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原卷版)
/
/
/
一、陆地自然带
(1)成因
/
(2)特点: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3)陆地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
不同的气候形成与之相对应的自然带,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典型地区
图示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
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热量
太阳辐射
低纬和高纬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内
/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
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水分
海陆分布
中纬地区
/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垂直地带性)
水热状况
海拔
海拔较高的
低纬山地
/
[图文拓展]
1.陆地植被水平地域分异与纬度、温度的关系
/
纬度增高,温度降低,植被类型由热带雨林到针叶林和苔原。
同一纬度,随湿度减小,植被从森林到草原、荒漠。
2.马达加斯加岛上的非地带性分布(地形、洋流影响)
/
马达加斯加岛西半部为热带草原,而东半部由于地处山地迎风坡,以及沿岸有暖流经过的影响,却是热带雨林。
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并在此过程中产生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各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如下表所示:
要素
相互作用
气候
大气中的热量、水分主要来自地面,下垫面状况直接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
及运动特征;绿色植物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
水文
各种水体之间以及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存在水分的交换;
水文是各地理环境影响下的综合表现
地貌
由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受河流、风、波浪、冰川、地下水等影响
生物
受光、热、水、土等因素的制约
土壤
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交接地带,
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考点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及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带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
地域分异规律的直接反映是自然带分布,自然带的标志是植被,而植被类型与分布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是气候,因此自然带的分布与变化与气候类型密切相关,具体如图所示。
需要指出的是,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因为自然带是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等。
陆地自然带水平分布示意图
/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特别要关注纬度位置的差异。
/
(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特别要关注海陆位置的差异。
/
考点三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方法
在分析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要特别关注海拔高度的差异。
/
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所在纬度
相同海拔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海拔
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3.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海拔的因素
(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
(2)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迎风坡低,背风坡高。
/
4.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温度(热量或纬度)因素
雪线分布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
降水因素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
地貌因素
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
季节因素
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
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使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
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
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
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
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图示
/
考点四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1.非地带性的含义:陆地环境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影响使地带性分异规律发生变化的现象。
2.具体表现
实际分布的自然带
形成原因
按理想状态应分布的自然带
南美大陆西岸3°S~30°S
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的输入;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热带雨林带(北);热带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
南美大陆南端形成的温带
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
安第斯山脉阻挡
西风气流深入内陆
温带草原带(中);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
呈现热带草原景观
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
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
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
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
信风来自海洋,温暖湿润;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暖流增温增湿
热带草原带
南半球缺少苔原带
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南半球相应纬度是海洋,
缺少陆地分布
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我国新疆天山、
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
高山冰雪融水
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
温带荒漠带
/
一、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和意义
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如下:
(1)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的“一发”是指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环境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
/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对生产、生活的警示意义及应采取的措施
(1)警示意义
从空间上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客观现实;从时间上看,自然地理环境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因此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否则会使环境因子发生系列的异常,造成各种各样的灾害。如对“沙尘暴”的长期研究表明,由于盲目开垦农牧过渡地区的草原,破坏了植被,使地表土层疏松,加上强劲的冬季风影响,导致我国西北、华北地区近年来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率增加。
(2)人类应采取的措施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要用动态的、联系的、立体的、综合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而且应预测受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因此,“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三峡水利枢纽”等工程建设都要考虑对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影响导致的其他要素的变化,并做出综合评价。
二、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的判读
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反映了该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它多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1、图2)呈现,也以某自然带分布高度等值线图(图3)呈现,它们都反映了随着高度不同,水热状况不同,从而导致的自然景观的差异。
/
图1??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
/
图2??我国某山地东坡和西坡垂直带谱图
/
图3??我国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
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3.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的时间长,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因而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海拔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
4.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同一山体的两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5.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
(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
/
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1—2题。
/
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A.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
C.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
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
A.⑧B.⑦C.⑥D.⑤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面貌的变化。下图是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1990年和2016年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
/
1.近几十年来,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降水量增加B.河流流量增加C.植被覆盖率上升D.河流含沙量增加
2.近几十年来,导致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耕地面积不断增加 B.水库面积增加 C.经济林面积增大D.灌溉面积增加
考点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及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②为
/
A.草原B.荒漠C.针叶林D.针阔混交林
2.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A.纬度B.洋流C.地形D.季风
