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1、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1. 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下列食物链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 草→兔→狼B. 草←兔←狼C. 阳光→草→兔→狼D. 兔→草→狼
2.下列哪一项完整的列出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
A.阳光、土壤、空气B.阳光、土壤、空气和植物、动物
C.植物、动物、微生物D.阳光、土壤、空气和植物、动物、微生物
3.某一河流生态系统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肉食小型鱼、肉食大型鱼等四类生物中,哪一类生物数量最少?( )
A.浮游植物 B.浮游动物 C.肉食小型鱼 D.肉食大型鱼
4. 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是( )。
A. 捕捉阳光、把能量贮存在有机物中B. 将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C. 消耗有机物维持自身生活 D. 贮藏有机物在体内
5下列选项中的事物可能是我们在中央台《人与自然》栏目中看到过的,其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非洲大草原上一群数以千计的野牛
B.从吉林省查干湖冬捕活动中捞上来的所有种类的鱼
C.我国最早建立的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D.解放军修建在高寒地带的蔬菜大棚内生长茂盛的黄瓜和西红柿
6.生产者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了( )
A.有机物和能量 B.水分和无机盐 C.氧气和无机盐 D.二氧化碳和能量
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一个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是固定不变的
B.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C.一片森林、一块草地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且这种能力是无限的
8.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 )
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食物链和食物网C.生产者和分解者D.各级消费者
9.下列哪项是生态系统中形成食物网的原因( )
A.生物之间有间接关系 B.生物之间有直接关系
C.生物之间有食物关系 D.生物之间有亲缘关系
10.某湖泊引进一种外来植物甲,跟踪调查发现,湖泊中甲的数量逐年显著增加,而本地食草鱼类和水草的数量逐年显著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湖泊中食草鱼类的主要食物是甲
B.甲的引进不影响此湖泊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C.此湖泊中的所有生物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D.大量投放同种食草鱼类不能有效控制甲的蔓延
1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A.双向流动,逐级递减 B.单向流动,逐级递增
C.循环流动,前后不变 D.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2.某同学在学习了生态系统相关知识后,作出了以下归纳,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汉江河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河流生态系统
B.生物圈中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它们是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的
C.生态系统中,每条食物链都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的
D.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13. 历史上,我国黄土高原曾是“丰林密布的沃野,游牧活动的草原”。造成黄土高原变为荒山秃岭的主要原因是( )。
A. 战争B. 自然灾害C.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D. 动物的过量繁殖
14.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主要取决于( )
A.生产者 B.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C.分解者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15.下列哪一种方法能增加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增加生物的种类
C.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 D.减少生物的种类
16.假设地球上没有了阳光,温度仍正常,你估计最后灭绝的生物是( )
A.分解动植物遗体及败叶枯枝的微生物 B.绿色植物
C.植食动物 D.肉食动物
17.分析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图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
B.图中的生物构成了食物网
C.此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
D.图中的鸟和虫所需能量最终都来自于植物体内的有机物
18.生物的下列过程中,与碳循环无直接关系的是(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微生物分解作用 D.蒸腾作用
19.在一个稳定的池塘生态系统中,一种突发的污染使所有的植物死亡,在可以测量的变化中,首先降低浓度的是( )
A. 二氧化碳 B.无机盐 C.氧气 D.一氧化碳
20.假设在一个由森林、草原、鹿、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中,把狼杀绝,则鹿的个体数将会( )
A.迅速上升 B.缓慢上升 C.保持稳定 D.先上升,后下降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计60分)
21.下在美洲大陆的大草原几百年来一直生活着美洲鹿、豹等生物。尤其是鹿长得,特别惹人喜爱,当地居民非常喜欢和他们共处。鹿有一个最大的敌人就是豹,每年有许多美洲鹿丧生豹口。当地居民为了保护美洲鹿,联合行动,杀死了许多豹,几乎将豹杀光,鹿得以大量繁殖。几年后,没有天敌的鹿繁殖达到了惊人的数量,这些鹿为了生存吃光了草原上的草、草根、树、树皮,所到之处能吃的都吃光了。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鹿因为没有食物而大量死去。就上述材料,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植物能进行____作用,能制造____,充当____角色,动物____为食,不能进行_____作用,充当_____角色,除此之外,还有一类看不见的生物如____等在起着分解者的作用。此外还包括非生物部分__ ___等。
(2)你能写出上述材料中的一条食物链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材料能说明哪些问题,给我们哪些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仔细阅读下文,参考图示,回答问题:
在稻花飘香的季节里,我们漫步在田间的小路上,经常会看见飞翔的鸟儿,青蛙在忙着捕食害虫,偶尔还能遇见在草丛中穿行的小蛇.到了夜晚老鼠的天敌猫头鹰就会出现在田间的树上,忠实地守护着这片农田.
