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 第10课 美国民主宪政的扩展(二)一.学情分析 我校是省二级达标高中,学生整体素质较高,基础知识较扎实;高二学生在必修一和选修二已经学习过部分美国民主宪政的发展史;但他们的知识是零散的,分裂的。因而适当增加课堂容量,重新整合教材资源,以使学生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拓宽学生历史视野,活化历史思维以及培养学生学史、用史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二.教材分析本课的新课标要求
教材的地位
教材的教学目标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新课标要求 1说出《独立宣言》中体现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化进程要有一个从思想理论到制订法律的准备阶段(选修)P34之4567
2知道美国1787年宪法中关于国家政治体制的基本规定,比较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制与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异同,认识民主制度因国情各异而必然呈现多样化的基本特点.(选修)P59-60之2和P64之101112
3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制的异同(必修)P67之3
解读课标:
从课标上,我们可以看出掌握美国民主宪政的萌芽、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与了解美国政治体制的结构、特点是必修一与选修二的基本要求。本课从表面上看没有具体的课标要求,但它是完整理解美国民主宪政发展过程所必不可少的内容。教材的地位 本节教材讲述的美国民主宪政的扩展,它是美国民主宪政发展、完善的重要阶段。本课内容纵连必修一的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和选修二的第5课《美国的独立战争》,构成了美国民主宪政发展的基本线索;横比同时期的英、法等国的民主宪政历程,形成近代西方民主化进程的宏观认识。而民主化进程是近代历史研究的重点;也是文明史观的重要构成,所以本课在选修课中比较重要。教材的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美国民主宪政发展的原因、过程和意义,在学习过程中,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材料的整理、分析、归纳,学生形成论从史出及多角度观察历史的能力。以及从文献资料中提出历史问题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并能大胆讲出自己的感受;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整理材料、分析材料、归纳材料,并在合作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现实中的问题。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认识到民主宪政的扩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民不断斗争的结果,是时代的要求。而且民主制度的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教材重点:
美国民主宪政扩展的原因、过程。
①依据:
美国民主宪政的扩展是本课的主线索,民主化进程又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所以对美国内战及黑人争取民权的斗争的分析都要从民主宪政发展的角度进行。
②突破方法:
通过材料分析法,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分析:民主宪政的缺陷与危机——引发内战——民主宪政的改善——还存在种族歧视——黑人争取民权的斗争——民主宪政的进一步完善。
(2)教材难点:
民主宪政扩展的原因和意义
①依据:
教材没有直接体现,需要学生综合必修一和必修二等知识进行分析,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历史分析与概括能力。
②突破方法:
教师提示、材料引导、课件展示。三.教法和学法
①教法:
以主线整合资源;以情境体验历史;以探究认识规律;以交流升华情感。采用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问题探究法、讨论谈话法等。
②学法:
提供材料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四.教学过程的设计一、民主精神奠基—— 1776年《独立宣言》颁布
二、民主宪政的根基—— 1787年宪法的制定
三、公民基本人权的法律保障
——1791年十条宪法修政案(《人权法案》)的出台
四、公民权的扩展(白人权利)
——早期的民主改革
五、民主制度在空间上的扩展(东部→西部)
——西进运动与民主建州美国民主宪政的早期历程温故知新 “在堪萨斯州,两个陌生人相遇,见面礼是互相用枪指着问:拥护还是反对奴隶制?如果回答相背,马上开枪射击”。 ——1858年《华盛顿邮报》 ◆为什么当时美国政治形势如此紧张? ◆是什么矛盾引起的?
◆这个矛盾是历史遗留的还是新生的?pk六:美国民主制度的巩固——南北战争民主制度的缺陷——
内战爆发的历史原因两种社会经济制度发展的
矛盾与冲突——根本原因林肯当选总统——
内战爆发的导火线(一):战争爆发的原因材料一:众议员名额和直接税税额,应按本联邦内各州的人口比例进行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所有其他人口的3/5予以确定。自由人总数包括按契约服一定年限劳役的人,但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第安人。材料二:根据一州法律须在该州服劳役或劳动的人,如逃往他州,不得因他州的法律或规章而免除此种劳役或劳动,而应根据有权得到此劳役或劳动之当事人的要求将该人交出。 材料三:现有任何一州认为得准予入境之人的迁移或入境,在1808年以前,国会不得加以禁止,但对此种人的入境,得课以每人不超过10元的税金或关税。——以上材料均摘自《1787年宪法》1:材料中的“其他人口”“服劳役的人”“此种人”指的是谁?
2:这些宪法条文表明联邦政府对奴隶制采取什么态度?
3:为什么采用如此含糊的表述方式
4:宪法中这些规定和联邦政府的态度有什么历史影响?
