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习题:2 回延安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习题:2 回延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06 13:1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 回延安
名校讲坛
1.基础考点链接
标点符号:问号
【技法点睛】(1)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没有疑问语气,句末不用问号。
(2)选择问句中无论有多少个选择问,都只能在句末使用一个问号,其他各句之间均用逗号。
(3)如果连续几个问句不是表示选择关系,而是各自发问,那么有多少问,就要用多少个问号。
(4)倒装句中,问号放在句末。如:“都到齐了吗?同学们。”(该句为倒装句,问号应放在“同学们”后面。)
【习题链接】见本课第5题。
2.阅读考点链接
文章的线索
【概念】线索,是指文学作品中贯穿整个情节发展的脉络。一部作品通常都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线索,但起主导作用的只有一条。
【类型】①以实物为线索:如鲁迅《风筝》。②以人物为线索:如朱德《我的母亲》。③以事件为线索:如安徒生《皇帝的新装》。④以人物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鲁迅《故乡》。⑤以人物的思想感情为线索:如魏巍《我的老师》。⑥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如《伟大的悲剧》。⑦以地点转换为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作用】①贯穿全文。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接在一起。③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找线索的方法】①看标题。很多以实物、人物作标题的文章,标题本身就是文章线索。②找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找抒情、议论句。抒情、议论句往往是文章的另一条感情线索。④看段落间的内部联系,根据文章段落间的内部联系,就可以判断出文章的线索。
【习题链接】见本课第8题。
01  积累与运用
【课前预习】
1.汉字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一盏(zhǎn)   登时(dēng)   糜子(méi)
油馍(mó) 脑畔(pàn) 眼眶(kuàng)
2.汉字积累——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
A.心口呀莫要这么历害地跳。   B.红旗飘飘把手招。
C.满窖里围得不透风。 D.保卫延安你们废了心。
(解析:A.“历”应写作“厉”;C.“窖”应写作“窑”;D.“废”应写作“费”。)
3.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1)贺敬之,当代诗人,剧作家,代表作品有歌剧《白毛女》(和丁毅合作。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抒情短诗《回延安》等。
(2)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是流传在我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它形式自由灵活,多用叠字和衬字,一般为两句体,上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基本上是即兴之作。
【基础提升】
4.词语积累——给下列句子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正确的一项是(D)
(1)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________在心窝上。
(2)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________定宝塔山。
(3)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________在亲人怀。
A.靠 抱 扑 B.贴 搂 靠
C.靠 绕 扎 D.贴 搂 扑
5.语言运用——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C)【详见本课“基础考点链接”】
A.调查显示:消费投诉呈现两大特点:一是服务类消费关注度高,二是互联网广告投诉增长。
B.是大半夜里起来看球赛?还是美美地睡上一觉呢?作为球迷,很多人心里会有些纠结。
C.来到孔子的故乡——曲阜,游客都要游览“三孔”(孔庙、孔府、孔林),体验传统文化。
D.在“做一天上海人”的特色活动中,全体师生一起了解了上海的历史、体验了上海的生活。
(解析:A.一个冒号范围里不能再用冒号,第一个冒号应改为逗号;B.前半句是选择疑问句,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D.后半句两句子间应用逗号。)
6.语言运用——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A.国内外大型展会成为柳州螺蛳粉拓展市场的重要舞台,实现产业化发展的柳州螺蛳粉正朝着百亿元“名小吃”的目标迈步前行。
B.俨然依稀可见已成为古典式、文物式的延安窑洞隐匿在陡峭的黄土高坡里。
C.许多国家纷纷加强管理、确立规章,保障骑行安全,倡导自行车出行。
D.现在想要成为故宫博物院的志愿者,并不是容易的一件事。
(解析:B.语序不当,“俨然”应放在“已成为”前面;C.语序不当,应把“加强管理”与“确立规章”调换位置;D.语序不当,应把“一件”放在“容易的”前面。)
7.语言运用——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
A.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比喻)
B.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
C.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借代)
D.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
(解析:A.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
02  课内精读
阅读全诗,回答问题。
8.诗人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详见本课“阅读考点链接”】
(1)叙事线索: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颂延安
(2)抒情线索:重逢→回忆→赞美→展望
9.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动作描写;“抓”有紧握不放之意,“贴”有紧挨之意,这里表现了诗人与延安的亲密无间及诗人对延安土地的珍爱。
(2)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第一句以“比”开头,用羊羔吃奶比喻第二句中“我”的成长,目的是要说明延安母亲对延安儿女的养育之恩,同时也写出了延安儿女对延安母亲的眷念之情。
10.诗歌的结尾两句是:“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作者写这首诗时还没有离开延安,这样结尾是否有问题呢?为什么?
没问题。一方面,“再回”是紧扣题目和开头中的“回”字。从“回”开头,又回到“回”字,首尾呼应。另一方面,这样结尾表达了诗人与延安无法分割的感情,同时还包含了作者对延安必定会与祖国各地一样飞速发展、大步前进的预见。
03  拓展阅读
补课有多贵?