考点三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下图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
A.从南向北逐渐升高B.从西向东逐渐升高
C.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
2.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 000米左右。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抬升,降水丰富B.纬度低,气温比较高
C.距海远,降水比较少D.山坡陡,冰雪下移快
考点四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读图,完成1—2题。
/
1.图中岛屿两侧①②两种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
A.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①自然带成因相同的是
A.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B.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
C.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D.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
下图为世界某著名山脉东西两坡不同垂直地带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
1.判断甲坡坡向及图例①代表的景观类型
A.东坡 常绿阔叶林B.西坡 常绿硬叶林
C.东坡 亚热带草原D.西坡 落叶阔叶林
2.导致20°S附近甲乙两坡垂直景观复杂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B.光照C.水分D.高差
(2018年海南卷)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下题。
3.“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4—6题。
4.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A.大气温度B.降水量C.积雪厚度D.植被覆盖度
5.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年降水最少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D.冬季风力最大
6.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B.低温更低C.降雪期推后D.太阳辐射减弱
(2015年北京卷)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767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7.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A.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B.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C.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D.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2018年天津卷)结合图1和图2中的信息,回答8—9题。
/
8.最有可能观察到图1中景观的地点,是图2中的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9.在图1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
A.终年积雪区B.高山草甸带C.云杉林带D.山麓草原
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据该山地海拔2500~3400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据此回答下题。
/
10.甲表示的自然带是
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B.山地草原带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D.荒漠带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节选)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1—12题。
/
1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12.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13—14题。
/
13.磷高累积区是
A.高山草甸带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
14.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 000—3 000米处
A.大气温度较低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D.地表径流量较小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Ⅲ)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5—16题。
/
15.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
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
16.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
A.日照更长B.气温更高C.植被更密D.海拔更低
(2016年江苏卷)某教授参加了新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写到:“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据此回答17—18题。
17.此时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的
A.山地针叶林带B.高山草甸带C.高山苔原带D.冰川带
18.阿尔泰山南坡
A.森林大多为落叶阔叶林B.草场仅分布在山麓地带
C.此时季节为冬季D.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19.(2015年广东卷)有文献表述:“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按此理解,下列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
A.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B.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
C.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
(2015年北京卷)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 767米)。据此,回答下题。
20.太白山
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
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
21(2017年江苏卷·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7年是加拿大建国150周年,国家公园免费开放一年。加拿大落基山南段的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
材料二下图为“加拿大50°N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
//
(1)2017年3月,中国某旅游团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发现沿途的景观带由森林带依次过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景观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分异规律。
(2)游客自莱斯布里奇西行,攀登落基山,可能看到的山地垂直自然带有______________。
22.(2017年北京卷·节选)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
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非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回答下题。
说出该国自然带的类型,并在1月和7月中任选其一,说明该自然带的景观特点和成因。
/
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
/
一、陆地自然带
(1)成因
/
(2)特点: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3)陆地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
不同的气候形成与之相对应的自然带,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
二、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并在此过程中产生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各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如下表所示:
要素
相互作用
气候
大气中的热量、水分主要来自地面,下垫面状况直接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
及运动特征;绿色植物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
水文
各种水体之间以及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存在水分的交换;
水文是各地理环境影响下的综合表现
地貌
由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受河流、风、波浪、冰川、地下水等影响
生物
受光、热、水、土等因素的制约
土壤
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交接地带,
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三、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及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带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
地域分异规律的直接反映是自然带分布,自然带的标志是植被,而植被类型与分布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是气候,因此自然带的分布与变化与气候类型密切相关,具体如图所示。
需要指出的是,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因为自然带是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等。
陆地自然带水平分布示意图
/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特别要关注纬度位置的差异。
/
(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特别要关注海陆位置的差异。
/
四、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方法
在分析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要特别关注海拔高度的差异。
/
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所在纬度
相同海拔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海拔
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3.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海拔的因素
(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
(2)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迎风坡低,背风坡高。
/
4.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温度(热量或纬度)因素
雪线分布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
降水因素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
地貌因素
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
季节因素
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
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使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
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
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
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