3:宪法中这些规定和联邦政府的态度有什么历史影响?
它不仅成为南方奴隶制在立宪建国后继续发展的宪法基础,而且是引发南北战争的一个深层次原因。1、黑人奴隶
2、支持(承认)1内战的历史根源
民主制度的硬伤——1787年宪法对奴隶制的承认 宪法中涉及奴隶制的一系列妥协条款以及这部文献中在很多问题上含糊不清、语焉不详的特点,却使后人陷入难于解脱的宪法危机,为南北战争的爆发埋下了定时炸弹 反对奴隶制的阵营认为,宪法中有关奴隶制的妥协条款只是一种缓兵之计,制宪者的最终目标是消灭奴隶制, 支持奴隶制的阵营认为,制宪者承认了奴隶制的合法性,宪法中的妥协条款是为了保障奴隶制的发展。 正方反方一则引起宪政危机的司法判决 ——斯科特诉桑弗特案(1857)斯科特(Dred Scott)是一个黑奴 1834年至1838年期间,斯科特跟随主人军医艾默森先后在自由州伊利诺伊州和威斯康星自由联邦领地的军营里居住过4年。艾默森死后把斯科特作为遗产给妻子桑弗特。
1846年,在白人废奴团体的帮助下,斯科特向密苏里州地方法院提出申诉,要求获得人身自由。案件一直上诉至最高法院。
最后最高法院宣布
1:斯科特不是美国公民。
2:斯科特从蓄奴州到了自由州或自由联邦领地短 暂居住过后,不能自动获得人身自由。
3:国会没有权力在联邦领地内禁止奴隶制 从政治角度看,坦尼法官的判决荒唐得令人难以置信,它宣告“一国两制”土崩瓦解,奴隶制向联邦领地和新州蔓延扩张名正言顺。
这个判决不仅从宪法高度违护了奴隶制,堵塞了以法律手段解决南方奴隶制问题的道路,而且坚定了南方蓄奴州依法捍卫奴隶制的决心 2.内战的社会经济根源◆根本原因:◆美国1787年宪法埋下的定时炸弹为什么会引爆?内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它与美国西进运动有着怎样的关系?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VS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南北方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美国内战原因示意图内战矛 盾自由州蓄奴州 林肯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转折性的变化? 他当选总统怎么会成为内战爆发的导火线呢? “我们将去奋争,只为求得自由并废弃奴隶制,以使辽阔土地上的劳动者俱为自由之工人。” ——林肯竞选的演讲词 “我们无意干预各蓄奴州所行之奴隶制,无论是直接干预还是间接干预。” ——林肯当选总统后的声明 3内战的导火线——林肯当选总统二:内战主要经过①南方向联邦军队进攻 (1861年)内战爆发②《宅地法》③《解放奴隶宣言》 (1862年)扭转战局④葛底斯堡战役 (1863年)战争转折⑤南方李将军投降 (1865年)北方胜利南北方力量对比表优势 =胜势? 《宅地法》《解放奴隶宣言》的颁布为什么会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你来谈一谈◆《解放奴隶宣言》(废除南部诸州奴隶制,黑人奴隶可以参加联邦军队)◆《宅地法》(10美元=西部获得160英亩土地)→北方人民与西部农民的支持→激发广大黑人参军的积极性北方人民+西部农民+全体黑人
= 林肯政府得到广泛支持 在合众国境内或受合众国管辖的任何地方,奴隶制和强迫劳役都不得存在, ——第十三条修正案〔1865〕 凡在合众国出生或归化合众国并受其管辖的人,均为合众国的和他们居住州的公民。 ——第十四条修正案〔1868〕 合众国公民的投票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曾被强迫服劳役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剥夺或限制。
——第十五条修正案〔1870〕 依据材料说明,南北战争后美国民主宪政有哪些发展?1、废除了奴隶制
2、确认了黑人是美国公民的身份,保障黑人的公民权。
3、扩大了美国民主的范围,公民权从白人扩展到美国领土上的其他人种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1发展和深化了统一的全国市场;
2推动了美国工业化进程,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产值跃居世界首位;
3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更加优越的条件。
政治上的重要意义:
(1)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2)联邦制经受了考验并更加巩固。
(3)内战期间和战后一系列法案的颁布,废除了奴隶制并保障黑人权益,体现了民主宪政的发展。
三:内战中北方的胜利重要意义: 你认为美国内战对我们祖国的台湾问题有什么积极的启示?启示:
◆对分裂势力必须进行坚决斗争;
◆要注意从法理上制止分裂势力的分裂行径。
◆统一有利于国家全面发展。 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反分裂国家法》英译“anti—secession law” “secession”一词不仅意为“退出”、“分离”,而且含有叛国之意。它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内战,为防止联邦分裂,美国国会通过了《反脱离联邦法》。此后美国法律和历史教科书提到南方的分离运动,其用语secession。 1963年8月23日,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堂前向25万人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有那么一天,就在邪恶的种族主义者仍然对黑人活动横加干涉的阿拉巴马州,就在其统治者拒不取消种族歧视政策的阿拉巴马州,黑人儿童将能够和白人儿童如兄弟姊妹一般携起手来。?? 我有一个梦想,有那么一天,沟壑填满,山岭削平,崎岖地带铲为平川,坎坷地段夷为平地,上帝的灵光大放光彩,芸芸众生共睹光华。 ——《我的一个梦》“我有一个梦”
问题:
1、“我”指谁?“梦”指的是什么?
