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和吸收
学习目标:
清晰的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以及各个器官;
学会自主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学习重难点:
消化系统的构成,
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学习过程:
阅读本节课文(P26)完成下列填空:
1.消化系统由 和 两大部分组成。
2.消化道是一条很长的通道,不同部位消化的不同的营养物质,如下:
(食物)→ 口 → → → → → → 肛门 (粪便)
消化:食物中的 、 和 都是分子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分解成 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这个过程叫做 。
阅读本节课本(P27),前后桌同学一起讨论完成下列实验,完成后用其中一位同学的ipad拍照上传: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取 只试管,分别编号1,2,3.同时取新鲜的馒头,切成相同大小的A、B、C三小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的切碎;C不做处理。
1号试管
2号试管
3号试管
将三根试管一起放入 ,5-10分钟取出,各加2滴碘液。观察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1号试管
2号试管
3号试管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分析交流:
哪些因素会影响实验结果?
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口腔中有什么物质使淀粉发生了分解?
基础训练
1.吃馒头时越嚼越甜,这是因为 ( )
A.淀粉在口腔内被分解成麦芽糖
B.淀粉在口腔内被分解成葡萄糖
C.唾液在口腔内淀粉的作用下变成了麦芽糖
D.唾液在口腔内淀粉的作用下变成了葡萄糖
2.组成消化道的消化器官依次是(? )
A.口腔、、胃、食道、小肠、大肠、肛门B.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C.口腔、咽、胃、食道、大肠、小肠、肛门D.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
3.某同学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记录如表,结论错误的是( )
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时间 碘液检测
1 淀粉糊+唾液 37℃ 10分钟 不变蓝
2 淀粉糊+胃液 37℃ 10分钟 变蓝
3 淀粉糊+唾液 0℃ 10分钟 变蓝
A. 对比1和3,得出唾液在适宜温度下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B. 对比1和2,得出胃液对淀粉无消化作用
C. 对比2和3,有两个变量,不能得出科学结论
D. 分析1试管,可得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4.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
试管编号 1 2 3 4
馒头碎屑或块 碎屑适量 碎屑适量 馒头块适量 碎屑适量
清水或唾液 2mL唾液 A 2mL唾液 2mL唾液
震荡后保温 37℃水浴中保持10分钟 0℃水浴中保持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结果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变蓝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 ,作为1号试管的 实验。
(2)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取________号和 号试管作对照。
(3)1号和4号试管对照,说明了唾液消化馒头需要 。
(4)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 ℃左右温水中 (?http:?/??/?www.21cnjy.com?),5~10分钟后取出,_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这是因为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 分解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