材料一:“家里没个上学的,根本不知道现在补课有多贵!”“听说补课花了这么多钱,别人都不相信,不理解。”不少家长谈到补课费就开始激动。校外补课,不仅加重了中小学生的校外课业负担,更成为不少家庭日渐沉重的经济负担。
现今网上有句流行语,“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把它用在补课费上,可谓恰当。然而动辄数千、数万元的补课费用,依然阻挡不了家长们对补课的需求和热情。
材料二:上海市人大代表李飞康在建议中写道:“每个孩子每月课外补习、培训等费用少则几千,多则几万,甚至十几万,这对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说,怎么承受得了?”
“年轻时不理解为什么孩子要花这么多钱,自从补课后才明白。”儿子就读高一的胡女士说,“一对三补数学或英语两个半小时至少1 000元,大课200多元,每个月都要上万的补课费。”她戏言,一开始在陪孩子补课间隙还去咖啡馆坐坐,后来变成连杯奶茶也舍不得喝。“我和孩子爸爸都精简了自己的开销,全力以赴供孩子。”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范先佐说,虽然存在地域、城市差异,但是“补习家教费用”在家庭开支中的份额攀升已非常普遍,值得关注。民进上海市委今年的一份提案显示,通过对部分上海中小学家长的问卷调查,有84.15%的孩子参加课外辅导班。
材料三:
材料四:张女士:“这个课也不是非学不可,但是现在高考中传统文化比重增加,还是学得越多越好,孩子从小就要努力,家长也要尽量给孩子创造条件,精力、经济都得跟上。”
王女士表示:“学校的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孩子都不喜欢,而学校舞蹈队训练难度低、强度小,所以给孩子报了学校的舞蹈班,但是舞蹈班老师可能从安全角度考虑,基本功连下腰都不练,舞蹈训练还经常因为老师开会等原因停止,很多孩子去是因为放学没人接送,把舞蹈队当‘托管班’。至于少年宫,一来不好报名,二来路程较远,所以根本没考虑。”
中考、高考指挥棒,依然是补课热的最主要动力。“考啥学啥呗。”有家长表示,“谁真心愿意花大价钱出去补课啊?”“现在是水涨船高,你不补就肯定落后。”
同济大学教授蔡建国:“整个教育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家长辛辛苦苦赚来的钱,都送给了培训机构。”要打破这个怪圈,学校的教学质量是关键,教育部门要严厉查处老师上课不认真、考试超出大纲等现象。
不少家长表示,校外培训机构无论从师资力量、课程研发、沟通服务等各方面来看,确实弥补了校内教育的不足。我国中小学的教育现状是高中老师水平最高,初中老师又强于小学老师。但是,家长却越来越重视给孩子“打基础”,而校外机构中不乏大把名校毕业、海归回国的高素质教师,这也是家长对校外机构趋之若鹜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11.家长宁愿花高昂补课费用也要让孩子补课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家长希望孩子学到更多东西,变得更优秀;学校一些课程训练难度低,强度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一些学校存在着老师上课不认真、考试超纲等现象;校外培训机构能很好地弥补学校教育存在的不足等。
12.写出你从材料三的漫画中读出的三条有价值的信息。
有的家长同时给孩子报了几个培训班,让孩子疯狂“进补”;家长为让孩子到校外补课,付出了高昂的费用;小孩面对父母给自己报的补习班,虽有不满,但也只能无奈接受等。
13.下列表述与材料内容相符的一项是(C)
A.民进上海市委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绝大部分学生都参加了课外辅导班。
B.今天的家庭普遍比较富裕,家长有能力让孩子到补习机构接受更好的教育。
C.校外培训机构虽然收费较高,但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校教育存在的不足。
D.学校教师上课不认真,考试超出大纲等现象是家长把孩子送去补课的最主要原因。
04  综合性学习
学完《回延安》,你们班同学对延安充满了向往。趁着假期,班主任打算带着你们班同学随旅行团到延安游玩,体验当地文化特色。
14.在延安旅游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当地人讲方言,一些同学就现代社会该不该讲方言发生了分歧。你认为“方言”应该保护还是应该摒弃呢?请说明理由。
甲同学:“我觉得家乡的方言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有效保护,将使她永远年轻。”
乙同学:“应当大力推广普通话,‘抢救方言’没有必要。”
丙同学:“对,什么年代了,还讲方言?太土气了!”
【示例一】应该摒弃方言。因为方言的使用会影响普通话的推广,且方言给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带来不便。【示例二】应该保护方言。因为保护方言就是保护语言的多样性;留下美好“乡音”就是留下美好乡情。
15.你们参观了延安著名景点宝塔山。请结合图片写一段导游词,向其他人介绍宝塔山。

【示例】宝塔山位于延河主流和支流的交汇处,处于城市的南边。宝塔山上的宝塔建于唐代,共九层,有几十米高。登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它是延安的标志性景观,是革命圣地的象征,是游览延安的必去之地。
16.你们班的张玲同学也想跟同学们一起随旅行团到延安,体验当地文化特色,无奈奶奶生病,爸爸妈妈都要上班,她要留在家里照顾奶奶。假如你是张玲,请你向班主任李老师写一张请假条。
请假条
尊敬的李老师:
我的奶奶生病了,我的爸爸妈妈都要上班,我要留在家里照顾奶奶,所以不能跟同学们一起随旅游团到延安了。特向您请个假,恳请批准!
张玲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