2、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为圆梦进行活动?
“我”是指马丁·路德·金 ,
“梦”是实现黑人和白人间的真正平等,完全消除种族歧视,让黑人享有和白人同样的权利。 七:种族歧视问题和黑人
争取民权的斗争(一)背景
1、内战后种族歧视现象严重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种族歧视制度在道义基础上动摇
3、黑人群众在战后醒觉。(二)战后黑人争取民权的运动
1、公共汽车罢乘事件
2、进军华盛顿运动 1955年12月1日,美国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的一名叫罗莎·帕克斯(Rosa Parks )的黑人女缝工上了一辆公共汽车。她已经 42岁,这天她感到很疲乏,于是,便找了个座位坐下。这时乘客满了,司机叫她站起来让位给一个白种男人。黑人给白人让座,是南部的老习惯了。再说,不听司机指挥也是犯法的。但帕克斯太太这时想了一想回答说她不让。12月5日,她被捕了,罪状是行为失检;罪状成立,罚款十元。当年罗莎·帕克斯所乘坐的公交车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大游行队伍中。华盛顿大游行(1963年) 1964年的民权法,规定黑人可以和白人一样享用旅馆、饭店、娱乐休息等公共场所,禁止在公共场所实行种族隔离。 1965年的民权法也称《选民登记法》,禁止在选民登记时采取文化考察和其他歧视性措施。 1968年的民权法又称《开放住房法》,禁止在出售、出租住房时实行种族歧视。 这些民权法案的出台对美国民主宪政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从法律上保障黑人的平等权利,是民主宪政发展的重要体现。谈谈你对美国民主宪政的认识?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美国民主宪政的基础和根本推动力;
民主的扩展不是统治者的恩赐,而是人民群众长期斗争的结果;
任何一种民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其进程充满坎坷与曲折;
美国的民主荣然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是不彻底不完善的。说课稿
第10课 美国民主宪政的扩展(二)
课题选自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二《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第10课第二部分。下面我将从学情、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等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学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省二级达标高中,学生整体素质较高,基础知识较扎实;而高二学生在必修一和选修二已经学习过部分美国民主宪政的发展史;但他们的知识是零散的,分裂的。因而适当增加课堂容量,重新整合教材资源,以使学生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拓宽学生历史视野,活化历史思维以及培养学生学史、用史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二.教材分析
解读课标:
从课标上,我们可以看出掌握美国民主宪政的萌芽、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与了解美国政治体制的结构、特点是必修一与选修二的共同要求。本课从表面上看没有课标要求的内容,但它是美国民主宪政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完整理解美国民主宪政发展过程所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本课实际上是“非重点的重点”。
1.教材的地位
本节教材讲述的是美国民主宪政的扩展,它是美国民主宪政发展、完善的重要阶段。本课内容纵连必修一的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和选修二的第5课《美国的独立战争》,构成了美国民主宪政发展的基本线索;横比同时期的英、法等国的民主宪政历程,形成近代西方民主化进程的宏观认识。而民主化进程是近代历史研究的重点;也是文明史观的重要构成,所以本课在选修课中比较重要。
2.教材的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美国民主宪政发展的原因、过程和意义,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材料的整理、分析、归纳,学生形成论从史出及多角度观察历史的能力,以及从文献资料中提出历史问题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并能大胆讲出自己的感受;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整理材料、分析材料、归纳材料,并在合作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现实中的问题。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认识到人民获得民主权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民不断斗争的结果,是时代的要求。民主制度的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教材重点:美国民主宪政发展的原因与过程
①依据:美国民主宪政的扩展是本课的主线索,民主化进程又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所以对美国内战及黑人争取民权的斗争的分析都要从民主宪政发展的角度进行。
②突破方法:通过材料分析法,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分析:民主宪政的缺陷与危机——引发内战——民主宪政的改善——还存在种族歧视——黑人争取民权的斗争——民主宪政的完善。
(2)教材难点:对民主宪政扩展的原因和认识
①依据:教材没有直接体现,需要学生综合必修一和必修二等知识进行分析,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历史概括能力。
②突破方法:教师提示、材料引导、课件展示。
三.教法和学法
①教法:以主线整合资源;以情境体验历史;以探究认识规律;以交流升华情感。采用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问题探究法、讨论谈话法等。
②学法: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
2.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音视频材料收集等。
学生:相关材料收集或预习课前发放的学案。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美国民主宪政的早期历程
讲授新课:以情景模拟和设问导入——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可以让学生承上启下前后相联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历史情景的设置是为了把学生思绪带进19世纪中叶的美国,从而产生真实的历史感,并通过问题导入新课。
(一):战争爆发的原因
1民主制度的缺陷——内战爆发的历史原因
课堂设计一:引用1787年美国宪法原文,设计问题:
①材料中的“其他人口”“服劳役的人”“此种人”指的是谁?