(1)在上述农田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2)写出一条最短的食物链 .
(3)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该能量被储存在生物体内后通过 作用释放出来.
(4)在此农田生态系统中,青蛙的体色多数为绿色,请从达尔文进化论角度分析,这是 的结果.
(5)如果人们大量捕捉青蛙,会导致 数量增多,从而破坏了生态平衡,因为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动物,遵守生态规律,共创和谐家园.
23..如图为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该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中,家禽、家畜、人属于 ,沼气池中的甲烷细菌、食用菌属于 .
(2)如果该农业生态系统的土壤和水被某种不宜分解的有毒物质污染,过一段时期,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应该是 .
(3)农作物秸秆的碎屑,沼气池中的沼渣都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可以作为培养蘑菇、木耳等食用菌的培养基;蘑菇、木耳可以通过产生大量的 繁殖后代.
(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农业生态系统的成分比较简单,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比较少,因此其稳定性 (填高于或低于)森林生态系统.
(5)在该农业生态系统中,农作物通过 将太阳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多途径的利用农作物可使其储存的能量更多地被人类利用.
24. 下表为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研究“一个小型生态系统中动物数量和植物数量关系”的实验数据。实验中使用了以下实验用具:有盖玻璃瓶、小鱼、水草、沙子(含少量淤泥)、经纱布过滤的池水,并把这五个生态瓶均放在实验室窗台上,并使它们所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基本相同。
编 号 小鱼(条) 水草(棵) 实验结果
1号 4 12 小鱼存活8天
2号 4 8 小鱼存活6天半
3号 4 4 小鱼存活3天半
4号 4 2 小鱼第2天上午死亡2条,第2天下午死亡2条
5号 4 0 小鱼于当天下午和晚上相继死亡
请分析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1)小生态瓶1~4号均可以看作是一个小生态系统,在这些小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是________,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________,池水、沙子中的细菌、真菌是分解者。
(2)比较生态瓶1号和2号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植物数量比较多时,动物存活的时间相对________。由生态瓶5号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没有________,动物就可能死亡。
(3)由生态瓶1~5号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通常情况下,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动物数量与植物数量的关系应是:动物数量一般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植物数量。
(4)生态瓶1号的动物虽然存活的时间最长,但最后还是死亡了,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由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______,不能达到一种真正的平衡,________能力比较差的缘故。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
1.A 2.D 3.D 4.B 5.C 6.A 7.C 8.B 9.C 10.D 11.D 12,D 13.C 14.B 15.B 16.A 17.C 18.D 19.C 20.D 21. (1)光合 有机物 生产者 间接或直接以植物 光合 消费者 细菌和真菌 阳光 空气土壤 (2)草→鹿→豹 (3)提示:人们不能违背生态系统的规律办事,不能破坏生态平衡,要遵循自然规律22.(1)稻、草、树(写出其中两个即可得分,写一个不得分?)(2)草→鼠→猫头鹰(或稻→鼠→猫头鹰)(3)太阳(光能或其他符合题意即可);呼吸(4)自然选择(5)害虫;自动调节23. (1)消费者 分解者 (2)人 (3)孢子 (4)自动调节能力 (5)光合作用 24.(1)小鱼 水草 (2)较长 植物(3)小于 (4)少 自我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