确立了工作中心,如何保障这个中心不动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由材料四可看出这次会议实际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学生阅读材料得出:邓小平。
师生共同总结:在思想路线方面,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特别是“文革”时期,大搞个人崇拜,把毛泽东的只言片语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思想准绳,严重地违背了客观实际,以致出现了一系列错误。而在该会以后,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文革”时期,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主张打倒一切,“全面内战”“造反有理”,一大批的开国元勋、文化学者等遭受打击、迫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根据对我国国情的正确分析,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978年,邓小平向全党、全国人民振臂高呼:“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这是一位长者对全党的呼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把改革和党、国家的命运相联系
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场伟大的历史转折,它对于中国人民最根本的影响是什么?
学生讨论得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仅作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重大决策,而且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作风。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风的倡导,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符合中国国情
重大决策的重要前提。从这一点说,其对于中国人民的根本影响在于求真务实,敢于改革,敢于尝新,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3、意义:
材料一:这次全会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正式开端。---------日本共同社的报道
材料二:这次会议作出的一系列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产生的影响比1949年建国以来的任何事件的影响都要大。----------美国联合通讯社的报道
结合材料和教材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何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证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领域进行全面拨乱反正,为了彻底地从“文革”和“两个凡是”的阴影中走出来,团全国各族人民一心一意搞建设,谋发展,全面推进拨乱反正工作就成为党和政府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那么,如何全面推进乱反正工作呢?
二、拨乱反正
1、平反冤假错案:
/
邓小平在刘少奇同志追悼会上致悼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的表现有哪些?
学生讨论得出:“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恢复了名誉。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撒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刘少奇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你怎样看待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
学生讨论回答:这是深得人心的举措,彻底解除了“文化大革命”强加给广大干部、群众的枷锁,使他们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2、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标志
学生阅读课本得出: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千历史问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三次巨变依次发生于20世纪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时间上具有连续性,三次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据此请回答: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是指什么?每次巨变产生的伟人分别是谁?
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三大改造,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三)、本课小结: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三大路线的泼乱反正,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平反冤假错案,彻底解除了“文化大革命”强加给广大干部、群众的枷锁,使他们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此后,中国专注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课堂练习
1、“文革”结束以后“左” 的错误继续发展的表现是( B )
A、大搞斗私批修 B、坚持“两个凡是”
C、制造冤假错案 D、阻止邓小平复出
2、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是( D)
A、平反冤假错案B、邓小平在全国科学 大会上的讲话
C、“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3、《人民日报》社论在评论某一次重大会议时指出:“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C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4、国外一位学者提出“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1978年对于中国来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下列事件发生在1978年的是( D )
①粉碎了“四人帮”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五)板书设计: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地点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二、拨乱反正:
1、背景
2、平反刘少奇冤案
3、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标志拨乱反正工作完成。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