②这些宪法条文表明联邦政府对奴隶制采取什么态度?
③为什么采用如此含糊的表述方式
④宪法中这些规定和联邦政府的态度有什么历史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让学生明确1787年宪法的缺陷——对奴隶制承认是南北战争发生的历史根源。宪法含糊不清的表述及对奴隶制的承认是南北双方在奴隶制问题上都认为有宪法的依据,从而南北双方的分岐不易在法律的范畴内解决,最后只能以残酷的战争方式解决。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理解,宪法缺陷导致矛盾不可调和,最后引发战争的逻辑关系,
课堂设计二:
案例分析:一则引起宪政危机的司法判决——斯科特诉桑弗特案(1857)
设计说明:最高法院有释宪的权力,1787年宪法含糊不清、富有弹性表述,使不同利益集团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而此案件的判决使宪法失去了弹性,并为奴隶制在全美国扩张提供宪法依据,最后造成南北矛盾不可调和与战争的爆发。
2.内战社会经济根源——南北方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
课堂设计三:
以图表形式表现两种经济制度的利益冲突是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而西进运动加剧了南北双方的矛盾。
设计意图:图表方式更为直观,有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这种清晰、直观、多维的表现方式也有利于学生短期内掌握相关知识。
3林肯当选总统——内战爆发的导火线
课堂设计四:
以林肯当选总统前后的言论为材料,让学生分析林肯的言论前后不一致的原因。从而认识到林肯作为美国总统必然以维护联邦为主要使命;林肯反对奴隶制的态度也是导致南方叛乱的原因之一。
设计意图:为了使学生理解林肯当选总统是南北战争爆发的导火线,必须了解林肯的政治主张,而要了解林肯的政治主张必须研究林肯的政治言论。那么提供林肯的政治言论材料帮助学生从材料中得出结论,全面认识林肯的主张。这种方式重在培养学生基本的历史研究方法。
(二)内战的主要经过
课堂设计五:
以简略的表格方式把内战的主要阶段展示出来,重点分析战争中颁布的两个文件的重要作用。
设计说明:内战的经过不是本课主题,所以略讲,但《解放宣言》是民主宪政发展的重要文件这里要作重点讲述。
(三)内战后美国民主宪政的发展(内战胜利的重要意义)
课堂设计六:
以三条宪法修正案为材料,让学生分析其对民主宪政的发展。接着,直接设问:内战北方胜利有什么重要意义?以课件展示内战对美国的政治经济影响。
设计说明:内战的胜利使美国民主制度得以巩固,其直接体现为1:废除奴隶制;2保障黑人的公民权;而民主权力的扩展最有力的材料就是宪法等法律文件。也可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治史方法。本课主旨是民主宪政的扩展,所以对意义的分析应重在政治方面。
课堂设计七:
古为今用——你认为美国内战对我们祖国的台湾问题有什么积极的启示?
设计说明:学生可以运用所学历史知识与生活阅历对祖国台湾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充分发挥历史的借鉴功能,让“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观念深植心中。而且能够调动学生学以致用积极探究的热情。
七:种族歧视问题和黑人争取民权的斗争
课堂设计八:
播放视频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阅读演讲的文字材料,然后设问:
1、“我”指谁?“梦”指的是什么?
2、它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为圆梦进行活动?
然后再以一系列的图片展示黑人争取民权斗争情况。
设计意图:以视频的方式和图片展示的方式再现了19世纪中叶美国黑人争取民权斗争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更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课堂设计九:
谈谈你对美国民主宪政的认识?由学生根据所学自由发言,深化认识。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美国民主宪政的基础和根本推动力;
2民主的扩展不是统治者的恩赐,而是人民群众长期斗争的结果;
3任何一种民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其进程充满坎坷与曲折;
4美国的民主荣然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是不彻底不完善的。
设计意图:通过美国民主宪政的扩展的学习,学生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琏条,可以让学生整合所学知识,得出自己的认识;可以调动学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