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图示
/
五、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1.非地带性的含义:陆地环境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影响使地带性分异规律发生变化的现象。
2.具体表现
实际分布的自然带
形成原因
按理想状态应分布的自然带
南美大陆西岸3°S~30°S
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的输入;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热带雨林带(北);热带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
南美大陆南端形成的温带
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
安第斯山脉阻挡
西风气流深入内陆
温带草原带(中);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
呈现热带草原景观
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
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
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
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
信风来自海洋,温暖湿润;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暖流增温增湿
热带草原带
南半球缺少苔原带
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南半球相应纬度是海洋,
缺少陆地分布
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我国新疆天山、
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
高山冰雪融水
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
温带荒漠带
/
一、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和意义
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如下:
(1)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的“一发”是指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环境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
/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对生产、生活的警示意义及应采取的措施
(1)警示意义
从空间上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客观现实;从时间上看,自然地理环境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因此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否则会使环境因子发生系列的异常,造成各种各样的灾害。如对“沙尘暴”的长期研究表明,由于盲目开垦农牧过渡地区的草原,破坏了植被,使地表土层疏松,加上强劲的冬季风影响,导致我国西北、华北地区近年来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率增加。
(2)人类应采取的措施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要用动态的、联系的、立体的、综合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而且应预测受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因此,“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三峡水利枢纽”等工程建设都要考虑对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影响导致的其他要素的变化,并做出综合评价。
二、陆地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1.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典型地区
图示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
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热量
太阳辐射
低纬和高纬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内
/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
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水分
海陆分布
中纬地区
/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垂直地带性)
水热状况
海拔
海拔较高的
低纬山地
/
[图文拓展]
2.陆地植被水平地域分异与纬度、温度的关系
/
纬度增高,温度降低,植被类型由热带雨林到针叶林和苔原。
同一纬度,随湿度减小,植被从森林到草原、荒漠。
3.马达加斯加岛上的非地带性分布(地形、洋流影响)
/
马达加斯加岛西半部为热带草原,而东半部由于地处山地迎风坡,以及沿岸有暖流经过的影响,却是热带雨林。
三、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的判读
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反映了该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它多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1、图2)呈现,也以某自然带分布高度等值线图(图3)呈现,它们都反映了随着高度不同,水热状况不同,从而导致的自然景观的差异。
/
图1??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
/
图2??我国某山地东坡和西坡垂直带谱图
/
图3??我国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
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3.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的时间长,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因而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海拔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
4.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同一山体的两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5.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
(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
/
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1—2题。
/
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A.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
C.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
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
A.B.C.D.
【答案】1.A 2.D
【解析】1.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水文特征不同,A项正确;喀斯特地貌是多种因素对地貌的影响,而是地貌对土壤的影响,B项错;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主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体现的是流水对地貌的影响,而是水文对土壤的影响,C项错;东北黑土退化主要是流水侵蚀对土壤的影响,而是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D项错误。故选A。
2.右图是风积沙丘地貌和驼队,分布在干旱区域,是气候对地貌的影响。故选D。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面貌的变化。下图是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1990年和2016年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
/
1.近几十年来,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降水量增加B.河流流量增加C.植被覆盖率上升D.河流含沙量增加
2.近几十年来,导致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耕地面积不断增加 B.水库面积增加 C.经济林面积增大D.灌溉面积增加
【答案】1.C 2.B
【解析】1.与1990年相比,该河雨后流量曲线变化和含沙量曲线波峰降低,说明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能力提高。故选C。
2.除植被增加因素外,水库也有明显的调节径流量和拦截泥沙的作用。故选B。
考点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及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②为
/
A.草原B.荒漠C.针叶林D.针阔混交林
2.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A.纬度B.洋流C.地形D.季风
【答案】1.A 2.D
【解析】1.大兴安岭以东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贺兰山以西则为温带荒漠。②地位于大兴安岭以西、贺兰山以东,处于森林向荒漠的过渡地带,典型植被为草原。故选A。
2.我国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自南向北由宽变窄,与季风区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基本一致。正是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气候湿润,从而发育森林植被。故选D。
考点三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下图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
A.从南向北逐渐升高B.从西向东逐渐升高
C.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
2.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 000米左右。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抬升,降水丰富B.纬度低,气温比较高
C.距海远,降水比较少D.山坡陡,冰雪下移快
【答案】1.C 2.A
【解析】1.根据材料,雪线高度与区域的气温相关,区域气温越高,雪线高度越高,区域气温低,雪线高度低。所以图中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C对。
2.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 000米左右。读图可以看到,梅里雪山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地形抬升,降水丰富,所以该山雪线相对较低,A对、C错;纬度低,气温比较高,雪线应较高,B错;山坡陡,冰雪下移快,雪线高,D错
考点四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读图,完成1—2题。
/
1.图中岛屿两侧①②两种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
A.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①自然带成因相同的是
A.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B.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
C.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D.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答案】1.D 2.C
【解析】1.从图中可知,该岛为马达加斯加岛,①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加上沿岸有暖流经过,降水多,为热带雨林带,②地位于背风坡,为热带草原带,两者体现了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四个选项都属于非地带性现象,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主要是受寒流的影响;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带;南半球南纬50°—60°附近为海洋,不具备发育亚寒带针叶林的陆地环境。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和巴西高原东南部虽距赤道较远,但都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沿岸有暖流经过,都形成热带雨林带。?
