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3课《土地改革》(鲁教版七年级下)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第3课《土地改革》(鲁教版七年级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8-19 22:2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型:新授 执笔:秦关汉马 审核: 时间:
教学目标: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掌 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教学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学习要求:(1)认真阅读课本,做好读书标记,掌握基本知识点。
(2)同学们之间要团结合作,认真研究讨论,探求问题,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
(一)新课预习: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解放前,占农村人口不到 的地主、富农,占有 至 的土地,而占农村人口 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有 至 的土地。到1952年底,近 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 亿亩土地。
2、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 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 的土地所有制。1950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 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以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二)自学探究:
1、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


2 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
(三)互动提高
各小组合作讨论:
1、土改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2、农民翻身后,对于新中国人民政权的生存和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3、概括归纳 土地改革的意义
(四)质疑问难:
请同学们认真细致地再读课文,找出疑问点,做出标记。
交流作答:请同学们相互排忧解难。
(五)能力训练:
1、选择
(1)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A、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B、农民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C、新中国成立后 经济困难 D、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2)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时间是( )
A、1949年 B、1950年 C、1951年 D 、1959年
(3)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重点地区是( )
A、新解放区 B、老解放区 C、少数民族地区 D、边远地区
(4)云南省昆明近郊某农民分得田地三亩六分,这一史实应发生于( )
A、土地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人民解放战争 D、建国时期
(5)全国土地改革以后,分配给农民的土地( )
A、归农民所有 B、归乡镇所有 C、归集体所有 D、归国家所有
2、简答:土地改革的意义




3、材料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2: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1中“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表明土地改革主要在哪些阶级中进行?从材料中可以认识。土地改革要废除和建立的土地制度分别是什么?


(2)材料2中“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具体表现为怎样的情况?


(3)为什么说“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教(学)后记: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