/
下图为世界某著名山脉东西两坡不同垂直地带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
1.判断甲坡坡向及图例①代表的景观类型
A.东坡 常绿阔叶林B.西坡 常绿硬叶林
C.东坡 亚热带草原D.西坡 落叶阔叶林
2.导致20°S附近甲乙两坡垂直景观复杂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B.光照C.水分D.高差
【答案】1.B 2.C
【解析】1.该山海拔较高,延绵于10°N—50°S之间,由此可判断,该山脉为安第斯山脉;甲坡南北向纬度地带性变化明显,其中荒漠带从30°S附近一直延伸到5°S附近,应表示安第斯山脉的西坡。图例①表示的自然带位于30°S—37°S的大陆西岸,应是地中海气候条件下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由图中可看出,20°S附近的东坡是热带雨林景观,西坡是热带荒漠带,两地降水差异较大。
(2018年海南卷)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下题。
3.“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答案】C
【解析】“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故选C。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4—6题。
4.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A.大气温度B.降水量C.积雪厚度D.植被覆盖度
5.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年降水最少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D.冬季风力最大
6.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B.低温更低C.降雪期推后D.太阳辐射减弱
【答案】4.C 5.D 6.C
【解析】4.在对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受地形的影响,山地迎风坡的气流抬升,在一定的高度产生丰富的地形雨,故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先增后减;坡度越大的地区,降雪留存的难度越大,则积雪厚度越小,但在高山苔原带,积雪厚度与海拔基本无关;植被覆盖度与水分条件密切相关,而水分条件与海拔密切相关。故选C。
5.东北地区位于季风区,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冬季,强烈的西北风使山地的西北坡成为迎风坡,受大风影响,产生冻害。
6.积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雪层以下地面起到保温作用,降低气温大幅下降所造成的灾害程度。根据材料可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东北长白山地区的降雪期推后,使地面在初冬没有雪层保护下迅速降温,冻害加剧。
(2015年北京卷)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767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7.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A.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B.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C.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D.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答案】D
【解析】过渡猎狼,会使植食动物增多,导致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会使狼数量减少,甚至灭绝,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而生物资源的破坏,会减少环境承载力;对人们的消费观念,影响不大。故选D。
(2018年天津卷)结合图1和图2中的信息,回答8—9题。
/
8.最有可能观察到图1中景观的地点,是图2中的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9.在图1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
A.终年积雪区B.高山草甸带C.云杉林带D.山麓草原
【答案】8.A 9.C
【解析】
8. 图示区域为天山,云杉林出现在山体2000米左右,山麓为草原,可知位于降水较多的伊犁河谷地带;根据右图显示的天山全貌可知,天山向西敞开一个豁口,可以接收到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因此,伊犁河谷地带气候较为湿润;图2显示甲地符合要求,而乙、丁附近降水较少,丙地海拔较高,不到图示景观,选A。
9.图示区域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只有水汽量大的地方才可能形成森林。天山北坡因位于大西洋、北冰洋湿润水汽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形成云杉林。故选C。
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据该山地海拔2500~3400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据此回答下题。
/
10.甲表示的自然带是
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B.山地草原带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D.荒漠带
【答案】B
【解析】甲自然带位于半荒漠带和山地针叶林之间,介于半荒漠和森林之间的应该是草原,所以甲自然带最可能属于山地草原带。故选B。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节选)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1—12题。
/
1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12.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
答案】11.B 12.A
【解析】11.由题中日期“3月25日”和“杂树中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推知该地植被在冬季时树叶落完,春季时长出新叶,说明此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所以当地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区独有的植被,我国无地中海气候分布;针叶林分布于较高纬度,不合题意。
12.由于常绿灌木冬季不落叶,所以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景观植物的最大用途就是营造城市景观,因此需要保持常绿。而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大多数植物都在冬季落叶,故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气温低,热量不足,制约了常绿灌木的栽种范围。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13—14题。
/
13.磷高累积区是
A.高山草甸带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
14.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 000—3 000米处
A.大气温度较低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D.地表径流量较小
【答案】13.A 14.C
【解析】13、由图中信息可知,磷高累积区位于海拔4000米左右,说明该高度土壤营养物质丰富,土壤含水较多,有利于植物生长,但该处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故该处的自然带应是高山草甸草,A项正确;由于该山地地处四川西部,纬度较低,海拔4000米处不含高山冰雪带,B项错误;海拔4000米处温度较低,热量不足,不适宜森林生长,C、D错误。故选A。
14.据图可知,2000—3000米处磷累积量较少。与4000米处相比,2000—3000米处海拔低,温度高,蒸发强,土壤含水量少,不利于磷累积,A项错误、C项正确;由于海拔低、热量条件好,有林木生长,该高度生物生产量较高,B项错误;由于地处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该高度地表径流量较大,D项错误。故选C。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Ⅲ)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5—16题。
/
15.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
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
16.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
A.日照更长B.气温更高C.植被更密D.海拔更低
【答案】15.B 16.B
【解析】15.经历三次冰期的果洛山应该最早抬升至终年积雪高度,其次是经历两次冰期的雪宝顶,太白山最后抬升至终年积雪高度。故选B。
16.读图可知,点苍山经历了末次冰期,应该有过冰川。没有现代冰川发育,应该是气温升高,雪线升高所致,B项正确;点苍山位于抬升带,海拔不会比末次冰期时更低,D项错误;日照长短与有无现代冰川发育关系不大,A项错误;植被对雪线影响不大,C项错误。故选B。
(2016年江苏卷)某教授参加了新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写到:“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据此回答17—18题。
17.此时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的
A.山地针叶林带B.高山草甸带C.高山苔原带D.冰川带
18.阿尔泰山南坡
A.森林大多为落叶阔叶林B.草场仅分布在山麓地带
C.此时季节为冬季D.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答案】17.B 18.D
【解析】17.由材料可知,教授身后为森林,所处之处花草掩映,再往前方看是冰雪。根据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可判断,教授此时位于高山草甸带。故选B。
18.阿尔泰山南坡受西风带影响,从大西洋带来水汽形成降水;阿尔泰山高山草甸下部的森林以针叶林为主;不只山麓地带有草场分布,山地附近分布有高山草甸;阿尔泰山纬度高,且教授所在地海拔较高,飘雪时节不一定在冬季。故选D。
19.(2015年广东卷)有文献表述:“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按此理解,下列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
A.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B.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
C.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
【答案】A
【解析】文献所述的“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实质是指太阳辐射纬度不均,由此产生的地域分异规律则是指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只有A项符合;B、C、D项分别属于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故选A。
(2015年北京卷)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 767米)。据此,回答下题。
20.太白山
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
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
【答案】C
【解析】由“太白山为秦岭主峰”可知,其北麓为温带季风气候 区,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A 项错误;由北麓到山体中 部,树木增多可知,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多,B 误;北麓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往上又密又高的树木应是针叶林带,C 项正确;“稀树草原”为热带植被类型,D 项错误。 选故C。
21(2017年江苏卷·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7年是加拿大建国150周年,国家公园免费开放一年。加拿大落基山南段的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
材料二下图为“加拿大50°N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
//
(1)2017年3月,中国某旅游团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发现沿途的景观带由森林带依次过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景观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分异规律。
(2)游客自莱斯布里奇西行,攀登落基山,可能看到的山地垂直自然带有______________。
【答案】(1)森林草原、草原、干草原(荒漠草原)??干湿度(经度,从沿海到内陆)
(2)山地针叶林带;灌丛草甸(草甸)带;冰雪带
【解析】
(1)根据图中经度值,可以判断旅游团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是从加拿大东部地区往西到西部内陆落基山山地地区,莱斯布里奇位于太平洋的背风坡,降水量少,所以发现沿途的景观带由森林带依次过渡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这种景观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从沿海到内陆分异规律。
(2)游客自莱斯布里奇西行,攀登落基山,随着海拔升高,可能看到的山地垂直自然带依次是山地针叶林带、灌丛草甸带和冰雪带。
22.(2017年北京卷·节选)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
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非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回答下题。
说出该国自然带的类型,并在1月和7月中任选其一,说明该自然带的景观特点和成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